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期權之時間篇:滄海桑田的歸屬節奏

​文:傑西姐姐,資深薪酬績效總監,諾丁漢大學MBA


大話期權之時間篇:滄海桑田的歸屬節奏


書接上回,塔哥炒壓榨機和荷蘭人民炒鬱金香,這兩個故事裡面,為了擁有壓榨機和鬱金香,都先付出了一定成本,並約定一段等待時間,時間結束後才可以擁有。

在期權老祖宗的世界裡,歸屬期等待的時間最多不超過一年。鬱金香這種草本植物,就是一個秋種春收(是的,你沒看錯,就是秋天種,鬱金香耐寒、有個性,跟外面那些妖豔鮮花(zuo jing)不是一類銀兒)。塔哥也就是等著橄欖結果就好,最多等到秋天,箱底兒的壓榨機就能用得上了。

這裡,“歸屬期 = 行使期權所約定權利的時限”

歸屬期到了,就能行使約定的權力了,也就是樹上的橄欖長熟了,可以摘下來榨油了,趕緊搬出壓榨機,開始行使權力鳥~~

故事中歸屬期都比較短,不會超過一年。同時,到期後,約定的權利一次性給你。一錘子買賣,到期後,錘出來啥就是啥了,一經售出,概不退換。

書歸正傳,畢竟老祖宗離現在社會太遙遠,沒趕上現在的潮流。現在的企業裡,針對員工的期權,通常情況下,歸屬期都會比較長。最常見的是4年,還有6年、7年、甚至8年...

大話期權之時間篇:滄海桑田的歸屬節奏

是不是驚掉了下巴,歸屬期還能這麼玩啊,這是要我一個山無稜,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承諾嘛,寶寶還是個孩子啊~

市面上不同公司有不同玩法,有CP鎖死的,也有浪漫自由的,操作空間還是挺大滴。我們列舉了市場主流的四種歸屬週期與佔比:

歸屬期專用配圖

大話期權之時間篇:滄海桑田的歸屬節奏


引自某市場調研數據

數據中,當之無愧的人氣王,是4年歸屬,打敗了75%的選手。為什麼大多數企業對4年歸屬如此鍾愛呢?在此,有些不成熟的小想法跟大家分享。

1、長期激勵,保留人才

21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啊!

對於員工來說,期權的意義,跟每月工資(現金部分),最大的區別在於滿足的是麵包還是蛋糕的需求。“麵包”是每天的口糧,生活必需品,固定每個月的某一天發放,用穩定的可預見性來保證基本生活的安全感,這叫工資。

但期權是“蛋糕”,是讓生活更有儀式感時用到的物件兒,它不用每天出現,它的出現可能會帶給你短暫的極度舒適,但它得等待一段時間,還會伴隨著一些條件,如業績目標和工作年限,只有完成XX目標且在公司工作幾年後才能獲得相應的“蛋糕”,即期權。

等待和條件加劇期待,為了達到條件,激發出更多積極向上的行為,這就是等待效應(Wait effect),也是期權作為長期激勵的屬性之一,用預期的高收益來抵消等待期間,煩躁情緒的消耗。所以呀,期權的歸屬期應長短適中,4年是個不錯的選擇!

大話期權之時間篇:滄海桑田的歸屬節奏

2、對於很多非上市公司來說,按照當今的發展節奏,基本3-5年就是一個坎兒了,成功上市還是倒閉關門,4年時間大概率是能看到企業的生存週期的。

這個歸屬期就是釋放的上市預期,如果一個早期的創業公司,拿出一本歸屬期8年的協議跟你談期權,自己對自己都這馬沒信心,大概率最後也是一張廢紙。我們在拿到offer時就需要掂量掂量了,畢竟業內拖到20年上市的只有一個金山,還是在雷布斯的X米上市後。

畫外音,全體員工歸屬期限超過4年的企業極少,正常情況下,超長歸屬期只是針對少數核心高管,為了長久的合作關係,類似開篇的鎖死CP。偶買噶,我的媽呀!不管你願不願意,我就是要你一心一意!考慮到大家都不是八卦之人,傳說中,某知名鄉村教師的大型集團公司的部分核心高管都鎖死了8年!

大話期權之時間篇:滄海桑田的歸屬節奏

對於普通員工,不建議企業設置“超長待機款”的歸屬,大家都是成年(ming bai)人,對市場行情是有認知和判斷的,超長待機在員工看來,容易被理解成剝削壓迫勞動力,這樣的企業競爭力大打折扣。

在目前這個跳槽頻繁的時代,一年穩穩當當公司前輩,兩年紮紮實實資深員工,三年實至名歸老馬識途,能幹滿三年都鳳毛麟角了。4年才能歸屬,這個期限對員工來說著實也是長啊~

因此,為了彌補長時間的歸屬期,磚家們又發明了“歸屬節奏”。這個很容易理解,跟打鼓的節奏是一回事,蹦蹦擦擦還是蹦擦擦擦。將一錘子買賣,分幾錘子鑿瓷實了。

我們來看看市場上歸屬節奏都是怎麼給你安排(hu you)的明明白白的:

歸屬節奏專用配圖

大話期權之時間篇:滄海桑田的歸屬節奏

引自某市場調研數據

大多數企業採取的是典型節奏,每年歸屬(vested)25%,四年完全歸屬。

有了歸屬節奏,雖然歸屬期較長,但可以在一年內就拿到一部分,隨著年限的增長而逐年疊加,既滿足了公司長期保留人才的需求,也能照顧到員工想要把期權裝進口袋裡的訴求。

大話期權之時間篇:滄海桑田的歸屬節奏

公司A:在我這幹滿四年,四年後你能拿到價值100萬的期權。

公司B:我跟隔壁老A不一樣,我給你價值100萬的期權,分四年給,每年給你25萬。

毫無疑問,你會選公司B,這種快節奏的兌現能力,是不是讓你覺得公司B的100萬期權“似乎”比公司A要“更值錢”一些,畢竟揣到兜裡的才是錢,沒進兜的都是紙啊。

沒錯,這種現象在行為經濟學上有個說法叫做:“短期急躁(Short-term impatience)”對於一般人來說,寧願要今天的100塊,而不是明天的101塊。為了更快的得到收益,寧願選擇相對較少的獎勵。

歸屬期長的缺點,可以通過歸屬節奏解決,緩解員工的“短期急躁”,同時也穩固了公司與員工長期CP的關係。

大話期權之時間篇:滄海桑田的歸屬節奏

為什麼歸屬節奏還有這麼大差異,其實內涵的是管理節奏。年輕人不要這麼單純(youzhi)。

不同的企業,根據員工CP曖昧值的管理訴求,會選擇不同的歸屬節奏。

業內典型的神來之筆案例,前期歸屬節奏緩一些,後期節奏快一些。前兩年都沒有歸屬,兩年一到,馬上歸屬50%,之後每半年歸屬12.5%。

這意味著:

1、對公司來說,希望用兩年的時間,大浪淘沙,能經歷兩年洗禮還屹立不倒的,就是我們的核心員工,之後的節奏可以加快,加深員工與公司命運共同體的體感。

2、對員工來說,就要注意了,公司兩年內的離職率可能會很高,拿到offer可能需要詢問一下HR或面試官,再判斷是否要入職。

很多期權協議多半是純英文,員工可能不會太關注細節,此處老夫剖心為證,一定,千萬,問清楚歸屬節奏,不要稀裡糊塗的簽字。看清楚歸屬節奏背後的管理導向,才能讓你在做重要選擇時,不抓瞎。

大話期權之時間篇:滄海桑田的歸屬節奏

寶貝們,前面講的都是長長久久,恩恩愛愛的故事,但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是所有故事都是Happy Ending,按現在互聯網公司恨不得每月調整組織架構的行為,公司導向和個人規劃漸行漸遠的故事比比皆是,那些沒有走到最後的人和他們期權又是怎麼做財產分割(li hun xie yi)的呢?

然後,然後,然後,離職(lihun)版更新中……

期權三要素中之“時間”先嘮這麼多,這磕都是老夫畢生乾貨,走過路過跪求點贊、轉發~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歐耶耶,歐耶耶,我愛學習,我愛嘮嗑,敬請關注下期乾貨內容哦~~~

大話期權之時間篇:滄海桑田的歸屬節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