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同的哲学理论对现实的指导意义是相矛盾的。我们应该如何辨证的正确理解?

润田雨溪


不同哲学理论对一现实问题的指导作用是相矛盾的,应该如何辩证地理解这样的矛盾?

这样的问题稍微幼稚了一点!

不同的哲学就是不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这就是说,是在对同一问题采用两种方法去解决,在一般情况下,哪种方法的成本效率比更高,哪一种哲学方法就是科学的!这里面哪里有需要去辩证的正确理解呢?

如果说这个里面可能发生矛盾,那也是因为各自追求的目的不同而产生的思维层次、思维范畴、思维深度的不同而形成的行为价值取向矛盾。在行为目的不同的情况下,这样的价值取向矛盾与辩证理解是没有关系的。


不糊涂时涂糊不


辩证理解是思辩与实证相统一的方法,是关于对立统一、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 辩证法源自于古希腊的逻辑辩证过程,其三种基本形式为:古代的朴素辩证法、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近代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思辩性与实证性相统一的辩证法的发展有一个过程。辩证法发展的第一阶段是通过辩论达到真理,是辩证法发展的思辩阶段;第二阶段是揭示宇宙发展的普遍规律,是辩证法发展的实证阶段;作为思辩与实证相统一的第三阶段是前面两个阶段的综合,即 思辩性与实证性相统一的阶段。如果说第一阶段是认识论的辩证法,第二阶段是本体论的辩证法,第三阶段则是本体论和认识论相统一的对称辩证法。思辩性与实证性相统一的辩证法即对称辩证法,是辩证法发展的最高阶段。

辩证法是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辩证法一词,出自希腊语“dialego”,传入中国,与中华道根思想文化相合,扩大增强其内核。辩证法一词原意:为谈话、论战的技艺,指一种逻辑论证的形式。辩证法是一种化解不同意见的辩论方法。在两个或更多对一个主题持不同看法的人之间的对话,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有充分理由的对话建立起对事物真理的认知。

马克思把黑格尔唯心辩证法改造成唯物辩证法,列宁把对立统一规律提炼为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规律,毛泽东把对立统一规律概括为矛盾规律。矛盾规律突出了对立统一规律的斗争性,导致了后来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对称辩证法恢复了同一性在对立统一规律中的主导地位。从易经的对称辩证法思想到今天的对称辩证法理论体系是辩证法发展的否定之否定,是辩证法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还咳咳咳天籁


我也碰到你说的情况。比如说中国的哲学思想,儒家骂墨家,荀子就骂墨子是禽兽。庄子对孔子也是极尽讽刺之能事。按庄子的说法,儒家对于道家,如黄河水比大海水(见庄子.秋水)。总之,各家都自卖自夸,所以有相互矛盾的情况也是司空见惯。

对于如何对待这种情况,前人发明了一个"三教归一"之说,就是阐明它们的一致之处,择其统一之处而从之,但终究难以掩盖它们之不同。面对这些不同,终究让人茫然。

而就我的观点而言,我们最好能够独立思考,两方都不盲从。其实,哲学各派各有侧重,甚至相互矛盾,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它们之所以不同,是因为立场不同,或说出发点不同,也就是它们理论的大前提不同。而每一个大前提都不可能是囊括一切,也就是必有缺陷。所以,任何哲学理论,都不能被视为"绝对正确"或"绝对真理"。如果那样看待它们,它们就成了宗教。所以,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盖此之谓也。好像是柏拉图也说过,我知道的是我一无所知,盖也是同样的意思。

总之,哲学固然高大尚,它终究并非神谕。发现它矛盾,考察之可矣。暂时不能明白,就暂时承认自己不明白,不不懂装懂可矣。如是而已!浅见见笑。


王乐天wzc


对提出的这个问题我觉得也需要辩证的去看待,为什么会有这个疑问?我的意思是,是因为什么导致需要运用两套哲学来指导现实生活?如果是因为哲学研究工作,那是自然。如果是试图掌握多套哲学,并且灵活的将其运用在生活当中,那会有两种结果,一种是自成一派,像王阳明那样成为一代大师,另一种就是矛盾永远没有办法化解,哲学概念终究也只是知识在脑中存留。

先说后者,网上经常看到说学习哲学思想要取各家之所长,什么儒家修身道家修性佛家修心之类的话。没错,道理是说得通的,可有几个人能做到呢。说白了其实就是什么都不信,只相信自己,如果没有强大到大师的级别,那到关键时刻牵引着自己的还是一颗混沌的心。如果是想学习哲学来指导生活,使自己远离困苦,我会去选择一种,深入参悟,不断思考印证,这样会加强信心,也更有实际意义。对其它如果有兴趣,大概了解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不是说不能有怀疑精神,学习哲学的过程就是不断怀疑,不断印证的过程,但这个过程最好在同一个体系框架内。因为有时候我们怀疑,并不是哲学体系本身的问题,而是自己缺乏深入体会,如果因为这种怀疑就否定该哲学,转而相信另外一种自己看似更合理的体系,那结果会像上文中提到的那样。

再说目的如果是前者,老实说这个太专业,我没有什么发言权。不同的哲学类别,要通过认识实践得出统一的观点,不是容易的事情,甚至是不可能的,总会有矛盾尖锐的点,要不然为什么要分类呢。正如问题中提到的那样,只能辩证看待,可这种辩证分析只是知识层面的参考价值,而非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我是信奉佛学的,将其作为一生的信条,可也不排斥去认识其它的哲学思想,比如儒家心学,道家等,但在日常生活中修炼时,只会运用佛学的法门,越是这样,越是感受到其深刻与博大,从而化解自己的无知和狂妄。


随笔书屋


一句合头语千古糸驴撅。魔证了?懵了?良心(良知)判断,广泛参考实证,无非自律不可靠依法规护法。识物察渊。中国从古至今研究人心性从未断过,各家流派学说层出不穷,今天断弃了,改旗易职重新摸索验证,有必要?外国月亮不是中国月亮?仅因名相有异不认识不屑识别?无风骨的时代,实质上奉行"糟粕"至上(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狭隘说,物竞天择弱肉强食被默许认可……。再研究什么还有意义?


手机用户51990248738


静为万壑,入寒萧苏。

节为轮始,推背休休。


用户97062005697



用户南山蜂友


用事物长远发展的尺度一量就清楚了。


用户瑶光


总会那拿身边的事进行验证吧。


锋点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信谁的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当然就应该信谁……

老百姓就应该以幸福生活指数作为判断标准……

其它的都是折腾与扯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