醫保對接推動互聯網醫院火力全開,線上就診預約率有望超70%

醫保對接推動互聯網醫院火力全開,線上就診預約率有望超70%


2011年,互聯網醫療在以提供遠程在線問診/健康諮詢的形式進入大眾視野。其後,伴隨著互聯網發展的東風,得到大量的資本和用戶的認可,從網頁端和移動端兩個方向不斷進行商業嘗試和服務探索。


2016年,以烏鎮互聯網醫院為代表的互聯網醫院集中爆發,互聯網醫療從純院外服務開始探索與醫療體系的融合、共生與協作。

2018年,在政策利好的推動下,互聯網醫療在醫院端和院外市場開始得到穩定增長。

2020年,政府為實體醫院在互聯網化以及數字化建設方面設定目標,加速推動了互聯網醫療與實體醫療的融合發展;一方面網售處方藥政策放開,幾大互聯網巨頭進軍醫藥電商;另一方面 “互聯網+醫保”的小範圍試水,共同提高了互聯網醫療的市場天花板。



01互聯網醫療助力院內服務線上轉移,補充院外服務不足,市場規模增速達歷史最高水平


2020年初,爆發於湖北的新冠肺炎疫情快速向全國擴散。疫情之下,政府發出儘量不去醫院的倡議,線下診療服務量驟減。


為緩解患者線下無法就診的壓力,提高疫情期間診療安全保障能力,線下各級醫療衛生機構迅速搭建平臺開通線上問診;部分城市開通了醫保線上支付,一部分醫療服務交易在疫情期間轉向線上,醫患用戶習慣被迅速改變。


醫保對接推動互聯網醫院火力全開,線上就診預約率有望超70%

2013-2020年中國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預測

據Analysys易觀分析預測,在疫情的催化下,2020年互聯網醫療行業市場規模將達1960.9億元,全年增速預計超過2014年的59.3%,達到2013年以來最高增速63.7%。


02影響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增長的4個方面


院外用戶習慣基本養成

互聯網醫療服務有效補充現有醫療體系


截止2020年2月,伴隨在線問診、掛號、購藥等用戶使用習慣的養成,互聯網醫療註冊用戶規模已達到3億以上,易觀千帆醫療領域APP端月度獨立活躍用戶規模也達到了3141.3萬。互聯網醫療不斷創新,2020年在服務C端用戶的同時,將通過服務企業端、政府端用戶,擴大行業服務範圍,從而進一步增加市場規模。


醫保對接推動互聯網醫院火力全開,線上就診預約率有望超70%

互聯網醫療服務市場買單方增加


服務用戶端,在補充院外服務方面互聯網醫療將繼續更多業務嘗試,尤其在慢病管理、康復護理、預防保健、個性化健康跟蹤指導等方面。


服務企業端,互聯網醫療依託保險、大健康相關產業需求,幫助企業接入醫療健康服務,從而提升用戶體驗和增強用戶粘性。未來企業端用戶也將成為主要買單方之一。


服務政府端,互聯網醫療基於基層醫療需求,通過提供家庭醫生、遠程醫療等創新服務,助力政府擴大基層醫療供給,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質量。未來政府集採或將成為互聯網醫療新的買單方。


醫保對接推動互聯網醫院火力全開,線上就診預約率有望超70%

醫藥零售市場加速擴張,線下銷售規模持續走高


醫保對接推動互聯網醫院火力全開,線上就診預約率有望超70%

首先,疫情引發了大眾對於自身以及家人健康的關注,醫療健康產品購買需求旺盛,醫藥電商市場規模實現爆發式增長。隨著疫情的不斷髮酵,線下藥品及實體受到衝擊;OTC藥品、防疫用品、保健品、家用醫療器械等商品在線上的銷售佔比將持續走高。


其次,院內處方藥市場向線上轉移,從而推高整體市場規模。受本次疫情影響,部分城市的三甲醫院迅速開通醫保線上結算服務,並逐步落實“長處方”政策。通過在線開具處方,網訂店取或在線配送的方式,幫助患者以更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更低的方式獲取服務。相信未來將有更多城市和醫院,推廣線上複診、續方、購藥、醫保直結的方式,重塑患者診後的行為習慣。


與此同時,醫保定點藥店尚未完成處方外流平臺的搭建,供應鏈端資源調配、用戶服務流程和技術等方面也尚不成熟,導致患者難以通過線上平臺獲取藥品。醫藥電商憑藉自身技術、運營以及資源端的優勢,為醫院和醫保定點藥店提供服務。三方在醫保對接的加持下緊密合作,推動線上藥品零售市場規模快速增長。


第三,由於藥佔比限制、醫藥分開、處方外流等醫改政策調控影響,市場迎來結構性調整,醫院向院外藥品零售市場釋放了巨大的市場紅利。改善型用藥、新特藥等價格較高且自付比例較高的處方藥品的線上銷售比例將大幅增加。


經過多年的不斷完善,醫藥電商已從流程、供應鏈資源、技術等方面不斷調整和升級,基本實現線上線下協同、TO B /TO C業務協同、醫療服務和藥品流通協同,從而搭建了完整的業務閉環。相較於其他渠道,醫藥電商承接處方外流紅利,優勢明顯。


易觀分析認為,受益於網售處方藥合規、醫保對接等政策利好、醫藥電商與醫院等機構的聯動,以及消費者對醫藥電商接受度增強等因素影響,醫藥電商增速有望達到歷史最高峰。2020年中國醫藥電商市場規模將達1756億,較2019年市場增長60.92%。


醫保對接推動互聯網醫院火力全開,線上就診預約率有望超70%

2015-2020年中國醫藥電商市場規模預測


互聯網醫院基礎設施建設帶來市場發展紅利


在疫情的催化下,中國醫療體系各節點對互聯網醫療的認知度和認可度大大提升。在政府的引導和技術層面基礎設施日益成熟的推動下,中國醫院將在2020迎來互聯網建設的高潮。國家衛健委分別於2月4日和7日發佈相關文件,鼓勵各級醫療機構開展在線診療服務,加速互聯網醫療建設。國家醫保局也於2月25日發佈文件,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費用納入醫保支付範圍,並落實網售處方藥的醫保報銷制度。


醫保對接推動互聯網醫院火力全開,線上就診預約率有望超70%

互聯網醫院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動醫療體系重塑


易觀分析認為,預計1-3年內,二級以上醫院都將陸續完成互聯網醫院平臺搭建。線上診療平臺將成為醫院建設的標配,以省級、市級為單位的區域性健康管理和檢測平臺將加速落地。互聯網醫院基礎設施建設的逐步完善,助力實現醫療健康信息的互聯共享,以及健全基於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的分級診療信息系統,從而推進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的進一步深化。


據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擁有三級醫院2671家,二級醫院9410家。截止2019年11月,互聯網醫院牌照數量僅269張,二級以上醫院的互聯網醫院覆蓋率僅為3%。根據Analysys易觀分析統計,三級醫院的互聯網醫院建設費用約為400-500萬,二級醫院在100-200萬之間。


未來互聯網醫院建設的市場空間高達240億元。2020年,以三級醫院和省級平臺為主的互聯網醫院平臺建設將率先完成,市場規模估計增長將超過百億。


醫院主導的互聯網服務將進一步發展,患者逐步向線上分流


根據易觀統計,2019年我國各級醫療機構門診人次超37億人次,而線上預約診療人數比例僅為三成。而通過線上進行諮詢及診療人數在3.5億左右,佔全國門診人次不足10%。在技術基礎設施和行業認可的雙重提升下,未來市場發展空間可期。


醫保對接推動互聯網醫院火力全開,線上就診預約率有望超70%

2019年2月-2020年1月 醫院便民服務APP月度活躍用戶增長


易觀分析預測,患者將逐步適應並習慣通過線上完成在線問診、在線續方、開藥等服務。而互聯網醫療在醫療人群中的滲透率將在疫情之後得到快速提升。2020年醫院端預約診療有望實現全面拓展,通過互聯網端預約比例有望超過70%,而在線問診人次也有望翻倍,由此而產生的市場規模增長將接近200億。


03技術引領未來,線上線下聯動多層次變革


互聯網醫療廠商,藉助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優勢,在患者覆蓋能力、醫生資源儲備和組織調配能力,以及後臺服務的運營能力等方面突出。未來,將與實體醫院深度融合,可幫助實體醫院運營互聯網醫院服務,共同創造更多的院外服務模式。不但能夠為更多患者提供多元化、多層次的醫療服務,還可以從業務運營中分獲利潤,提高收入及商業價值,進一步擴大市場規模。


醫保對接推動互聯網醫院火力全開,線上就診預約率有望超7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