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訶夫《 胖子與瘦子》:老友相見,相見即是結束,經歷怎樣變化

說起世界著名短篇小說家,俄國短篇小說大師契訶夫讓人印象深刻,他一生 創作了無數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如《變色龍》、《套中人》、《萬卡》先後進入中小學課本。與《變色龍》創作時間差不多的《胖子與瘦子》,也是一篇充分體現契訶夫主題思想和創作風格的小說。

《胖子與瘦子》原本講一場朋友相見,到後來,友情已死,剩下虛偽和吹捧,這到底經歷怎樣的變化?

01 《胖子與瘦子》:典型的短篇小說

《胖子與瘦子》是典型的短篇小說,字數大概是書籍成品尺寸146*210標準印刷頁的三頁左右,讀起來不到10分鐘,讀起十分輕鬆。

《胖子與瘦子》發表於一個世紀之前,具體時間是1883年,那年契訶夫23歲,自從1880年開始創作算起,他從事小說已經3年,契訶夫小說創作還處於起步不久的階段,但在這篇小說展現出成熟的技巧令人刮目相看。

在1883年這一年,契訶夫寫了不少小說 ,既有輕鬆幽默的《熊孩子》(1883年),也有了諷刺小官吏貪婪的《查問》。這是一個轉變,契訶夫從寫供人消遣的輕鬆滑稽故事,轉向關注當時俄國社會現實,這個《胖子與瘦子》就是在這一年寫成。

而在隨後的一年即1884年,契訶夫寫出膾炙人口的《勳章》、《文官考試》、《變色龍》、《假面人》,都是與《胖子與瘦子》有著相似的主題,即揭露專制暴政下官場奴性和專橫、小人物庸俗與醜陋。

《胖子與瘦子》主要講敘沙皇專制統治時期,從莫斯科通向彼得堡的一個個站點,兩個多年不見的好友胖子與瘦子 ,兩人重敘友情,不料問起官職,兩人關係一下變味,變成一場官場阿諛奉承,給人以無盡的思索。

契訶夫《 胖子與瘦子》:老友相見,相見即是結束,經歷怎樣變化

俄羅斯莫斯科

契訶夫《 胖子與瘦子》:老友相見,相見即是結束,經歷怎樣變化

聖彼得堡


02 大師們評價契訶夫

契訶夫,十九世紀末俄國偉大的作家、著名戲劇作家。 契訶夫全名為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1860年於羅斯托夫州塔甘羅格市一個小商人家庭出生。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祖父為贖身農奴,父親也只是商鋪小店主。1879年,契訶夫從莫斯科大學醫學系畢業,順利成為一名醫生,契訶夫行醫生涯,使得他廣泛接觸社會各個方面,大量活生生的案例,如同魯迅一樣,驅使他從事文學創作。契訶夫從先期的輕鬆活潑、幽默滑稽,筆鋒轉向揭露專制統治下俄國黑暗的社會生活,彰顯出契訶夫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當時或後來的俄羅斯大師,對契訶夫評價很高。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828年-1910年,19世紀中期俄國文學大師,俄羅斯不朽的豐碑,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他的評價是:

契訶夫夫是一位無可比擬的藝術家。他的作品不僅能讓每個俄羅斯人感到親切,而且也能使任何一個人感到親切。

——列夫·托爾斯泰

而高爾基的評價則是:

一想到契訶夫,勇氣立刻就來了,生活也立刻變成明晰而充滿意義了。這樣的人是世界的“軸”。

——高爾基(契河夫)

肖斯塔科維奇,蘇聯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20世紀世界著名作曲家之一。

他的評價一生是樸實和純潔的典型。

——肖斯塔科維奇

契訶夫《 胖子與瘦子》:老友相見,相見即是結束,經歷怎樣變化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在俄羅斯斯塔甘羅格


03 《胖子與瘦子》藝術特色

《胖子與瘦子》通過兩個曾經的朋友相遇,揭露了當時俄國官場奴性十足的社會現實,也是一篇體現契訶夫風格的短篇小說,至今重新讀來,仍魅力不減。

(一)小說開頭第一段,單刀直入,乾脆利落:“兩個朋友在從莫斯科通往聖彼得堡的尼古拉鐵路的一個站點上邂逅。”在此,人物關係從一開始就確定,明確這兩個人是老同學、老朋友關係。而且這兩人的關係,是一胖一瘦的搭檔。一胖一瘦,在中國相聲裡面,是一個很滑稽、天然的組合。

接著,胖子的形象得到了生動的刻畫,彷彿一幅漫畫似的,形象躍然紙上:

“那胖子剛在站點的餐廳用過午餐,嘴唇油光鋥亮,活像兩顆熟透的櫻桃,他身上散發出一股強烈的葡萄酒和橙花的氣息。”

再接著,另一個主要人物瘦子,也抓住了瘦子的幾個關鍵性的細節。契訶夫寫道:

“瘦子呢,剛從車廂裡出來,費勁地拖著皮箱,大包小包和幾隻紙盒子,他身上有一股火腿腸和咖啡渣的氣息。”

然後,出現配角瘦子的妻子和兒子。契訶夫具有一種本領,即使是次要人物,也能寥寥數筆,抓住亮點特徵。瘦子的妻子,沒有長句鋪陳,只是點明瞭瘦子妻子“一個尖下巴”的特點,他的兒子是一個高中生,則是抓住“眯著一隻眼睛”的特點。

納博科夫曾經在一篇文章中,對契訶夫的這種把握細節的能力,非常的讚賞,認為契訶夫在細節描寫方面非常的剋制,精挑細選幾個細節,然後就是通過精選的細節能夠使整個背景“點亮”。

在這裡,主要人物胖子:嘴唇油光發亮,身上葡萄酒和橙花的氣息,二三個細節,漫畫式刻畫了人物。而瘦子,則用:費勁地拖著皮箱,大包小包,身上火腿腸和咖啡渣的氣味,也是二三個細節,與胖子映襯式描寫,細讀來有一種滑稽幽默感。而瘦子妻子和兒子,作為次要人物,則惜墨如金,一筆帶過,但給人印象深刻。

(二)接下去,轉入老友敘舊,情節主要靠對話和行動推動

。以胖子的敘述角度,馬上切入對話,胖子一見瘦子就熱情的叫起來:

“波爾菲裡!是你嗎?親愛的!多少年沒見了!”

瘦子也親切回應:“老天爺!米沙,我少年的朋友!哪陣風把你吹到這來的?”

兩個老朋友親吻起來,契訶夫用了:“吻了一次又一次,連吻三次,眼望著對方的淚眼”。吻了三次,而且還眼望對方的“淚眼”!

接下來,這位被稱為波爾菲利的瘦子先開了口,瘦子誇耀起胖子還是那麼麼帥,然後向老朋友介紹自己的妻子露易莎,還有兒子。強調突出是他小時候的朋友,小學同班同學。似乎,令人回想到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詩句: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然後,瘦子愉快地回憶起胖子在中學時的窘事,也是善意而快樂的。瘦子在講話中,絮絮叨叨,還囉嗦地提到妻子的孃家姓萬岑巴赫和新教徒的身份!還順手牽羊,用兩個短句,十幾個字,帶出瘦子兒子的膽怯和猶豫性格。“納法爾想了想,摘下了帽子”,“納法尼亞猶豫片刻,躲到父親的背後”。對話十分精彩:

“中學時的同學!”瘦子接著說,“你還記得,大家怎麼拿你開心的事嗎?大家管你叫赫洛斯特拉特,因為你用香菸把公家的一本書燒了一個窟窿。我的外號叫厄菲阿爾特,因為我喜歡告狀。哈,哈……那時我倆還是少不更事的孩子呢。別害怕,納法尼亞!走近點……這位是我的妻子,孃家姓萬岑巴赫……新教徒。”

納法尼亞猶豫片刻,躲到了父親的背後去了。

這段絮絮叨叨的講話,生動形象,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充分反映契訶夫作為大師的功力。

(三)然後,故事畫風一轉,從剛才相互親吻,淚眼相對,轉到比拼地位、官位,依然通過精彩的人物道白。本來,兩個好友接面,好好敘舊,偏偏瘦子語言中露點出驕持,胖子可能感到受到調侃,忽然間,給瘦子挖坑。胖子得意揚揚地看著朋友問:“在哪裡高就?做到幾品官了?“

瘦子根本不知胖子有意或無意地設套盤問,又開始滔滔不絕地賣弄,以下是瘦子一段精彩的道白:

“是在供職,親愛的!是八品文官,兩年了。得過一枚聖斯坦尼斯拉夫勳章。薪水不算高……湊合著過唄。妻子教音樂。我呢,私底下用木料做些煙盒,挺不錯的煙盒!一隻賣一戶布。要是一下子買十隻或更多的,可以讓些價。湊合著過唄。知道嗎,原本是個科員,如今上調到本部門任科長……以後就在那兒任職了。我說,你呢?怕是五品文官了嗎?啊?”

如前面說,這又是一段絮絮叨叨的講話,瘦子誇耀自己是八品官,已經任科長了等。瘦子的對白拉拉雜雜,但非常生動形象,非常真實可信,符合瘦子小官吏的形象,充分反映契訶夫作為大師的功力。

(四)接著,是契訶夫式的故事“高潮”,驟然轉折。胖子設坑,問瘦子在哪兒高就以及幾品官,瘦子滔滔不絕地說了一通,全然不顧胖子的感受。胖子見瘦子掉到坑裡,“不,親愛的,還要高哩”胖子說,“我已經是三品文官了,還得過兩枚星章。“

這拿中國國內情況來類比,兩個老朋友老同學相遇,一個問另一個混怎麼樣,一個說,混得一般,只做到副縣長級(八品),最近換了車子,是寶馬5系的!這個問對方,對方說,我也一般,做到副部長(三品),車子是邁巴赫的!……啪!啪!直接抽臉。

果然!

接下來,是精彩的神情、動作描寫,驟然轉折,先是臉色發白,然後是笑容火星四射:

瘦子一聽臉色發白,目瞪口呆,但很快臉色舒展開來,現出喜氣洋洋的笑容來,臉上、眼睛裡似乎火星四射。他整個人像是蜷縮起來,彎腰弓背,矮了大半截。……他的手提箱、大包小包和紙板盒全都蜷縮起來,現出條條皺紋來。……他妻子的尖嘴巴越發尖了。納法奈爾挺直了身子,扣上制服上所有的扣子.……

“我,大人……可說是非常高興!您可說是我少年時的朋友,一下子青雲直上,做了這麼大的官!嘻,嘻,大人!“

瘦子變色龍似的態度,引起胖子的反感。你想,兩個老朋友見面,本來就普通拉家常、敘舊情,忽然友情中摻雜官場中虛偽套路,諂笑獻媚,何等大煞風景!


契訶夫《 胖子與瘦子》:老友相見,相見即是結束,經歷怎樣變化

瘦子變色龍似的態度,引起胖子的反感。


胖子皺起了眉頭說,“幹嗎用這樣的腔調!你我是少年時的朋友,何必用官場上的那套奉承?“

瘦子的笑容幾乎甜得發膩,再次介紹兒子、老婆是犬子和賤妻,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

“哪能呢……。您說哪裡去了。“瘦子的身子蜷縮得越發厲害了,笑嘻嘻地說,“承蒙您大人的好意。鄙人如沾再生甘露……大人,他是犬子納法奈爾……是賤妻路易莎,新教徒,某種意義上……“

那個曾經的朋友,早已煙消雲散。友誼,早已葬身泥土。最終,胖子覺得自己快嘔出來,忍無可忍。“扭過臉,伸出手道別”。扭過臉那一刻,友情變色,情誼永亡了!

在這裡的高潮環節,驟然轉折,通過轉折充分反映人物的性格以及作者想要呈現的主題。 是什麼,使得原來純潔的友誼變色?契訶夫平靜客觀的筆法,引發人們的深思。是沙皇時代專制的暴政下,奴性醜陋的社會下人性的異化。


契訶夫《 胖子與瘦子》:老友相見,相見即是結束,經歷怎樣變化

俄羅斯盧布上契訶夫像

小結:

到此,我們可以從這篇小說品味契訶夫小說的典型特徵:

一、小說開頭自然而然,乾脆利落,單刀直入,呈現生活精彩的橫斷面。而不是緩緩道來。

二、細節描寫精到簡練,精挑細選典型性細節,通過精選的細節能夠使整個背景“點亮”。

三、對白講話,生動形象,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充分反映契訶夫作為大師的功力。

四、高潮環節,驟然轉折,通過轉折充分反映人物的性格以及作者想要呈現的主題。

(前二篇:

契訶夫《 胖子與瘦子》:老友相見,相見即是結束,經歷怎樣變化

契訶夫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