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善於激勵、喚醒和鼓舞。”

孩子的發展,能夠影響一個家庭未來幾十年的走向,而好的教育,則能夠孕育出越來越優秀的孩子。

在東漢末年那個豪族林立、禮崩樂壞的時代,不僅世家大族之間相互傾軋,就連同姓兄弟之間也少不了勾心鬥角、爭權奪利。

然而,有一個家族卻與眾不同,那便是以孫權為代表的江東孫氏。

孫權,是位鼎鼎有名的人物,也是歷史上很多紀錄的創造者。

好的教育,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


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號稱“大帝”的君王,也是六朝古都的第一任主人,就連“一世之雄”的曹操,也曾滿含豔羨的誇讚道:“生子當如孫仲謀!”

孫權的優秀,離不開家庭的教育,正是有了父母和兄長的諄諄教誨,才成就了後來的東吳大帝。

好的教育,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


眼界,決定了人生的走向

孫家祖上發跡,最早可以追溯到孫子,但後來家道中落,到了孫堅這一輩,更是混在市井,聲名不顯。

孫權出生的時候,家裡還沒有發跡。父親孫堅只好追隨袁術,出生入死數次,也只爬到一個下邳縣縣丞的位子。

母親吳夫人家裡倒是有些產業,然而,吳夫人當初嫁給孫堅,是不大情願的。

孫堅在鄉里的名聲一直不太好,但他卻偏偏看上了才貌雙全的吳夫人,還大喇喇的去提親。

吳夫人怕為家人招禍,最終只能委身下嫁。

這樣不般配的一對,本應是一對怨偶。可叫人意外的是,孫堅做到了他娶妻時的承諾。

他與吳夫人相濡以沫,舉案齊眉,更一起養育出了五位優秀的子女。

此時的孫堅雖然只是個寄人籬下的將領,但他的體內卻流著不服輸的血。

他常年在外拼搏,過著刀尖上舔血的日子,能夠陪伴子女的時間非常有限。

但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行為會在不知不覺中對孩子起到關鍵影響。

孫堅是個有眼界的人,他擺脫了常人拘泥於一鄉一縣的安逸思想。

從參軍的那一天起,他便勇於進取,敢想敢拼,帶領部從打贏了一個又一個勝仗,最終成了連董卓都畏懼三分的一路諸侯。

這份高屋建瓴的不俗眼界,自然而然地傳給了他的兒子孫權。

好的教育,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


在小孫權眼中,他的父親是個頂天立地的真英雄。

見過蒼鷹的視野,便不會安於燕雀的屋簷;看過世界的人,便不會迷戀一時的風景。

孫權站在父親的肩膀上,學會了用開闊的眼界來看待這個世界。

於是,他看到了無比廣闊的世界,也堅信這個世界的未來必因自己而改變。

世界的真相有時候很殘酷,生而為人,生命是平等的,但生命的質量卻是不一樣的。

“階梯”這個詞彙,雖然很多人都諱言,可無論怎樣避諱,階梯就明明白白地立在那裡,所有人都在這梯子上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位置。

有的人低著頭看著腳下洋洋得意,有的人仰著頭看著天空喟然興嘆,也有的人看到了整個梯子,然後將梯子提在了自己手中。

生命只有一次,旅程只有一次,你的眼界將會決定你的未來。

學會用開拓的眼界來看清世界,看清自己,也看清未來該走的路。

好的教育,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

胸襟,奠定了未來的成就

英雄沙場生,自得沙場眠。

在“跨江擊劉表”的戰役中,孫堅死在了敵人的亂箭之下。

他死在追逐夢想的路途上,留給孩子的是自己未竟的事業和不盡的感傷。

父親不在了,對每一個孩子來說都不啻於一座大山崩塌了。

但好在孫權還有母親。

在眼看著夫君的勢力瀕臨崩潰,一腔心血即將付之東流的時候,這位柔弱的女性站了出來。

來不及擦乾眼淚,吳夫人拋下心中對孩子的偏愛,鼎力支持長子孫策繼承孫堅的事業。

之後,又帶著九歲的孫權和兩個更小的孩子,投奔了自己的弟弟吳景。

吳夫人無疑是明智的,因為她知道: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給予他們最安全的成長環境才是重中之重。

於是,她帶著孫權兄弟遠離了權力鬥爭的中心,給了孩子們最安穩的成長環境。

孫權在這段時間裡,鬧中取靜,得到了最好的教育,也養成了一副開闊的胸襟。

好的教育,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


秦宣太后執掌秦國三十六年、呂太后臨朝稱制十六載,歷史上一向不缺乏女性主政參權,甚至執一國政權的例子。

吳夫人出身名門,家世不俗,又深受孫堅愛重,無論從資歷上還是地位上,都有足夠的資格承繼亡夫的政治遺產。

但她卻沒有這樣做。

在子女與權勢之間,吳夫人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前者,也一生兢兢業業地踐行著自己的選擇。

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知愛而不知教也。

教育,才是最好的慈愛。

好的教育,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


吳夫人以自己寬博的胸襟,給了孩子最好的出路:

長子孫策因為她的信任,得以開創江東基業;次子孫權因為她的教育,得以茁壯成長。


吳夫人用自己的行動教給孩子什麼是真正的“母慈子孝”。

孫權也深受母親的影響,在日後統領江東時,以博大胸襟待人處事,深得眾人愛戴。

有胸襟的人,不會在意一時一事的得失。

身處低谷之時,我們大可不必怨懟,權當給自己放個假,充分利用時間提高升華自己;站在巔峰之時,我們也無需自得,容得下對手,才擔得起榮光。

斤斤計較,往往一事無成;胸襟開闊,自然成就無限。

好的教育,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

信任,鑄就了堅實的後盾

孫堅死後,沒有人知道吳夫人與當時年僅十七歲的長子孫策說了什麼,但史書明明白白地記載著:

策當嗣侯,讓於弟匡。

本應當承襲父親爵位的孫策,婉拒了烏程侯的爵位,將之讓給了當時才不到六歲的幼弟孫匡。

父不在,長兄如父。

生在顛沛時期,長在亂世之中,在父母的教育下,孫策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他不僅具有無與倫比的軍事才能,更難得的是他對兄弟們的絕對信任。

十七歲的年齡,孫策早已遠離了父母溫暖的庇護,獨自一人征戰沙場。可以說,江東的基業,就是孫策用生命換來的。

但就是這樣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成果,孫策卻從未吝嗇過,他要有他的家人同享這來之不易的輝煌。

好的教育,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


江東的局面剛一穩定,孫策便母親和兄弟們接到身邊。尤其是對孫權這個弟弟,他更是悉心教導。

在一次宴席上,孫策指著眾將官對孫權說道:“仲謀,以後,他們都是你的下屬啊!”

孫策難道不疼愛自己的兒子嗎?

自然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