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得人心者得天下

老闆們都說自己在經營企業,那請問企業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到底企業是什麼?如果連這個都沒有弄清楚,談何有效管理?生活中很多人都是稀裡糊塗地在做很多事情,每天忙忙碌碌,卻不知道在做什麼。如果一件事連本質都沒有搞清楚,縱然擁有很多經驗,也沒法真正找到規律和實現能力的提升,也就不用談不斷進步了。

其實,會做一件事和做懂一件事有很大不同的。也許有人在一個崗位上工作20年,稱得上經驗豐富,但其實不過是把第一年再重複19年而已。

經營企業也是一項高年度、高挑戰性的工作,我們要洞穿本質才能實現找準規律,才能從容應對。管理中有問題,企業裡不停出問題是正常現象,只有掌握本質才能臨危不亂,有效解決。就像普通人一旦身體不舒服,就會恐慌、焦慮、病急亂投醫,而對醫生來說,他知道一切的根源和人體運行的規律,自然不會慌亂。管理者從某中意義上來說,其實就是個不斷處理意外狀況的職業,面對層出不窮的問題、千奇百怪的現象,錯綜複雜的局面,只有掌握本質,才能洞悉真相,剝絲抽繭、有效解決。

不管是老闆還是經理人,我們都在經營企業,那麼企業本質上是什麼呢?

實際上企業的本質就是一個組織。

什麼叫組織?簡單地說,一群人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湊在一起就構成一個組織。軍隊是一個組織、政府是一個組織、政黨是一個組織、宗教是一個組織,企業也是一個組織。所以管理企業本質上是在管理一個組織,只不過每一個組織的目標任務不一樣而已。比如軍隊的任務是什麼?打仗。那企業的任務是什麼?創造價值、獲取利潤、賺錢,僅此而已。企業不管是什麼行業、什麼事業歸根結底是一個組織,是由一群人構成的,而企業的本質就是一個組織經營一個企業其實本質上就是在經營一個組織。

事實上對一個企業或者組織而言,產品是可以換的,戰略會變的,甚至願景、使命都可以調整。大家看企業的歷史發展就很清楚了。比如:格蘭仕最早是做什麼的?做羽絨服的,現在做微波爐去了;諾基亞以前是做木材的,現在做手機去了;GE通用電器以前是做電燈泡的,現在做航空發動機去了。所以產品會變、戰略會變,甚至願景、使命也會變。

所以大家會發現,企業的戰略、產品等可能都會隨著市場而變化。但是作為一個組織,只要這一群人有堅定的目標和信念,只要這一群人全力以赴地去投入奮鬥,它一定會取得最終的成功。

世界上很多組織經歷了數千年的歷史發展,經歷了無數代領導人的更替,經歷了不同形態的社會變革與動盪,經歷了不斷的戰略調整以適應環境,但依然長存並煥發出巨大的生命力,難道不值得我們的企業家去借鑑嗎?

請不要再以行業、產品特殊作為藉口!請用經營組織的眼光去看待企業管理。企業是一群人做出來的,行業、產品只是載體、形式和工具,人和組織才是管理的焦點。如何吸納人才、使用人才、培養人才,如何發揮每個人的優勢,如何凝巨人,團結隊伍,如何充分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讓每一個人都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如何實現組織的優勝劣汰、新陳代謝,如何提拔領導人才,實現組織的有序更替……這些才是企業的經營者應該考慮和思考的。

經營企業本質上是在經營一個組織。而經營組織的關鍵是經營人心。

自古以來,得人心者得天下。管理一個組織,其實最重要的就是學會如何有效地管理忍心。瞭解人、認識人,你將無所不能只有讓員工發自內心地熱愛工作,他才能將全部的聰明才智發揮出來,當一個人心不在焉時,即使他有經天緯地之才,也創造不出成績,對組織來說,也就沒有任何的價值和意義。

真正的激勵,一定是走進員工內心

真正的感動,一定是發自員工內心

真正的溝通,一定是直達員工內心

真正的管理,一定是從心開始……

在人心的背後,是對人性的透徹瞭解。人性的善與惡,爭論了幾千年,還是沒有答案,但我們都清楚,人性是善與惡同時兼備的。每一個管理者,都需要對人性有深刻的理解。同時,人性是無法改變的,因為自從有人類以來,人性就沒有什麼改變,歷史上凡是企圖改造人性的努力統統以失敗告終。

有人就有人性,人性不可改變,人性善惡皆有,失敗者違揹人性,空想者試圖改變人性,失意者只會抱怨人性,智慧者懂得善用人性。

古時候有一個農夫被官府無辜關進了監獄,春耕的時候妻子來信:“怎麼辦呀?”我一個人沒有力氣犁地,如果不及時犁地就不能播種,到秋天就沒有收成!”

丈夫看後回信:“別擔心,我們家的田裡埋有我祖傳的金元寶,等我出來後我們不會餓死的,放心吧。”

過了幾天,妻子又來了一封信:“好奇怪,昨天來了一群衙役,在我們家的田裡刨地三尺,全部翻了個遍。”

丈夫回信:“你現在可以播種了!”

所以人心的背後是人性,管理者要多去了解人性,學會善用人性,當一個人把人性能夠了解透徹,管理就會自如了。當然,這是一個逐步積累經驗的過程,也是一個管理者逐步走向成熟的過程,當你把人性瞭解多了,對世間發生的很多事情你就能看得懂、看得透、看得開,會少了許多的抱怨,多一份寬容和接納,高一層格局和胸懷。

對於以上你怎麼看,又是怎麼做的呢?

歡迎回復你的觀點、思路、看法!

如果對你有價值,請分享給你的朋友。因為當你傳遞價值時,你在他們心中會變得更有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