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味中藥跨越千年而“經用不衰”,關於它的妙用,你瞭解多少?

凡是學過中醫、瞭解中藥的人,不可能不知道這味藥——桂枝。桂枝是古代經方第一藥,尤其備受醫聖張仲景的喜愛,而且是跨越千年,至今仍舊“經用不衰”,那麼,其中究竟有何奧秘呢?關於它的妙用,你瞭解多少呢?

對於解析中藥真諦,有不少人喜歡用藥理思維來看,據藥理研究可知:桂枝,含有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桂枝醛和桂皮油。它能刺激汗腺神經,並能使皮膚血管擴張故有發汗作用;能增進體溫;有鎮痙鎮痛作用;有強心利尿作用;有健胃驅風作用。

若據抗菌試驗,桂枝對炭疽桿菌、葡萄球菌、痢疾桿菌、霍亂弧菌和沙門菌等,以及流感病毒皆有抑制作用。

若據現代臨床報道……

讀到這裡,像這樣研究中醫中藥真的就能傳承好傳統中醫藥嗎?

在我看來,未必盡然。

83.jpg

利用現代方法去研究研究中醫藥、逐漸解開中醫藥之謎,可以豐富、拓展現代人對中醫藥的認知與理解,但對於真正繼承中醫思維、中醫經驗,在實驗室裡的那一套,是行不通的。

看完桂枝的藥理研究,你能從藥理的角度去運用桂枝嗎?事實上,這是很難的。桂枝這味中藥跨越千年而“經用不衰”,對於臨床中醫的傳承者來說,掌握並運用好這味藥,必須得回到古醫籍當中尋找答案,才能真正靈活得運用它的力量,這種自信正是來源於古代中醫延續至今、有著千年的反覆實踐的驗證結果!

那麼,對於桂枝這味中藥,中國古代的實踐總結又是如何的呢?我們將從中醫經典《神農本草經》(以下簡稱《本經》)與《傷寒雜病論》當中的記載為大家揭秘桂枝的藥用功效,對於一些對中藥知識掌握不全的學習者,非常有必要藉此機會,再解桂枝!

一、桂枝的性味歸經及功效

中藥學的經典之作《本經》對桂枝是這樣作解的:“(牡桂)味辛,溫。主上氣欬逆,結氣,喉痺,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久服通神,輕身,不老。生山谷。”

84.jpg

隨《本經》之後,又在一段歷史長河當中,由多位從業名醫補錄的《名醫別錄》(以下簡稱《別錄》)記載該藥:“主治心痛,脅風,溫筋溫脈,止煩,出汗。”

《本經》指出了桂枝的性味,《別錄》又補充了桂枝的功效。

經後世醫家的不斷總結可知,桂枝其性味辛甘而溫,歸於心、肺、膀胱經。桂枝的辛味對於理解桂枝的功效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我們會在下面提到。

從古至今,中藥的運用,無論單行或者配伍它藥,藥物劑量的變化、配伍中藥的變化都能夠對不同的疾病產生著治療作用,而對於掌握桂枝的實際應用來說,在這些已經被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