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安家”收割?被疫情收割?真正收割你的,在這兒

有人說:看得見的坑,不可怕,掉進去可以爬出來;

看不見的坑才可怕,因為它們是隱形的,掉了進去,卻全然不知……

被“安家”收割?被疫情收割?真正收割你的,在這兒

《安家》播完,這是編劇六六圍繞房子寫的第二部劇,第一部是《蝸居》。

11年前,《蝸居》裡的海萍為了一套房子四處奔波,11年後,《安家》裡的宮蓓蓓依舊掙扎於棲身之所。

此劇開播沒幾天,朋友圈裡就有了一個段子:從《蝸居》到《安家》,歷經十年,這對夫妻成功的把房子從38萬一套,看到了6.5萬一平……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辟天下寒士被收割,但,這個坑明顯看得見

另外一個看得見的坑是時間,疫情中,同樣是一個月的宅,有人躺屍、打牌、追劇、刷手機,然後帶著一身膘復工;也有人,大門一關,一個月寫了3篇小說,27篇影評,還紮紮實實讀了5本厚書

房子收割了我們的金錢,疫情收割了我們的時間,還好,這些都是目視可見。

可怕的是,有一種看不見的收割,正在肆意地吞噬著我們最寶貴的財富——注意力。

被“安家”收割?被疫情收割?真正收割你的,在這兒

1 成長背後的終極密碼

《異類》認為,完成一萬小時的積累,可以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可是為什麼同一天入職的兩個人,一萬小時後,薪資卻能差出數倍甚至幾十倍?

2020年3月8日,張偉麗成功衛冕UFC冠軍,從業餘選手到世界格鬥領域最高峰,她僅僅用了不到4年,這個速度秒殺了大多數對手,堪稱坐上了火箭。

時間不是成長背後的終極密碼,注意力才是。

注意力是電腦的CPU,時間只是電腦的硬盤,如果處理器太慢,硬盤再大也沒有用。

被“安家”收割?被疫情收割?真正收割你的,在這兒

2 注意力經濟

你知道嗎?我們每一個人的注意力是多麼地值錢!

這裡,需要知道一個詞:注意力經濟

注意力經濟,源自美國暢銷書《注意力商人》,這本書非常赤裸地告訴你,“對,我就是要把你的注意力以低廉甚至免費的價格收割過來,然後高價販賣,謀取暴利”。

所以,注意力經濟的含義就是以攫取、收割、打包、販賣用戶注意力為商業模式的經濟。

注意力經濟的鼻祖是一個23歲的青年,他叫本傑明戴。

1833年,當時的報紙上還沒有廣告,紙媒的收入完全依靠於讀者的購買,那年,小戴創立了自己報紙《紐約太陽報》。

該報紙在定價上獨闢蹊徑,售價僅為市場的1/6,用低價打開市場後,小戴用讀者去吸引廣告商,賺商家的錢。一年後,《紐約太陽報》一躍成為紐約發行量最高的報紙。

這就是注意力經濟的雛形,小戴也是最初的注意力商人。

電腦終端時代,技術的發展使得商業對個人注意力的收割更為隱蔽。

2010年以前,Google沒有廣告,只有一個搜素框,當你搜索的關鍵詞和廣告匹配時,廣告才會跳出來。

到了移動終端時代,商業對我們注意力的收割不光隱蔽,而且是24小時全天候圍剿。

在《被看見的力量》一書中,作者認為,快手創造價值的流程是,每個人都有上傳視頻的權利,注意力門檻很低,這樣就有了大量用戶,從而彙集了足夠多的注意力。

快手將海量免費的注意力打包出售,從而獲得了鉅額紅利。

注意力經濟也可以用於解釋小鮮肉現象。

一直有聲音質疑流量明星沒有演技、專業能力差,憑什麼收入那麼高?

其實,從經濟學角度看,流量本身就是注意力,是有價值的,明星本質上是注意力商人,粉絲本質是,被不斷收割還樂在其中的注意力,明星把注意力打包賣給商家,獲得紅利,而粉絲獲得精神滿足,大家各取所需。

羅振宇說,現代商業的終極戰場是用戶注意力的爭奪。

在這個注意力稀缺的年代,你不管理好自己的注意力,自然會被人收割,利用、賺取暴利。

而我們這一代,很多人註定是時代的溺水者,

被“安家”收割?被疫情收割?真正收割你的,在這兒

3 不做時代溺水者

天貓統計過,每晚都有大概1700萬人在逛淘寶,什麼也不買,就是反覆刷網頁,連馬雲也不知道這幫人在幹什麼。

你是不是本來在學習,被突然跳出來的標題黨吸引,等回過神來,1小時已經過去?

你是不是本來在工作,被手機裡的群聊打斷,於是滔滔不絕,談天說地,等到聊完卻發現工作還沒做完?

其實,有時候勝敗早已註定,我們已經養成了四處浪費的習慣,任由自己像韭菜一樣被收割,若這樣都能成功,道理何在?

管理好注意力,將其全部用於自我成長,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被“安家”收割?被疫情收割?真正收割你的,在這兒

第一 外包你的記憶力

你有沒有這樣的體驗?

到處找那個已經在你手裡的東西;或是打開手機查個資料,過了一會兒突然問自己“我剛才想嘛來著?” 我經常會這樣。

注意力需要記憶力協作配合。如果記性不好,那就外包記憶來保證我們的注意力。

列清單記錄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前段時間疫情在家辦公,每天的工作又雜又多還緊急,我按照工作重要性和緊急程度列出清單,完成一項劃掉一個,避免了大小工作一把抓而造成的注意力混亂。

再比如,寫作之前,先列出文章結構大綱,寫作時,思緒要實時對應結構的主題,否則,很容易寫著寫著,思路就神遊出六界之外。

我們的大腦更善於創造和思考,記憶是大腦的弱項,用記錄方式,將記憶外包,注意力跟著清單走,就可以提升我們專注力。

第二 排出干擾,利用外部環境約束注意力

朋友拖延症,買了一堆解決拖延症的書,後來發現,由於自己的拖延症而根本沒有去讀。

拖延和長膘應該是現代人最忠誠的伴侶越拖延越焦慮,可是,為什麼我們趕飛機的時候很少拖延?因為飛機不會去等你一個人。

用外部環境來管理注意力,他律大於自律,是一種很好的辦法。

疫情期間我因為無聊就報了個寫作訓練營,21天,在每日作業、積分排行、比稿競賽、老師點評等外部約束下,自己除了獲得優秀學員外,還在300篇長文中一路殺出,斬獲了百萬大號的上稿機會。

2天,5000字,放在以前,動輒拖延的我想都不敢想。

手機是最常見的外部干擾,微信,郵件,APP,這些注意力黑洞讓我們淪為手機的奴隸。不過,最近我用了幾個方法,解決了手機依賴的問題。

① 關閉所有手機軟件的推送功能,推送消息是APP勾引你注意力的方式之一,關閉推送通知,只能你主動聯繫手機,而不能讓手機來找你

② 只給自己留一頁APP,商場會把最常用、顧客最需要的商品放在盡頭,你在尋找過程中,被其他商品吸引,於是就買了計劃之外的商品。

我們在看手機的時候也是一樣道理,精選出幾個使用頻率最高的應用,放在首頁,這樣就不會被其他的軟件帶走我們的注意力

③ 蘋果手機有一個功能可以查看手機應用耗時,把那些耗時最多的娛樂性應用都放在一個文件裡,關起來,眼不見為淨。你不經常看見,自然就不會被收割注意力

④ 如果有條件的話準備兩部手機。註冊兩個微信號,工作、學習時候只保留工作號,下班之後再用生活號。另外找一個專門的時間段去查閱回覆生活號信息

手機依賴症,更多是一種注意力碎片化的壞習慣,只要是習慣,就可以被重塑

我們可以像訓練肌肉一樣去訓練注意力,先從20分鐘不看手機做起,慢慢到40分鐘,再到1個小時,最後2個小時,甚至更多。

循序漸進後,你的注意力就會像肌肉一樣,形成條件反射,從而徹底擺脫對手機的依賴。

第三 功利化的去管理注意力

在國內12年都學不好英語口語,為什麼到了國外3個月就可以交流了?因為在國外,英語口語是剛需。

暢銷書《躍遷》中認為,要極其功利的少讀書,讀書不是從第一頁開始,而是要帶著問題篩選目錄,選擇性閱讀。

這是一種正確的讀書方式,也是集中注意力的方式,因為,功利化需求會刺激腎上腺素,從而進入最佳的注意力專區。

第四 策略性走神

策略性走神,源於《有序》,意思就是,在一段時間的集中注意力後,要留出一定時間走神,這樣有利於激發創造力。

走神是大腦的正常現象,注意力是稀缺的,沒辦法做到長期集中,一般情況下,大腦30%的時間都在走神。

雖然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是如果專注5分鐘,走神一小時那就不對了。

策略性走神,是允許注意力在持續集中後,有15分鐘的遊走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創造力會被激發,反而更容易解決問題。

蔡康永有一次訪談中說道,自己寫書遇到困難的時候就跳脫出來,給朋友打個電話,聽一首歌,很多情況下,當再回到創作時,之前的問題會被很自然地解決,這就是策略性走神帶來的創造性福利。

被“安家”收割?被疫情收割?真正收割你的,在這兒

有人說,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風,

大風起兮,我能如何?

可我認為,心若不動,風又奈何?

不做時代溺水者

注意力是被忽視了的寶貴財富。

我們必須將它視為珍寶,才可能被生活奉為上賓。

而不是全然不知掉入那個看不見的坑,為他人嫁衣還樂此不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