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訶夫《跳來跳去的女人》:永遠,不要等愛溜走時,才發現它美好

一連幾天,針對俄國短篇小說大師契訶夫的短篇小說進行解讀。契訶夫一生寫了七八百篇的小說,大多是短篇小說,我國中小學課本也引入 《變色龍》、《套中人》、《萬卡》等優秀作品。

其中,《跳來跳去的女人》,是契訶夫為數不多、篇幅較長,直接以“女性”為題的小說。《跳來跳去的女人》講了一位少婦佳人因渴望名流、追求藝術而引發婚外情的故事。一個在虛榮和情慾薰灼、跳轉的佳人,如何走向悲劇的命運?給人的啟示:永遠,不要等愛溜走時,才發現它的美好!


契訶夫《跳來跳去的女人》:永遠,不要等愛溜走時,才發現它美好

一個在虛榮和情慾薰灼、跳轉的佳人,如何走向悲劇的命運?

01 《跳來跳去的女人》:中篇小說?

《跳來跳去的女人》發表於1892年,字數是書籍成品尺寸146*210標準印刷頁的33頁左右,讀起來還是要花時間,不過一二小時肯定能解決。前面,分析過典型短篇小說如 》(見拙作:契訶夫《 胖子與瘦子》:老友相見,相見即是結束,經歷怎樣變化),只有2頁。這篇小說的篇幅,明顯長多了,看起來像是中篇小說。

不過,對契訶夫、莫伯桑等短篇小說大師,有一種觀點,他們的短篇小說非常精彩,而中長篇則不顯示功力。甚至,連莫伯桑寫的長篇小說,都遭到一些評論家的嘲諷。如著名作家納博科夫評論說:“莫泊桑曾強迫自己的筆跑出更遠的距離,超出他自己的自然稟賦,譬如他寫下了《俊友》(或名《漂亮朋友 》)、《一生》,但結果證明他的長篇小說充其量是一系列短篇小說被人為混合在一起,留給讀者的印象是不連貫的,那股推動主題的內在洪流蕩然無存。”

在契訶夫似乎也是如此,他擅長寫短篇小說,事實上,契訶夫年輕時曾計劃寫一部長篇,但終究他再也沒有嘗試過大部頭的寫作。契訶夫一些“最長”的小說,如《決鬥》或《三年》,評論家認為仍然屬於短篇小說。

著名作家納博科夫認為:

契訶夫是位短跑選手,不是位有耐力的長跑運動員。 他好像不能長時間持續關注他的天賦所感知到的周圍的生活模式。他的天才的活力只能維持到完成一部短篇小說的創造,如果要變成一部長篇或者連載小說,則他的天賦便會拒絕保持鮮活。

總之,納博科夫認為在契訶夫身上表現的劇作家的素質,也只是他作為一個長的短篇小說作家的素質。所以,契訶夫寫長的小說,可能也是短篇的疊加,給讀者的印象是不連貫的,而在以長篇小說見長的福樓拜和列夫托爾斯泰等大家,則不存在這個問題。

契訶夫自己也認識這個問題,後來沒有嘗試過長篇。

這給我們的啟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也有自己的劣勢,不是盯著自己的劣勢,而將自己的優勢發揮的淋漓盡致


契訶夫《跳來跳去的女人》:永遠,不要等愛溜走時,才發現它美好

每個人要將自己的優勢發揮的淋漓盡致


02 《跳來跳去的女人》藝術特色

《跳來跳去的女人》作為契訶夫為數不多的中篇小說體量,還有相當藝術特色。下面結合情節,具體分析。

(一)小說第一章 ,開門見山地交待,女主奧莉加·伊凡諾夫娜結婚了。用對比手法,此時伊凡諾夫娜漂亮風光,丈夫普通平常、無出眾之處

開篇,就點出伊凡諾夫娜結婚了,但奇怪的是為什麼嫁給一個性格普普通通、極平常、毫無出眾之處的人,似乎為下文的伊凡諾夫娜的出軌點出原因。本來,契訶夫很少直白式表達,而是通過故事情節的本身來呈現,在這裡,卻是馬上點出一個人的性格,而且迫不及待地,這好像不是典型的契訶夫風格。

接著,速寫式交待了丈夫奧西普·斯捷潘內奇·戴莫夫的背景,他是個忙碌的醫生,在兩家醫院從醫。用三個細節來展現,一個細節是:時間“每天從上午九點到中午”,他給一家醫院門診。第二個細節是“午後乘公共馬車趕到另一家醫院,解剖屍體”,第三個細節是“收入不菲,一年五百盧布”。

總之,這段描寫,還是體現契訶夫的風格,通過精選的細節,體現專業、忙碌、會賺錢的醫生的職業形象。

然後,契訶夫轉入詳細敘述伊凡諾夫娜豐富的交際圈,大約用了一頁紙的容量。她所謂的朋友“不同凡響”,有劇院演員,教伊凡諾夫娜朗讀。有歌唱家,慫恿著使伊凡諾夫娜相信:她在自毀前程,她要是不懶散,能管束自己,那她能成為一名出名的歌唱家。還有一個畫家“里亞博夫斯基”,一個大提琴手,一個作家,一個貴族兼插畫畫家。把新人物畫家裡亞博夫斯基,混雜其中。

在這段介紹伊凡諾夫娜的交際圈的文字,看起來有些冗長。不過,隨後文筆又拉回來,描寫丈夫戴莫夫“顯得格格不入、多餘、矮小,儘管他身材高大”,接著又是一個契訶夫式風格的描寫:戴莫夫的鬍子,“像店夥計 的鬍子”,又有點“令人想起左拉”。

然後,突出別人眼裡的伊凡諾夫娜,漂亮嬌嫩,婀娜多姿。契訶夫寫道:

那位演員對奧莉加·伊凡諾夫娜說,她穿上這向衣服漂亮婚紗,再配上亞麻色的頭髮,真像春天裡婀娜多姿的櫻桃樹,滿樹滿枝嬌嫩的白花綻放。

在本章後面,又穿插交待背景,通過奧莉加·伊凡諾夫娜的口,說出奧莉加·伊凡諾夫娜嫁給戴莫夫的原因。原來,奧莉加·伊凡諾夫娜的父親同戴莫夫是同事,父親生病住院期間,全憑戴莫夫“自我犧牲精神”的照顧。雖然,後來父親死了,戴莫夫經常來看他,一來二去,兩人相愛直到結婚。這段也為後來,戴莫夫的死亡巧妙伏筆,正是這種“自我犧牲的精神“,後面戴莫夫為病人吸出白喉黏液而死亡。

本章快結束時,契訶夫意外寫一筆,伊凡諾夫娜她大聲地招呼戴莫夫與畫家“里亞博夫斯基”,不動聲色地諷諭: “你過來,把你誠實的手給里亞博夫斯基……這應對了,你們做朋友吧”

本章,主要一邊交待背景,寫伊凡諾夫娜丈夫職業,以及伊凡諾夫娜愛上丈夫的原因。另一方面,用對此的手法,寫伊凡諾夫娜與戴莫夫的對比,伊凡諾夫娜交際圈那些藝術家與戴莫夫的對比。雖然,開篇佈局優秀,但敘述伊凡諾夫娜交際圈讀起來,有些冗長。

一個崇拜藝術的少婦伊凡諾夫娜,一個發了“好人卡”的忙碌、沉悶的醫生,故事就開始了


契訶夫《跳來跳去的女人》:永遠,不要等愛溜走時,才發現它美好

婚禮上:伊凡諾夫娜,漂亮嬌嫩,婀娜多姿


(二)小說第二章,寫伊凡諾夫娜婚後美滿的生活:學畫及狂熱的社交生活,並善用伏筆。

第二章,那個熟悉的契訶夫風格又充分體現。婚後美滿的生活,伊凡諾夫娜的臥室鋪滿畫,描寫十分精彩,寫出伊凡諾夫娜小資情趣,盡顯大師風範

婚後他們的日子美滿。奧莉加·伊凡諾夫娜在客廳的四面牆上掛遊了自己的和別人的畫稿,有的配了畫框,有的沒有。她在鋼和傢俱附近闢出了狹小而漂亮的一角,裡面點綴著種種中國小花傘、畫架、五顏六色的小布條、匕首、半身雕像和照片等玩意兒….…。她用民間木版畫把餐室的牆壁裱糊起來,掛上樹皮鞋和鐮刀,屋角放一把長柄大鐮刀和摟草的耙子,結果,餐室裡洋溢著一片俄羅斯的鄉野情調。在臥室,她在天花板和四面牆上釘上黑絨布,顯得更像山間巖穴。在兩張床的上方掛一盞威尼斯燈籠,門旁還立著一個手執戟的假人。大家認為,這對年不妝五輕夫婦營造了一個溫馨的小窩。

接著,用一連串的速寫式敘述,寫一個新主題:交際圈。交際圈主題,在法國文學中特別多,像《包法利夫人》、《茶花女》等,由貴族少女少婦組織文藝沙龍,或男女主人公穿梭於所謂的交際圈。

伊凡諾夫娜每天早上,十一點起床。隨後,找女裁縫。找完女裁縫,再找女演員,然後是某位畫家。這一系列簡潔精到的敘述之後,接著點出伊凡諾夫娜有一方面才能突出:善於快速結識名流,她崇拜名人,她渴慕名人。


契訶夫《跳來跳去的女人》:永遠,不要等愛溜走時,才發現它美好

伊凡諾夫娜沉醉於交際圈的浮華


伊凡諾夫娜沉醉於交際圈的浮華,並把別人對她有藝術天賦、情趣、聰明的評價深信不疑。接下來,伊凡諾夫娜每週三,家裡總是組織派對,話劇主朗讀,畫家們繪畫,提琴手演奏。至於戴莫夫,沒有長篇鋪陳,彷彿“誰也想不起他的存在”,只用一個典型的細節描寫,來突出性格:

每到一到十一點半,通往餐室的門打開,戴莫夫帶著他善良敦厚的微笑出現在門口,搓著手說:“請吧,諸位先生,請吃點東西”

本章,還有一個特色,設下了伏筆:戴莫夫做了四個醫學解剖,一下子劃破兩個手指頭。所幸無事,為小說後面戴莫夫的死亡設下伏筆

本章最後,伊凡諾夫娜決定,在七月到深秋參加畫家沿伏爾加河旅遊活動,那個叫里亞博夫斯基畫家第二次出現了,本章結束,預示新的主題:婚外情。


契訶夫《跳來跳去的女人》:永遠,不要等愛溜走時,才發現它美好

伊凡諾夫娜決定,在七月到深秋參加畫家沿伏爾加河旅遊活動

(三)第三章,戴莫夫動身去自己鄉下的別墅看望妻子,卻被要求當天返回拿妻子禮服,對白描寫精彩,偶然的閒筆很見功力。

聖靈降臨節的第二天,戴莫夫動身去自己鄉下的別墅,看望妻子。他終於找到自己的別墅,已經是太陽下山。老女僕告訴他,太太不在。別墅房間,盡是“藝術家”混亂不羈的畫筆,畫布,三個不認識的男人。

伊凡諾夫娜與畫家亞博夫斯基回來,見到丈夫卻是高興連連,此時,伊凡諾夫娜雖然迷醉於“藝術圈”,但還是與丈夫關係很好。當伊凡諾夫娜說起,自己要同畫家一班人參加一個模特的婚禮,居然要求丈夫回家去拿自己的禮服。契訶夫描寫伊凡諾夫娜精彩的道白,實在有高超:

奧莉加·伊凡諾夫娜說著,做出一副哭相,“我這兒樣樣都缺,實在是樣樣都缺!沒有衣服,沒有花,沒有手套。你一定得救救我。你既然來了,那就是說,是命運吩咐你來拯救我的。我親愛的,你拿著這串鑰匙,回家去,把衣櫃裡我那件粉紅色連衣裙取來。你沒忘了吧,就掛在最前面……然後在儲藏室的右邊地板上,你會看到兩個硬紙盒。你打開上面的盒子,裡面盡是花邊,還有各種各樣的零頭碎料,這些東西底下就是花。你拿花的時候,千萬要小心,可別弄皺了。親愛的,把花都取來,容我挑吧……。另外,再買一副手套。“

“好吧,”戴莫夫說,“我明天回去,叫人送來”

丈夫戴莫夫說要明天拿時,伊凡諾夫娜嬌嗔地說,一定得今天回去拿,並說很快就有趟客車要經過這裡。

本章末了,契訶夫又來神奇的閒筆:戴莫夫匆匆喝了一杯茶,拿了一個麵包圈,溫和地微笑著,上車站去了,那些魚子醬、奶酪和鮭魚,都讓那兩個黑髮男子和胖演員消受了。

同妻子見面,沒有說上幾句,居然蠻橫地要求他當天回家拿衣服。也就是說,此時伊凡諾夫娜是個弄小脾氣嬌嗔的少婦,而戴莫夫好是個百依百順的寵溺妻子的靦腆的丈夫,人物的性格中沒有大變化,不過已經為下文的變化埋下種子。


契訶夫《跳來跳去的女人》:永遠,不要等愛溜走時,才發現它美好

戴莫夫動身去自己鄉下的別墅,看妻子


(三)第三、第四章,寫伊凡諾夫娜顛倒迷離的婚外情生活,通過系列精彩的對話、行動描寫來展現。也是這篇小說的重點主題:婚外情。

第三章,六月份的伏爾加河的遊輪上,伊凡諾夫娜身後站著畫家裡亞博夫斯基,里亞博夫斯基不斷獻媚,不斷甜言蜜語。甚至,用不想活了等話語,狂灌迷魂湯。

里亞博夫斯基把自己的雨衣披在她身上,悲切地說:“我覺得我的命運掌握在您的手裡。我是奴隸。今天你為什麼如此迷人?“他一直目不轉睛地打量她。他的眼神令她膽戰心驚,她都不敢抬眼看他了。“我發了瘋似的愛著您……”他細聲悄語道,呼出的氣哈到她的臉頰上,“只要您對我說一個‘不字,我就不想活了,我要拋棄藝術。“他激動萬分地喃喃道,“愛我吧,愛我吧……“

剛開始,伊凡諾夫娜覺得還有些內疚,很快拋之腦後,墮入情網中伊凡諾夫娜感覺好像一個不知水性的戲水者,明知道再走下去,有可能溺亡,還是義無反顧。

伊凡諾夫娜決心:”讓別人譴責吧,詛咒去吧,我偏要這樣,寧願毀滅”。

第四章, 如果伊凡諾夫娜與畫家裡亞博夫斯基順利走到一塊,那麼這種伊凡諾夫娜“寧願毀滅”是值得,可惜的是,里亞博夫斯基馬上厭倦了與伊凡諾夫娜的情感。伊凡諾夫娜,只不過是畫家裡亞博夫斯基的路途上一朵隨便採擷的花朵。

伊凡諾夫娜不滿里亞博夫斯基為他們的情感羞恥,並提防其它畫家知道。兩人開始爭吵。對話描寫依舊精彩:

“奧莉加,我只求您一件事,”畫家央求道,手按著胸口,“只求一件事:別再折磨我!此外,我對您別無所求!“

“那您起誓,說您現在仍然愛我!”

“這太折磨人了!”畫家咬著牙一字一頓地說,他跳了起來,“到頭來我只好去跳伏爾加河,要不然發瘋!你饒了我吧!“

“好啊,您殺了我吧,殺了我吧!”奧莉加·伊凡諾夫娜嚷起來,“動手呀!”

兩人在爭吵後,意外地友好分手。第二天後,奧莉加·伊凡諾夫娜回家,剛開始決定瞞著丈夫,後來又決定把發生的事和盤托出。“她讓他吻她,擁抱她,隨後她在他面前跪下來,雙手矇住了臉”。但最終,她沒有說出的勇氣。

本章,契訶夫把奧莉加·伊凡諾夫娜糾結的、矛盾的、複雜的情感,寫得淋漓盡致!


契訶夫《跳來跳去的女人》:永遠,不要等愛溜走時,才發現它美好

六月份的伏爾加河的遊輪上


(五)第六、第七章,依然是婚外情的主題,進一步把奧莉加·伊凡諾夫娜糾結的、迴環反覆的情感,寫得非常充分到位。

第六章開頭,戴莫夫發現自己上當受騙,為了減少和奧莉加·伊凡諾夫娜的時間,把同事科羅斯捷列夫帶回來吃飯。但奧莉加·伊凡諾夫娜還對畫家裡亞博夫斯基心存幻想,聽說了畫家裡亞博夫斯基準備展出一幅驚人的畫,以為這畫是在她的影響下才產生。她又懷著“異常激動的心情”去看畫家,再次犯賤!哭著求畫家愛她,不要拋棄她。

然後,威脅畫家裡亞博夫斯基不來找她,她就要服毒自殺!畫家裡亞博夫斯基只好來她家吃飯,兩人卻當著她丈夫的面吵架,畫家拂袖而去。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丈夫戴莫夫居然十分理解地安慰她。

戴莫夫……來到臥室,侷促不安、手足無措地小聲說:“別哭得這麼響,親愛的。何苦呢?這種事不可聲張……要不露聲色你知道,已經發生的事已無力迴天了。“

奧莉加·伊凡諾夫娜又一次瞞著丈夫,一次一個晚上跑遍所有畫家裡亞博夫斯基認識女人的家。而且,有些自我安慰。“凡是遇到知道她和里亞博夫斯基風流韻事,她總是這樣說她的丈夫:這個人的寬宏大量壓得我喘不過氣來”

而在這時,丈夫戴莫夫,突然容光煥發,原來是通過學位論文答辯,戴莫夫企圖通過職業的地位引起奧莉加·伊凡諾夫娜的注意。但沉醉於外表虛榮、迷醉於情慾的伊凡諾夫娜,根本不明白這對丈夫的意義。

伊凡諾夫娜似乎又老調重彈,過起客廳高朋滿座的生活。戴莫夫十分無奈,前面戴莫夫為他們準備宵夜的經典一幕,再次出現。前面的微笑是真誠自然的,此時是強顏歡笑:

每到十一點半,通往餐室的門打開,戴莫夫帶他著微笑說:“請吧,諸位先生,請吃點東西”

這章,把奧莉加·伊凡諾夫娜陷於情慾無法自拔,糾結的、迴環反覆的情感,也側面反映戴莫夫寬容、善良性格和痛苦的心情。


契訶夫《跳來跳去的女人》:永遠,不要等愛溜走時,才發現它美好

奧莉加·伊凡諾夫娜陷於情慾無法自拔


(六)第七章 高潮情節,節奏很快,富有衝擊力。敘述奧莉加·伊凡諾夫娜對畫家裡亞博夫斯基最後的絕望,醒來丈夫已是突染重症。結束了婚外情主題,進入死亡主題!

奧莉加·伊凡諾夫娜去找畫家裡亞博夫斯基,發現另一個女人輕輕地躲起來。奧莉加·伊凡諾夫娜內心崩潰,淚眼朦朧。而畫家裡亞博夫斯基,公開找了另一個女人,也撕開了最後的遮羞布:

從畫室裡傳來匆忙的腳步聲和衣裙聲。這就是說,她走了。奧莉加.伊凡諾夫娜真想大喝一聲,抓起什麼重東西朝畫家頭上砸去,然後轉身跑掉。但是她淚眼模糊,什麼也看不清楚,沉重的羞辱感壓在心頭,她覺得自己已經不是奧莉加·伊凡諾夫娜,不是女畫家,而是一條小爬蟲了。“我累了。”畫家懶洋洋地說,望著畫稿,不住地甩著頭驅趕瞌睡,“當然啦,畫得不錯,不過今天一幅畫稿,年一幅畫稿,下個月還是一幅畫稿.您怎麼不膩呢?換了我,早就把畫筆扔了,不如認真搞點音樂什麼的。要知道,您算不得畫家,您是音樂家。不過,您可知道,我多累啊!我這就去叫他們送茶來……好嗎?“

畫家裡亞博夫斯基公開羞辱伊凡諾夫娜,以前所有的奉承都是虛偽,以前所有的甜言蜜語都煙消雲散,伊凡諾夫娜心裡徹底絕望。她長舒一口氣,心說一起結束了。回家準備,寫一封信痛斥畫家。

伊凡諾夫娜,剛從婚外情醒來!此時,丈夫出現在門口,告訴她:自己得了白喉病!

丈夫戴莫夫馬上住進醫院,病情急轉而下,已經昏迷不醒。伊凡諾夫娜已向丈夫同事科羅斯捷列夫瞭解,原來是“星期二,他用吸管吸一個病兒的白喉黏液”。這也回應前面的伏筆,使得他得病的原因顯得合理。

下午,戴莫夫再次惡化,病情轉移到鼻腔。醫院同事科羅斯捷列夫報告戴莫夫快斷氣消息,並回憶起戴莫夫的高尚,並含蓄地批評了伊凡諾夫娜。側面描寫戴莫夫的性格:

科羅斯捷列夫雙手掩面,絕望地搖著頭。“他擁有多大的道德力量!”他繼續道,變得越來越怨恨什麼人,“一顆善良、純潔、仁愛的心靈豈但是人,簡直是水晶!他埋頭科學,為科學獻身。他日日夜夜像牛一樣幹活,誰也不憐惜他。這位年輕的學者,未來的教授還不得不私下行醫,晚上搞翻譯,好掙錢來買這堆⋯⋯烏七八糟的破爛“

伊凡諾夫娜後悔已遲了,她痛罵自己。最後見到戴莫夫時:“他有臉乾癟,瘦得可怕,臉色灰黃,這樣的顏色活人臉上絕對不會有”。

“戴莫夫!”伊凡諾夫娜呼喚他,拍打他,不相信她已經永遠醒不來,“戴莫夫,戴莫夫呀!”

伊凡諾夫娜才發現丈夫的寬容,善良,平凡而偉大,自己卻視而不見,去追求所謂的名流浮華和虛榮崇拜。讀到這裡,看得人,已經是淚眼模糊。世上,哪有後悔藥,戴莫夫永遠走了。

最後神來一筆是,契訶夫殘酷的閒筆,故事戛然而止:

客廳裡,科羅斯捷列夫正對女僕說:“這有什麼好問的?您去找教堂的看門人,跟他打聽一下,那些養老院的老婆婆住在哪兒.她們會給死者潔身、裝險,該做的事她們都會處理的“

這一章,是大高潮情節,敘述奧莉加·伊凡諾夫娜對畫家裡亞博夫斯基最後的絕望,但等她醒悟時,丈夫已是突染重症。一場婚外情,伊凡諾夫娜沉迷於虛榮和情慾,對丈夫毫不珍惜,最後以丈夫突染重症死亡結束,才發現丈夫平凡而偉大,令人唏噓感嘆!


契訶夫《跳來跳去的女人》:永遠,不要等愛溜走時,才發現它美好

世上,哪有後悔藥,戴莫夫永遠走了


03 小結:

回頭看下,各章:

(一)小說第一章 ,開門見山地交待,女主奧莉加·伊凡諾夫娜結婚了,用對比手法,此時伊凡諾夫娜漂亮風光,丈夫普通平常、無出眾之處。

(二)小說第二章,寫伊凡諾夫娜婚後美滿的生活:學畫及狂熱的社交生活,並善用伏筆。

(三)第三、第四章,寫伊凡諾夫娜顛倒迷離的婚外情生活,通過系列精彩的對話、行動描寫來展現。也是這篇小說的重點主題:婚外情。

(五)第六、第七章,依然是婚外情的主題,進一步把奧莉加·伊凡諾夫娜糾結的、迴環反覆的情感,寫得非常充分到位。

(六)第七章 高潮情節,節奏很快,富有衝擊力。敘述奧莉加·伊凡諾夫娜對畫家裡亞博夫斯基最後的絕望,醒來丈夫已是突染重症。結束了婚外情主題,進入死亡主題,呈現全部表達主旨!

短篇小說大師契訶夫以短篇見長,中長篇並不多見。但《跳來跳去的女人》作為契訶夫為數不多的中篇小說,有些還是保持想當的水準,情節反覆突轉,描寫精到,突出描寫了社交圈主題、婚外情主題,揭示了渴望於名流、幻想於藝術、沉迷於虛榮生活對伊凡諾夫娜的毒害,在灼熱的情慾中“跳來跳去”、無法自拔,最後憣然醒悟時,愛人已離她遠去!

好好,愛惜身邊的人,永遠,不要等愛悄然溜走時,才發現,這是最美好的!

契訶夫《跳來跳去的女人》:永遠,不要等愛溜走時,才發現它美好

永遠的契訶夫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