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万纪的死与李佑有关,无奈之下使太宗李世民流泪杀了李佑

贞观年间的春天,天空还是一如既往的蔚蓝,自太宗李世民上位以帝国在他的管辖下国泰平安,这一繁荣的盛世让唐太宗李世民感到无比的自豪。

这一年,不知从哪流出的传言风靡长安大街小巷,成为百姓饭前饭后酒馆茶楼口中常谈,就连外乡人也忍不住打听这些事情。当时的谣言是这样说的:当朝太子患有足疾,堂堂大唐储君竟然是个“瘸子”,当然不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瘸子,只是腿脚有些不方便而已。足疾也好,“瘸子”也罢但这是以后要继承皇位的人,这样怎么当皇帝呢!切不是让其他国家的人看笑话。据说皇帝的另一个儿子魏王李泰,长得高大威猛而且文能武很受皇帝的宠爱,皇帝每次出行都要李泰陪同,就这样坊间流传着魏王李泰可能代替太子李承乾继承皇位的谣传。

一传十,十传百。这些谣传像是脱了线的风筝,终于飞入皇宫,传入太宗李世民的耳中,太宗听了龙颜大怒,但是也是无法阻止这些谣言的飞窜,同时太宗的心里有丝丝的不安感觉有大事要发生。


权万纪的死与李佑有关,无奈之下使太宗李世民流泪杀了李佑

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朝堂上太宗李世民义正言辞的说:近年来,民间总是流传着,太子李承乾有足疾,魏王李泰聪明能武,又经常陪朕出门游玩,甚至有些大臣觉得魏王比太子更有机会继承皇位,今天朕就告诉你们,太子的脚虽然有些小毛病,但并不是无法行走,朕一定会遵循嫡长子继承的祖训。

李世民坚信自己内心是不动摇的,民间的流言只是让太宗李世民心情郁闷,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太宗内心崩溃。他最亲信的大臣之一魏徵去世了,魏徵好比太宗的左膀右臂,他的去世给太宗带来沉重的打击。葬礼的当天太宗亲自带领朝廷九品以上所有的官员为魏徵送行,并且赐予“陪葬昭陵”的待遇,这是当时大臣葬礼中所享受到的最高待遇。


权万纪的死与李佑有关,无奈之下使太宗李世民流泪杀了李佑

还没等太宗从魏徵去世的悲痛中缓解过来,朝廷中又传来噩耗,有人向皇帝告密,朝廷重臣候君集策划谋反,那是谁告他的呢?候君集是大唐的开国功臣之一,而告他的人是大唐另一位开国功臣——张亮,一位开国功臣告另一位开国功臣要谋反。太宗马上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这到底是张亮故意为之还是候君集真的要谋反。

贞观十四年,候君集担任西征元帅平定高昌后,私自霸占高昌皇室大量财宝,属下看见自己的长官都带头贪污,自己也不顾什么军法,扑上去撕抢战利品,而候君集怕这些部下把自己贪污的事情上告朝廷,也就放任这些士兵抢夺战利品。


权万纪的死与李佑有关,无奈之下使太宗李世民流泪杀了李佑


后来事情越闹越大,终于被大唐反贪部门抓到了把柄,太宗李世民看见这些呈上来的证据,二话不说把在候君集关押死牢。候君集觉得自己平定高昌有功,现在功臣回国连庆功宴都没有,一声不吭把自己扔进死牢,为此感到十分的愤怒。随后有人替他求情,候君集才被放出来但是平定高昌的奖励是没有了。

这件事发生后,候君集对太宗的做法是心灰意冷,心中谋化出要造反的想法。他找到了张亮,直接敞开天窗说亮话,“我已经见不惯太宗的做法,我要谋反,你可愿意跟我一起谋反”这句话刚说完张亮被吓得一跳,四处张望是否有人听见。他心想这要是被别人听见了,不谋反也会被当作谋反处理。候君集走后张亮郁闷了几天,自己悄悄的跑进皇宫跟太宗告了状。太宗觉得当时你们二人说话没有第三人在场,你说的这句话没有证据,而且你们同为开国重臣,如果贸然审问且没有问出东西来,必定会引起他的不满。最终这件事不了了之了,但太宗从此对候君集多了一份心眼。


权万纪的死与李佑有关,无奈之下使太宗李世民流泪杀了李佑

李世民让开国二十四位功臣齐聚凌烟阁,命著名画家阎立本绘制了二十四位开国功臣的画像,悬挂于凌烟阁上。他们是: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世勣、秦叔宝。

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贞观十七年间,一位信使骑着快马驰进太极宫,给朝廷上的大臣和太宗带来令人震惊的消息——齐王李佑想要起反。

李佑是太宗第五个儿子,贞观十年间封为齐王,担任齐州都督,不同于那些无能的纨绔子弟,可惜早年间李世民让他担任封疆大使,扶众驭民的本事没有学会,游猎射箭倒是很擅长。

亲王的无能,这让外戚有机可乘。李佑的舅舅仕途很不顺意,只是一个管理马匹的七品芝麻官,行事处处受到限制,他怂恿李佑招募江湖义士一来可以保卫自己人身安全;二来可以为日后争夺皇位储蓄力了量。于是推荐了他的两个大舅子燕弘亮和燕弘信。

太宗对自己的儿子们管理非常严格,他派出权万纪到边疆辅佐齐王。自从权万纪到那以后,齐王宠幸的两个护卫被赶出齐府;日常的游猎射箭也被限制。权万纪一时间成为李佑的眼中钉肉中刺。这一天权万纪强迫齐王在一道列举李佑所犯的过错的奏章上签字画押,并且许诺齐王若改过自新,我愿在朝堂之上为齐王说好话。李佑无奈之下,只能乖乖的签字画押。


权万纪的死与李佑有关,无奈之下使太宗李世民流泪杀了李佑

权万纪拿着奏章进宫后,李世民看了很是高兴,一边夸奖权万纪辅佐有功,一边数落李佑的各种过失。李佑听说皇帝嘉奖权万纪却把自己骂的狗血喷头,以自己的过失换取他权万纪的功劳,一时间杀心大起。另一面权万纪已经回到边疆,回到齐府的他更加变本加厉的严格,把齐王打猎的鹰犬放生,还不许他踏出城一步,严禁齐王和亲信见面。

权万纪不知道他对齐王李佑的严厉,为他引来了杀身之祸。当晚齐王的亲信来到齐府密谋如何杀死的权万纪。次日晚上权万纪家的院子里被扔进几块石头,权万纪捡起石头心想:这可能是齐王亲信所为,下一步很可能就是杀他泄愤。第二天他命人把齐王的两位亲信绑起来,又快马加鞭的前往皇宫,准备在太宗面前弹劾齐王党羽等人。


权万纪的死与李佑有关,无奈之下使太宗李世民流泪杀了李佑


太宗听着权万纪讲述的立刻派遣刑部尚书前往取证,结果很多证据矛头直指齐王李佑,李世民龙颜大怒下令李佑同权万纪一同进京。到了现在这种局面齐王李佑和权万纪的矛盾彻底爆发势如水火。李佑命燕弘亮和燕弘信干掉权万纪。而权万纪也是聪明人,还没等齐王一起走便先行离去,怕的就是齐王对他下杀手。

齐王怎么可能放过他,命二十名骑兵把权万纪射杀在半道上。诛杀皇帝亲自任命的辅臣可是大忌,这回齐王是摊上事了。事到如今的局面,横竖都是一个死字,齐王一咬牙——那就反了。


权万纪的死与李佑有关,无奈之下使太宗李世民流泪杀了李佑


之后李佑开始对下属大肆封官,打开国库尽情的赏赐,又让百姓加固城门,军队打磨兵器,看似是有跟大唐分庭对抗的样子。李佑激情澎湃的开始他的大业,孰不知道士兵百姓不想当他的陪葬品于是留下妻儿老小,半夜爬出城墙逃亡而去。

李世民对李佑心是又恨又痛,他下令集结齐州周边九个州的军队讨伐齐王李佑。这一事情的发生让李世民陷入不好的回忆中。大难将至李佑却毫无发觉,整天饮酒作乐通宵达旦。众人举杯时间说到朝廷的动向时,燕弘亮和燕弘信拍着手中的刀说:大王不必担心,我的大刀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这使李佑面带喜悦,盲目的相信了他们二人。


权万纪的死与李佑有关,无奈之下使太宗李世民流泪杀了李佑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最后平定叛军的不是朝廷的军队,而是齐府的“自己人”

有一个兵曹叫做杜行敏,他知道城中有大部分的人不想跟齐王同流合污。于是他暗中集结这些人,在一天深夜暴起兵变,一时间齐城杀声震天,齐王的部下在睡梦中被杀掉而齐王带领部分下属缩在齐府不敢出来。杜行敏等人凿破了府墙把齐王等人围困内堂之中,从凌晨打到中午一直没有办法攻破他。

他命人在内堂周围铺上柴火,手举火把高声喊道:你从前是皇子我等尊敬你,现在你是国贼叛乱朝廷,我等必为国讨贼,你若不投降,我便放火把你们烧为灰烬。齐王把门露出一条缝隙说:我等可以投降,但是你要答应我一个条件,保住我燕弘亮兄弟的性命。


权万纪的死与李佑有关,无奈之下使太宗李世民流泪杀了李佑


这时候的李佑显得太过可爱,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还为别人开脱。但是情义方面也能体现李佑的讲义气。

杜行敏答应了齐王,李佑等人刚出内堂就被押在地上,燕弘亮兄弟更是被卸去双臂,虽然说不杀他但是没说不能卸下他双臂况且燕弘亮兄弟各各武艺高强,万一跑了怎么办。

就这样李佑的大业没等朝廷的讨伐大军来到就结束了,李佑被押到京城,李世民毫不犹豫的颁布圣旨——将李佑变为庶人,赐其自尽。当然其中燕弘亮兄弟等党羽也都难逃一死。杜行敏平乱有功被册封为巴州刺史,权万纪也被追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