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哥哥本性难移,自食其果,弟弟不忍下手,心生怜悯,选择原谅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这一年,对于全国的普通百姓来说,还算平稳,只要有膀子力气,生活上还能马马虎虎过得去。然而,对于京师中的王公大臣,皇城大内里的帝王之家却是不安定的一年。1898年,一个熟悉的年份。

后人首先想到的是,在这一年,有六位志士血洒宣武门外菜市口,百日维新宣告失败。这次真正的“刽子手”,众人皆知,她就是一手掌握清朝大权48年的慈禧太后。这一年慈禧63岁。而就在三十七年前(1861年),也就在同一个地方,慈禧以儿子同治皇帝的名义下旨斩杀了皇朝宗室肃顺,并赐死两大铁帽子王怡亲王载垣和郑亲王端华。那一年,慈禧才26岁。

故事:哥哥本性难移,自食其果,弟弟不忍下手,心生怜悯,选择原谅

慈禧

26岁的慈禧之所以能有这样的魄力,得力于一个比她年长2岁的小叔子恭亲王奕䜣。1861年,坐镇京师大内的恭亲王与逃避热河避暑山庄的慈禧,里应外合擒拿八大臣,之后斩杀肃顺,缢杀载垣和端华。从此,恭亲王与这位嫂子一朝共事长达37年。37年间,慈禧虽时时“敲打”这位小叔子,但也处处给予恩宠。从亲王双俸,到铁帽子王,再到赐封恭亲王之女为固伦公主,即荣寿固伦公主(清朝规定皇后之女才能封固伦公主),最后恭亲王薨逝,慈禧以光绪名义赐“国葬”。那一年也是1898年。

故事:哥哥本性难移,自食其果,弟弟不忍下手,心生怜悯,选择原谅

恭亲王

1898年,恭亲王的“国葬”让慈禧的隆恩浩荡传遍全国,却苦了那些早已打算在三年内举办婚事的青年男女。因为,清朝规定“国葬”三年之内不能举办嫁娶喜事,需等到三年之后。当然,有的家庭很难再等,因男方从求亲到合婚再到放定、下通书,最后已选定婚期,而女方也置办了嫁妆,就等着婚礼热热闹闹地如期举行。然而,遇上“国葬”,有的胆子小的家庭,只能自认倒霉,婚期延迟到三年之后,当然在这三年之内有什么变故,谁也无法预料。最痛心的莫过于,三年之内,男方不幸去世,而三年后,女方仍然要嫁过去,活活守一辈子寡,时人称之为“女儿寡”,顾名思义,女儿时就守寡。而对于那些胆子大,又迫不及待结婚的家庭,只能铤而走险选择“偷婚”(偷偷结婚)。

故事:哥哥本性难移,自食其果,弟弟不忍下手,心生怜悯,选择原谅

晚清女子

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没有鞭炮齐鸣,没有锣鼓喧天,没有多余的执事人(除了轿夫),更没有参加婚礼的亲戚,新娘坐在一顶蓝布轿子里,被静悄悄地抬进新郎家,简单拜完天地高堂,这就算在非常时期完成了婚礼。时人因这种婚礼简简单单、偷偷摸摸而称之为“偷婚”。在“国葬”期间,除了偷婚,还有一种“抢婚”。即在“国葬”消息发布之前,有人提前走漏消息,而被即将举行婚礼之家得知,不得不提前举行婚礼。这种婚礼被时人称之为“抢婚”,即抢在“国葬”消息发布前举行,而这种婚礼和“偷婚”的一样简单,不敢大操大办。像光绪和慈禧前后脚驾崩,京师富商巨贾之家得到消息,连夜“抢婚”,因为一耽搁就要耽误三年,在天子脚下,“偷婚”冒得风险太大。

故事:哥哥本性难移,自食其果,弟弟不忍下手,心生怜悯,选择原谅

晚清结婚新人

在那时,对于即将打算结婚的家庭,遇上“国葬”绝对是闹心的事,然而,这种事谁也无法预料。尤其无法预料的是1898年的这场“国葬”,谁也不会预料到一位亲王的“葬礼”会被升格为“国葬”。有能力“抢婚”自然选择抢婚,没有能力“抢婚”,胆子大的就选择“偷婚”,胆子小,不敢“偷婚”的,只能再等三年。全国到底有多少对青年男女的婚礼受此次“国葬”的影响已很难统计,但确信的是在济南府开药铺的年轻小伙李季药和未婚妻王桂英的婚期就受到了此次“国葬”的影响。

故事:哥哥本性难移,自食其果,弟弟不忍下手,心生怜悯,选择原谅

国葬

四年前,李季药被大哥李孟森驱赶出家,在途中救了王桂英。之后,王桂英为报救命之恩,与其父王雨生出资帮助恩人李季药在济南府开了一家“济民药铺”。从此,王桂英帮助李季药打理药铺生意。经过四年的努力,济民药铺的名气越来越大,生意越来越好。(具体情节见上一篇文章)两人原本想在这一年举办完婚事后,一起杀回京师,找那位阴险狡诈、嗜钱如命的大哥李孟森“算账”。没想到,天不遂人愿,偏偏让他们遇上了“国葬”。李季药虽是王桂英的救命恩人,但王桂英这四年来辛苦帮助经营药铺,所以他不忍心以“偷婚”的名义简简单单办一场婚礼。同样,王桂英也不愿因结婚一事耽误了李季药的理想与抱负。因为王桂英知道李季药一心想拯救父亲李世勋在京师创办的济世药铺。自从,父亲李世勋死后,李季药被大哥李孟森赶出家门,济世药铺在大哥的手里已经岌岌可危,苟延残喘。

故事:哥哥本性难移,自食其果,弟弟不忍下手,心生怜悯,选择原谅

晚清济南一景

李季药和王桂英约定两年后杀回京师,“国葬”之后,在京师举办婚礼。经过四年的努力,李季药虽然具有与大哥李孟森一较高下的资本,但他还没有十足的把握。毕竟,大哥仍然掌管着济世药铺,有着一定的“老本”。李季药要想在两年后杀回京师,就不得不让自己的济民药铺更上一层楼,确保完胜大哥李孟森。首先,李季药把大哥辞退的老药工,招回到自己的药铺中,并让他们栽培得力的徒弟。而大哥李孟森那边却在辞退老药工后,招了一批新药工。然而,新药工个性强,不受管理,逐渐染上吃喝嫖赌抽的恶习,尤其最爱逛烟花柳巷的八大胡同。最终,这些新药工因无法工作被李孟森无情辞退。因此,在药工之间流传着一句“宁可十年贫,不帮李孟森”的行话。(具体情节见上篇)

故事:哥哥本性难移,自食其果,弟弟不忍下手,心生怜悯,选择原谅

后来八大胡同

就这样,大哥李孟森必定会失去人心。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等待大哥李孟森的必然是惨痛的代价。李孟森的嗜钱如命,唯利是图,已经让他沉迷于金钱的世界里不能自拔,而这正是开药铺的大忌。他完全忘记父亲李世勋生前的叮嘱“选药材一定要地道,绝不能弄虚作假;炮制药材一定按照古法,绝不能省工省时。”李孟森却把父亲的话当作“耳旁风”。尤其对于药铺中卖的珍贵药材,为了多挣钱,他不惜弄虚作假。他把蜜里掺上砂糖制作药丸,只因砂糖便宜,而一般人很难辨认出。李孟森常说“神仙难断丸、散、膏、丹”,意思为制作丸、散、膏、丹这些药时,想加料就加料,不想加就不加。制药中有需要二两珍贵药材的,李孟森偏偏只加一两,他认为神仙也难判断出他到底加了多少,何况那些不懂药的顾客。为了能挣到钱,李孟森无所不用其极。

故事:哥哥本性难移,自食其果,弟弟不忍下手,心生怜悯,选择原谅

晚清药方

然而,李孟森聪明反被聪明误,自以为只有他能欺骗别人,别人一定欺骗不了他。他错了,他自信能鉴别出药材的真假,不会让别人骗,但恰恰他就被坑惨了。一次,他便宜地买了很多鹿茸和熊胆,回到药铺切开后,才发现上当受骗。有人把鹿茸里面弄了铁钉子,灌了铅,然后把外面堵上,很难发现,但分量增加了,同时,他买的那些熊胆里面被放上了小米,增加了分量。由于这两种在当时都是珍贵的药材,稍微加点分量,就能让李孟森赔上一笔。李孟森买后欲哭无泪,一边恨着那些骗子欺骗了他,而自己一边又成为了骗子,他要把代价转移到那些来拿药的病人身上。李孟森越想着坑蒙拐骗的赚钱,他失去的就越多。他的眼里,心里充满了钱,严重影响了他鉴别药材的眼力劲。有一次,他在选药材时,看到一只犀角,眼睛瞬间亮了。他看了又看,鉴别出这是一只倒山货,却对是否是通天犀模棱两可。他知道倒山货价格低,而如果是通天犀那就珍贵了。一般的犀角大的也就三斤而这只足足有四斤。以前,他能很快辨别出一只犀角是否是倒山货,是否是通天犀,而今天他的眼和他的心似乎和他较劲,让他拿不定主意,对于是否是通天犀难以确定。

故事:哥哥本性难移,自食其果,弟弟不忍下手,心生怜悯,选择原谅

鹿茸

倒山货的犀角容易鉴别,因为倒山货就是犀牛被猎人打中逃跑后,在某个地方死了,当时没有被发现,等到几年十几年或更长的时间后,被人发现了,但那时犀牛角表面已经变色,有些粗糙。这样的犀角在当时被称之为“倒山货”。而通天犀是看着外表粗糙,但劈开之后,里面由窝子底下一直到尖端,是一条白带,时人称之为“通天犀”。现在,李孟森看到这只犀角,他能确定是倒山货,但不知是否是倒山货中的通天犀。父亲曾教过他如何鉴别通天犀,他也学得很精通,但今天他就是鉴别不出。那一天,他拿着这只犀角看来看去,摸来摸去,最终他放下了,只买了一只小犀角。不过一会儿功夫,那只四斤重的犀角被别的药铺买了去。几天后,药铺间传开,那只四斤重的犀角虽是倒山货,却是倒山货中的通天犀。李孟森听到这个消息,血压瞬间升高,脑袋嗡嗡的,眼直冒金星,悔青了肠子。

故事:哥哥本性难移,自食其果,弟弟不忍下手,心生怜悯,选择原谅

清犀牛角摆件

那一天,他脑袋里算了一笔账。当时通天犀的价格是黄金的两倍,四斤通天犀是八斤金子,八斤金子是一百二十八两金子(当时一斤是十六两),一两金子是二十两银子,一百二十八两金子就是2560两银子。他不敢再向下算了,那时一千多两银子能在京师南城买一座普通的四合院,二千多两自然是两座。当时那只犀牛角只按了比倒山货多一点的价格售卖的。李孟森越想越悔青了肠子。当初,要是自己不那么犹豫,现在可大赚一笔。对于嗜钱如命,唯利是图的李孟森来说,他没有赚到这些钱,就仿佛自己真实地失去了这些银子。失去亲情、爱情、友情,都不会对李孟森有什么打击,唯独失去钱,能让他痛心疾首,彻夜难眠。

对金钱的追求,能让人疯狂的崛起,而在崛起的过程中,更容易让人迷失方向,最终在疯狂中变疯。

故事:哥哥本性难移,自食其果,弟弟不忍下手,心生怜悯,选择原谅

银子和金子

李孟森不仅变本加厉地坑蒙拐骗顾客,对药铺的药工和伙计也是相当苛刻。李孟森经常拿着窝头,一边举着,一边对药工们说道:“别跟我这泡汤(休息),我这窝头一晃人就顺水沟眼进来”。言外之意,我要找人,给吃饭,给吃窝头,人还不好找吗。然而,一位药工因饭量大,吃得多,被李孟看到,很不爽对其说道:“吃这么多,这还行。”第二天,那位饭量大的药工就被辞退了。李孟森不仅不给药工伙计们吃饱,还刻意拉开他与伙计的身份。他规定只要进药铺的药工伙计,名字是三个字的一律改成两个字。比如,王世坤,只叫王坤,张云林,只称张林,李孟森认为两个字的名字比三个字的名字所代表的身份要低一等。因为,他是东家,地位自然要高,名字是三个字,而其他人必须是两个字。

故事:哥哥本性难移,自食其果,弟弟不忍下手,心生怜悯,选择原谅

伙计

最终,李孟森的恶行导致众叛亲离。济世药铺曾经创下的好名声,也毁在他坑蒙拐骗的盘算中。六年的时间,他一手毁掉了父亲几十年辛苦打下的“江山”。而就在这六年的时间里,弟弟李季药在济南的济民药铺从开创到发展再到壮大,蒸蒸日上。因为,弟弟李季药谨记着父亲李世勋生前的告诫“用药要地道,绝不能以假充真,炮制要规范,绝不能省工省时。”同时,李季药与药工伙计们如一家人一般,信任他们,重用他们,给予丰厚的待遇。哥哥与弟弟,谁胜谁负,谁成谁败,只是时间问题。

故事:哥哥本性难移,自食其果,弟弟不忍下手,心生怜悯,选择原谅

看病

六年后,李季药和王桂英原本想杀回京师,但就在这一年,又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八国联军侵华,时人称之为光绪二十六年,另一件是,义和团运动。这一年,前门外大栅栏发生了一场大火。江河日下,苟延残喘的济世药铺“葬身”于火海之中。李孟森早已无心经营药铺,他对父亲一手创下的济世药铺没有一丝留恋。因为,几年来的坑蒙拐骗让他在四大恒(恒和、恒兴、恒源、恒源)中的恒和钱庄存了大量的银子,他打算用这些银子做其他生意。然而,让李孟森发狂的是,恒和钱庄也在这场大火中未能幸免,损失惨重。

没了药铺,李孟森一点不心疼,而没有银子,李孟森一时一刻都难以承受。那一天,嗜钱如命的李孟森最终在追求金钱的疯狂中疯了。

故事:哥哥本性难移,自食其果,弟弟不忍下手,心生怜悯,选择原谅

大栅栏商业街

弟弟李季药六年来卧薪尝胆,原本想和王桂英杀回京师。然而,当两人北上京师后,看到已经疯了的哥哥,他们选择了原谅,而埋在心底六年的怒气,也消散了。之后,李季药和王桂英重建了济世药铺,并一直养着疯哥哥李孟森和他的家人。两年后,李季药和王桂英在京师成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