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醫生”復活江口沉銀出水文物

3月27日,四川日報報道:今年1月底,一件彭山江口沉銀出水文物從北京運回四川。這是一件發掘出水時,已壓成扁平狀的銀碗。經北京文物專家巧手修復以後,人們驚喜地在碗底看見一匹線刻駿馬,它的旁邊還有兩個大字:超光。

“文物醫生”復活江口沉銀出水文物

修復後的金爵杯。

自江口沉銀考古發掘工作開展3年多來,對出水文物的修復也在同期推進。為了從文物上提取更多歷史信息,同時也為即將投入建設的彭山江口沉銀博物館提供更多展品,“文物醫生”迄今修復的文物已有80餘件,讓不少嚴重損毀的文物“起死回生”。

□本報記者 吳曉鈴

A急診

  堆積如山的金銀首飾、一排排大小整齊的銀錠、曾經世上罕見的“西王賞功”金幣數以百計……這是江口沉銀考古出水文物在國家博物館等地展出時留給公眾的深刻印象。它們以事實證明,曾經在巴蜀大地廣為流傳的明末“張獻忠沉銀”並非傳說。

“文物醫生”復活江口沉銀出水文物

修復後的木鞘。

在2017、2018年兩次考古發掘中,出水文物多達4萬餘件。然而文物埋藏江底數百年,江水侵蝕、砂石衝擊,很多已經“疾病”纏身。

  2017年1月,當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宣佈啟動江口沉銀考古項目時,“文物醫院”便開到現場。車內配備了便攜式X-射線熒光分析儀、木材水分檢測儀、高性能蒸汽清洗機等各種設備,隨時為出水文物提供“急診”。

“文物醫生”復活江口沉銀出水文物

修復前的木鞘。

  “文物醫院”很快接收到各種“病患”:原本用於撐船的鐵篙有的鏽跡斑斑、剝蝕嚴重;珍貴的明朝藩王府冊封金銀冊有的斷為兩截;裝滿銀錠的木鞘在江水中浸泡數百年後,早已糟朽並多處“骨折”。

  省考古院文物保護修復中心主任謝振斌介紹,曾經亮相國博展出、用來裝銀錠的木鞘,在江底淤泥中發現時還裝著數枚黑沉沉的銀錠。如果硬取,木鞘極可能就爛成數塊。考古人員在它下面細心插入一塊“擔架”木板,將它完整抬起,再全身包裹一層浸了江水的薄棉絮,纏好保鮮膜,讓它保持曾經的飽水狀態,這才送回“文物醫院”。否則一旦脫水,木鞘就會發生開裂變形。

  在“文物醫院”,這件木鞘被放入百分之百的純酒精中浸泡,以便用酒精置換掉木材體內水分。這種置換時間往往長達好幾個月,需要數次更換純酒精,最終達到木材完全脫水的程度。此後,又將木鞘放進加熱的高級醇中再次置換。謝振斌說:“高級醇在常溫下是固體,但是在加熱的情況下就會呈現液體狀。它和酒精相溶,和水不相溶。當高級醇置換掉木材體內的酒精,冷卻後,木鞘就能被固化的高級醇支撐住脆弱的身體。”

  做了全身“加固”的木鞘,終於能接受“骨科手術”。“文物醫生”將斷裂成數片的木鞘逐一拼接,恢復成原來的模樣。“如果未來江口沉銀博物館建成,我們可以把銀錠重新按原樣裝進木鞘,讓觀眾看到明朝如何裝載和運輸官銀。”謝振斌說。

“文物醫生”復活江口沉銀出水文物

修復後的銀簪。

B修復

讓部分文物恢復原貌

  和人們想象中稀世寶藏重見天日一定華光萬丈不同的是,江口出水的金銀器,大多經過錘打嚴重變形。江口沉銀考古項目領隊劉志巖介紹,這和張獻忠當時洗劫明代藩王富戶的原因有關,“這些金銀他並非搶來穿戴而是用作軍餉,或許是為了在有限的空間裡裝下更多東西,那些佔空間的金銀盃、碗及飾件大多被砸成扁平狀”。

“文物醫生”復活江口沉銀出水文物

修復前的銀簪。

  送到“文物醫院”的江口出水金銀器,變形、氧化變黑、砂石附著,成為最大的病害。

  該不該把它們按原貌修復呢?專家們持不同意見。

  謝振斌說,這批被砸扁的文物,是當年張獻忠燒殺搶掠、最終戰敗沉船的歷史見證。如果復原,是不是就無法反映明末農民起義的這段歷史了?如果不修,文物打砸變形無法辨識器型。江口沉銀出水文物多達4萬餘件,很多文物種類重複,有選擇性修復部分器物,既有利於考古研究,又能更好展現這批文物的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有利於文化遺產的利用。

  在專家論證指導下,“文物醫生”對部分金銀器進行小心翼翼修復。

  一坨黑乎乎的銀子,展開之後,居然成了一支蓮花狀的銀簪。他們先用焊槍將銀子加熱軟化,再慢慢展開,要反覆多次才能將文物恢復原狀。有些金類飾物已經摺斷,“文物醫生”將其展開後,還要進行焊接和打磨。碰到有一定弧度的手鐲,還得放到圓柱體上用橡皮錘敲打至原來的樣子。

  這些修復出來的金銀飾種類多樣。它們有用於裝飾帽子的金帽花,其形狀是妖嬈綻放狀的一盆花;有的展開前只是一兩釐米長的金塊,修復後就成為長達六七釐米、鏨刻有精美紋飾的金帽頂。

  “文物醫生”甚至還給多件出水鐵器做了“結石”手術。鐵器在水中極易鏽蝕,經年累月裡,鐵器旁的砂石便漸漸“長”到鐵器上,堅固無比。醫生們先把它們放到超聲波清洗機進行初步的表面清理。更為堅固的附著物,直接用上外科手術刀、牙科打磨鑽等工具把它們取出來,最後進行脫鹽處理、低溫烘乾後緩蝕處理,儘量保存更長時間。

“文物醫生”復活江口沉銀出水文物

修復前的金爵杯。

C驚喜

發現更多珍貴歷史信息

  對文物進行修復,所耗費的財力往往比重做一件還要多。然而修復過程中發現的新的歷史信息,卻彌足珍貴。

  刻有“超光”二字的銀碗,在修復前,專家們曾用X光給它作了詳細體檢,發現碗底竟然線刻了馬匹狀的圖案,然而旁邊的字跡因被遮擋,並不能看清楚。省考古院在和西北大學的合作研究中,原本打算做一個復原品在未來的博物館和原件一起展出,但做出來以後,是否和原件一樣,大家心裡並沒有底。在充分諮詢相關專家以後,這件銀碗被送到北京進行修復。當銀碗在手藝精湛的文物工匠的手中漸漸恢復原樣,刻於碗底的那匹馬的形象也生動起來。這是一匹四蹄跪地的馬,看上去即將奮蹄疾馳,旁邊的字此時清楚呈現:超光。“如果不對它進行修復,未來展出時,它就只是眾多銀塊中的一件,藝術價值全無;但是現在,我們知道了古代有一種馬叫‘超光’,也知道了明代人的審美,即使在飯碗底下,也會有各種裝飾……”謝振斌說。

  另一件金爵杯,在目前已知的明代文物中也頗為少見。在修復前,它同樣是被砸成一坨的金塊。當“文物醫生”將它展開後,可以看出是一件缺了腿的金爵杯。遺憾的是,金爵杯的腿至今還沒發現,“文物醫生”期待著正在進行的第三次江口發掘能夠發現它的腿。

  這些“文物醫生”巧手修復的文物,有望在未來的江口沉銀博物館與觀眾見面。

  據介紹,江口沉銀博物館已確定在江口鎮兩江交匯處修建,目前設計方案還待專家進行最後論證。三次考古出水的精美文物將與這些修復後的文物一起,共同見證這段明末農民戰爭史,揭開“張獻忠沉銀”民間傳說的神秘面紗。(本文圖片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