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一天離開了紙質書,我的生活將失去些什麼?

假如有一天離開了紙質書,我的生活將失去些什麼?

電子書與紙質書會在現代社會的發展會進行怎樣的博弈?紙質書會消失嗎?這些疑問在出現電子書的時候就一直有著不同的聲音。

對於德國作家布克哈德·施皮南來說,一個沒有紙質書的世界簡直難以想象。但對於從小在電腦世界裡長大的“數字原生代”來說,日常生活幾乎都是在數字信息的讀寫中進行的。在他們眼中,書已經變成了一種類似於古董,甚至帶有異域色彩的媒介。

於是,布克哈德·施皮南將他與紙質書之間的故事書寫下來,這是一本寫給天下愛書人的小書,更是一闕獻給書的戀歌。

“我想在這本書裡講一講,假如有一天離開了紙質書,我的生活將失去些什麼。在講述中,我既不求全面,也不想挖空心思去搜羅各種新鮮的理由為紙質書做辯護,而寧願將更多的筆墨奉獻給那些和書籍相關的最美妙最平凡的東西。正因為太熟悉,只有在失去的時候,我們才能意識到它們。”

——布克哈德·施皮南

近日,這部德國作家的作品經翻譯家強朝暉女士譯作《書情書》在中國出版發行。書中寫道:“我的編輯第一次讀到書稿後,對它的評價是‘傷感’。我承認,這個評價與我的情緒的確是吻合的……可是,我並不希望這本書是一本悲觀的書。我知道,紙質書的許多特性是電子書無可替代的。”以下文字節選自書中《被偷竊的書》一章。

假如有一天离开了纸质书,我的生活将失去些什么?

Hot Book

《書情書》

寫給書的一封情書,

假如有一天离开了纸质书,我的生活将失去些什么?

作者:[德] 布克哈德·施皮南(Burkhard Spinnen)

出版社:世紀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

想當年,在我剛進大學唸書時,從書店裡偷書還是一種富有個性的叛逆行為。在一些圈子裡,文字常常被看作是公共品。在這些人看來,文字在現實生活中之所以總是以商品和私有物——書籍的形式出現,是資本主義制度為達到統治 目的所採取的卑劣伎倆。面對這種伎倆,只能以不順從的姿態作為回應。

那時候,我只偷過一本書。一場白費力氣的行為表演,一次青春期後遺症式的愚蠢冒險。那本書是克勞斯·曼的《梅菲斯特升官記》。在被禁多年之後,它又重新出版上市,儘管圍繞書的官司還沒有了結。我覺得,對這樣一本書下手實在再合適不過,況且它就擺在書店靠近門口的位置,高高地堆成一摞。

這次偷書行動雖然得了手,可我的內心卻為此糾結不已。我草草讀完了書,一心指望能通過閱讀來彌補之前的過失。這當然是無稽之談。於是我只好又花錢買了一本,還讓店員開了發票,然後在離開書店時,悄悄把書放在了門口依然高聳的書堆上。一場行為主義風格的資本主義大批判,就這樣狼狽地收了場。

假如有一天离开了纸质书,我的生活将失去些什么?

可是到後來,在迷上收藏的幾年裡,我卻屢屢陷入一種境地,讓我不得不認真去思考偷書的問題。在我眼裡,有些書和我的書架還有架上的藏書是那麼相配(簡直是天作之合!),以致讓我覺得,為了得到它們,就算做下犯法的事也是情有可原的。現有的物權關係確實很不公平,不過這並非是對政治和社會全面思考後的認識,而是在我看來,我對這些書籍的權利訴求,要比舊書店或公共圖書館來得更迫切,更有根有據。只有一次,我的佔有慾之強烈,勝過了對做賊被抓的恐懼。至於下文如何,恕我無從奉告。

偷書賊是一類既有魅力又充滿矛盾的人物。從一方面講,他擅自竊取他人之物,這著實不妥,要是聽任其發展那還了得?!但另一方面,他是竊賊中的文化人,是精神世界裡的羅賓漢。或許我們可以指望他們,為書籍的世界打造全新的物權關係,以取代單純的商品所有權。最好的辦法是按照讀者的真實需求和內在素質來分配書籍,具體該怎樣操作,則另當別論。

自從投身寫作之後,我對偷書賊的浪漫幻想也漸漸消散。誰敢偷我的書,就是不尊重我的勞動,是貪圖私利而害我吃虧。人類經過了幾百年的時間,才終於建立起一套文化經濟體制,好讓人們至少有機會依靠寫作來養活自己。假如沒有“知識產權”的理念和司法實踐,這條路就會被徹底堵死,所以務必要想辦法保住它。當然,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抵制“知識產權”盜竊,無論其存在的形式是哪一種。

其實,書籍本身就是一種防盜裝置。它給文字套上了權威和官方化的外殼,即使不能徹底杜絕偷盜和剽竊,至少也能讓偷竊更容易辨認。我曾在本書開篇中寫道:書籍是文字世界裡的房子。我想在這裡再補充一句:書籍是文字的房子,也是文字的身份證。它標明瞭文字的所有權關係,也為文字的原創性提供了擔保。

儘管有各種法律條款的保護,但偷盜文字的案件迄今仍時有發生。在過去幾十年裡,最受爭議的一起大概要數1970年的柏林大學生盜版案。這些學生私自印刷了阿爾諾·施密特的小說《紙片的夢》,並拿到市場上售賣。當時的正版書售價是三百馬克,而盜版書的標價卻只有一百。與那個時代的常見情況一樣,這一行為也被看作是一項有利於文字傳播的公益活動。但實際上,它和“公益”毫不沾邊,因為它讓一位窮作家的收入嚴重受損。每一本盜版書的問世,都讓正版書的銷售少了一分機會。

一種沒有爭議的盜印形式是對書籍進行整本或部分複印。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這種事更是家常便飯。複印機生產商和商業經營者需要向文字著作權協會支付一定的費用,以示對作家權益的保護。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複製變得越來越難以控制。自從有了智能手機,每個人兜裡都揣著一臺微型盜印機。另外,還有電子書版權的保護和盜竊問題,更是一本難唸的經,不提也罷。

假如有一天离开了纸质书,我的生活将失去些什么?

More...

01 書寫愛情之

《我在時間盡頭等你》

一切都與愛有關

假如有一天离开了纸质书,我的生活将失去些什么?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出品方:時代華語

這世間種種,沒有一樣比得上愛的意義。

書中有十二個故事,它們是愛情的十二種可能性,有的熾熱、有的殘酷、有的扭曲、有的卑微、有的偏執……無論哪一種,都與愛的真相有關。

雖然愛情最讓人痛恨的是有情人無法終成眷屬,但這正是它讓我們沉溺的初衷。

望你讀完無所偏執,但貫注深情,並相信愛、實踐愛。

02書寫美食之

《吃和遠方》

尋找味道的記憶,到達遠方

假如有一天离开了纸质书,我的生活将失去些什么?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團

美食,是生命不可或缺之物。對於每一個人而言,它除了直接滿足我們的口腹之慾,其中所蘊含的關於人生和遠方的回憶與溫暖,才是世間至為珍貴的味道。

《吃和遠方》一書中,有家鄉,有江湖,有四季,有遠方,從令人拍案叫絕的臭鱖魚到風靡江湖的小龍蝦,從別有風味的臘腸到消夜的世界。只要跟緊作者的筆觸,天南海北的地道美食,任君品味。作者除了將吃到的味道入木三分地刻畫出來,怎麼吃和怎麼做也行雲流水般呈現出來。在尋找美食的同時,他將有關美食與人、文化、家鄉、親情和生活的所見所感水乳交融地穿插在行文之中,讓吃不止於“吃”。

03書寫夢想之

《東京百景》

豆瓣9.3分日劇《火花》的創作原點

假如有一天离开了纸质书,我的生活将失去些什么?

譯者: 毛丹青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東京百景》由100篇小短文串聯而成,記錄了吉本興業旗下的搞笑藝人18歲從大阪到東京為夢想打拼的十年經歷,十年間他走過東京的大小角落,與之相關的記憶與心緒點綴其中。書中帶有濃厚的又吉個人色彩,因又吉崇拜的作家太宰治前有《東京八景》之作,故取了“東京百景”的名字。

比起某時某地的風景,又吉將寫作的重心放在了其當時的具體心境上。這是一本大城市年輕人的都市溫柔殘酷物語,又吉那種私人情緒恰恰戳中了當下年輕人生活狀態的很多點,展現了“希望有所成就的自己”與“碌碌無為的自己”,過剩的自我意識與迎合世俗之間的拉鋸等,為一直努力奮鬥年輕人提供提供陪伴與慰藉。

假如有一天离开了纸质书,我的生活将失去些什么?

王雅靜編輯韓哈哈 劉子茜(實習)

下載“北京頭條”APP

假如有一天离开了纸质书,我的生活将失去些什么?

孫松林:以“5G速度”書寫信息時代

石倚潔:放歌路上堅持的人

劉剛:先鋒志願者 抓鐵要留痕

吳樾 :德武相依 情義深藏

康輝:平凡人 不凡路

「 2020年3月19日-3月26日 賈乃亮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