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之美!

傳統的核雕是一門巧藉自然、

妙施雕琢、

精妙絕倫、

饒有匠心,

可謂獨一無二的藝術。


小小橄欖核,方寸間卻能創作出大千世界!

無論動物植物,還是人神仙鬼,

都能被刻畫得靈動傳神,


即使沒有把玩到棗紅色的包漿,

僅僅是這雕工,就能讓你愛不釋手。

核雕之美!

核,是我們食完果實後的丟棄之物。而在藝人與文人手中,卻成了創作與嬉戲的載體。

古人常把核雕繫於扇下做扇墜,清涼之餘,置於手中,享受著精妙之美。又或著繫於腰間,不時把玩,感受著一天天的變化,歡喜於玉石難有的光澤與色澤。還可做根附卡在腰帶之上,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核雕之美!

這股把玩的風潮一直延續至今。如今,核雕工藝已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別看這小小的橄欖核,匠人們卻能在這方寸之間表現出複雜的題材,雕刻手法細緻入微。

核雕之美!

桃核雕刻源遠流長,早在宋代(960~1279年)中期就有關於它的文字記載,從明代(1368~1644年)開始極為盛行,作者魏學洢所做的《核舟記》更是廣為人知。

上至達官貴人,皇親國戚,下至平民百姓,都對核雕品情有獨鍾,皇宮裡更是招攬著一批接觸的核雕藝人。

核雕之美!

橄欖核雕刻起來也是比較困難的,因為硬度大,所以在雕刻時下刀的力度是非常的不好掌控的。橄欖核的兩頭尖、中間大,整個核體又小,特別容易滾刀,技術不夠嫻熟的,經常會割破手指。

橄欖核雕完全靠的就是慢工出細活,這橄欖核的價值也都憑藉雕工體現出來的。只有精細雕工的橄欖核才具有收藏價值和藝術價值。

核雕之美!

核雕是諸多藝術門類之一,它有著獨特的人文背景與存在的意義,又或者說是諸多工藝品之一。

雖然它流於市井。這並不矛盾,反而詮釋了核雕對人們的價值。任何事物的存在,不外乎因與果,人們為什麼會喜歡核雕,又甚乎歷經上千年而不朽,長存於王侯百姓之手而不敗。芥子之間存大千,實在難以割愛!

核雕之美!

沒有一門藝術可以離開歷史的底蘊,核雕亦是如此。

"言必有意,意必吉祥"這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特點,核雕之初主要是趨吉避凶之用,到了明清時期,因為受皇室貴族的寵愛而身價倍增,在工藝上也有了質的飛躍。也許這也就是這個時段有史可尋的原因吧。隨著生產生活的不斷髮展而成為了飾品或是收藏品。但無論如何演變都離不開先人的智慧初衷"言必有意,意必吉祥"。

核取與平常百姓之家,材皆能雅俗共賞,質堅硬而心空空,音和合而吉祥至今。這便是核雕藝術的根!

核雕之美!

經過歷史的沉澱,當今的核雕已是百花齊放,江南的橄欖核雕、江北的桃核雕、東北的學院派、晉雕、京雕、贛雕等等,生活的豐足,使核雕大放異彩。

在題材上更是五花八門,有大肚的彌勒、慈悲的菩薩、和善的財神丶威武的天神、十八羅漢、齊天大聖、文人雅士、仕女、童子還有梅蘭菊竹、魚蟲花鳥,如國畫般有工筆有寫意精彩美妙。

核雕之美!

這與現代多姿的生活是分不開的,藝術源於生活,但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再精湛的工藝,也需要有靈魂的題材。對生活沒有感觸的人很難愛上藝術。

列夫·托爾斯泰說:“藝術是生活的鏡子”。 生活是體,藝術為用。一個不愛寫作的人,在向所愛之人表達愛意時,卻可以寫的入木三分。生活是核雕藝術的體!

核雕之美!

核雕這項美麗的民間藝術在創作基調中蘊含著傳統文化的正面、積極、寬容的要素,宣揚“和為貴”,並崇尚仁、義、禮、智、信等,對增強民族凝聚力,培養社會和諧有著潛移默化的美育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