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訶夫《小官吏之死》:一個噴嚏,是怎樣引發一場“血案”的

俄國“批判現實主義”巨匠契訶夫,十分擅長截取平凡小人物的生活片段,創作短篇故事,藉以針砭時弊。其作品語言樸實,故事情節常常讓人覺得是

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

契訶夫《小官吏之死》:一個噴嚏,是怎樣引發一場“血案”的

寫蘇格拉底要比寫小姐或廚娘容易許多:那是因為事物越是平,就要求作家的眼光越敏銳,越能從平常中抽出不平常的東西來。——契訶夫

《小官吏之死》便是這樣一部短篇小說。主人公伊凡是一位芝麻小官,在劇院看戲時,突然打了個噴嚏,然後意識到噴嚏的方向似乎沒把握好,竟噴到了前排一名光頭將軍的腦門和脖頸上。

按說,打噴嚏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並非故意冒犯,過去誠懇道個歉,將軍若不介意,這事也就能翻篇了。

可這位小官,偏偏是個膽子小、疑心重、鑽牛角尖的主,硬是覺得自己三言兩語的道歉,並沒得到充分原諒。

於是,他開始幾次三番地找將軍道歉,問題非但沒有解決,自己反而變得更加敏感疑心。最後,他終於激怒了將軍,也把自己嚇破了膽,竟然兩腿一蹬,撒手人寰了。

契訶夫《小官吏之死》:一個噴嚏,是怎樣引發一場“血案”的

一個尋常的噴嚏,因為噴的方向問題、噴主的身份地位和行為態度,變得不再尋常,還引發了一場致命“血案”。故事雖簡單,卻極盡諷刺。

契訶夫想通過這名小官的荒誕之死,來揭露當時俄國沙皇統治的黑暗和其壓迫下的扭曲人性。仔細分析主人公的死因和悲劇命運,還能與古往今來國內的一些社會問題,進行對號入座。

一、疑心太重就成了病,得治

可以說,這場荒唐“血案”,從頭至尾都是“芝麻官”伊凡在自導自演。最終喪命的首要原因,當屬他近乎瘋狂的疑心病,精神病學上稱為“妄想症”,其自身被認為是具有“妄想型人格障礙”。

妄想型人格障礙,又叫偏執型人格障礙,其症狀常表現為:對別人的回絕,不信任,厭惡,過度敏感,而且很容易懷疑別人對自己有這些反面情緒。別人無意中的一舉一動也可能被患者視為對其的敵意或陰謀。無理由地懷疑其伴侶在性關係或其他各方面有過不忠行為;頑固地認為其個人權益正受到侵害。患者常常極度自以為是,並且完全以自我為中心。——維基百科

1. 五次道歉的心理變化

首先,一起來看看主人公幾次疑心妄想的表現。

剛打完噴嚏,他看到前排的光頭老者拿手套擦腦門,就想當然地認為自己噴到了那顆光頭。在認出對方的將軍身份後,他立即誠惶誠恐地第一次道歉

“我的唾沫星子準濺上他了!”

光頭將軍兩聲“沒事”的回覆,並沒有消除他心中的芥蒂。於是,劇間休息時,他第二次道歉,也使將軍開始不耐煩,加重了他認為噴嚏沒有得到原諒的疑心。

契訶夫《小官吏之死》:一個噴嚏,是怎樣引發一場“血案”的

“說是不放在心上,可瞧他那眼神多兇狠。”

“打噴嚏到底是自然規律,別認為我是想啐他。他即使現在不這麼想,過後也準這麼認為!”

次日,他特意登門第三次道歉。這次,將軍變得吃驚並明顯不耐煩地對他打發回應,轉而接待其他訪客。已緊繃敏感神經的小官,被將軍這態度驚嚇到,更加妄想篤定那個噴嚏的錯了。

“他連話也不想跟我說!”切爾維亞科夫見此情景,頓時臉色變得煞白。

契訶夫《小官吏之死》:一個噴嚏,是怎樣引發一場“血案”的

於是,他又追上前第四次道歉,惹得將軍直接閉門謝客。這可憐人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反覆糾纏的問題,仍然偏執地陷在那個噴嚏裡,越發恐慌唾沫星子惹的禍了。

“可見,他生氣了……不行,不能就此罷休……我得給他解釋解釋……”

第三天,他再次登門第五次道歉。不勝其煩的將軍直接暴怒,大聲呵斥他滾蛋。本已滿心芥蒂、誠惶誠恐的小官,被一個“滾!”字徹底嚇掉了魂,在自己疑心妄想帶來的驚恐中喪了命。

契訶夫《小官吏之死》:一個噴嚏,是怎樣引發一場“血案”的

2. 妄想症的類型和危害

現實中的妄想症包含很多種類型,有輕有重,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十分常見。

例如因哪裡不舒服,就擔心自己得了重大疾病、命不久矣的“疑病妄想症”;覺得周圍充滿危險,走路感到有人跟蹤,或者常認為別人對自己有非分之想的“被害妄想症”;還有小說主人公總覺得自己犯了不可饒恕錯誤的“自罪妄想症”等等。

有一本漫畫讀本《人人都有妄想症》,曾是紐約時報暢銷書,把人們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妄想症,以漫畫和簡單文字的形式,趣味生動地表現出來。

契訶夫《小官吏之死》:一個噴嚏,是怎樣引發一場“血案”的

閱讀此書總能讓人忍俊不禁,產生“我真得也有經歷過”的認同感,同時意識到:人人都會產生疑心和妄想,只是有輕有重。如果疑心過度過頻,導致嚴重妄想症,就會產生很多不良後果。

愛默生說:“好犯疑心病是一種慢性自殺。

嚴重疑心妄想的人,容易矇蔽自己的雙眼,失去理智判斷的能力,還可能伴有幻聽和幻視,分不清虛構和現實,從而積攢焦慮、恐懼、憂鬱等各種負面情緒,對自身、他人和社會都造成一定的危害。

對自身而言,過度疑心妄想積累負面情緒,會影響正常生活,還可能會導致嚴重抑鬱或人格分裂,甚至走向極端。

對他人而言,無論是正常交友、婚姻戀愛,還是利益合作,如果總是懷疑對方不忠,就容易導致雙方不和,關係分崩離析。很多家庭暴力都是出於這個原因。

無法和他人和諧共處的問題,還可能進一步延伸至社會,產生更深遠的負面影響。有人還會因為嚴重的妄想症而仇視社會,表現出極端可怕的行為。

契訶夫《小官吏之死》:一個噴嚏,是怎樣引發一場“血案”的

3. 有意識地避免和糾正妄想過度

個人認為,偶爾的輕微妄想症,能給生活增添更多的味道,增加一些憂患意識。譬如輕微的疑病妄想,能讓自己對身體的不適更加敏感,有助於及時發現疾病隱患。

然而,如上所述,一旦妄想過度,就不好玩了。

因此,人們應當懂得一定的妄想症常識,尤其是當自己或者身邊人疑心過重時,能夠及時意識到某種妄想症的可能傾向。

讀書和觀影等都是瞭解這類常識的有效途徑。例如那本暢銷漫畫書,就完全可以是人們輕鬆瞭解妄想症的媒介之一。

懂得了基本常識,人們才能及時發現勢頭不對,積極調整心態,撥亂反正;如果自己無法控制妄想症的發展勢頭,還應當主動尋求專業醫師的幫助,做好長期治療的準備。

契訶夫《小官吏之死》:一個噴嚏,是怎樣引發一場“血案”的

二、事情再小,也能被人為放大

芝麻官”之死也折射出一個社會現實:無關緊要的小事,能被人為放大,最終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小說事件中一個噴嚏被放大的人為因素,主要是主人公自己疑心妄想,陷入思維定勢,看不清將軍發怒的真正原因。

現實中,人為放大的因素更多是來自他人。而這種在他人鼓風機的吹動下,把星星之火演變成燎原火海的現象,在古今社會中,都時有發生。

舊社會的“文字獄”,就常常是有人揪住某倒黴文人曾寫過的一兩句話,給其扣上了反賊的大帽子,令其鋃鐺入獄,也製造了不少血案。

如今的媒體網絡中,就存在人為誇大事實和刻意引導輿論的問題,尤其是對某社會現象或某明星的緋聞。電影《搜索》就表現了一件公交讓座的小事,被人為宣傳誇大後,竟能引發可怕的網絡輿論暴力,致當事人自殺身亡。

契訶夫《小官吏之死》:一個噴嚏,是怎樣引發一場“血案”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種社會競爭中,這種現象更是屢見不鮮

古代官場中,爭權奪利的人臣,為了扳倒一個對手,從不肯浪費一點“星星之火”。比如明朝大奸臣嚴嵩,就多次從敵對大臣的奏摺裡找小破綻,到皇帝面前誇大地參上一本,往往能屢試不爽地拔掉眼中釘。

商場職場中,己方出現一點紕漏,就可能被競爭對手抓住把柄,大作文章,擴大負面影響,藉此佔得上風。

人際交往中,一句無心之說,就可能被有心之人,煽風點火地大肆宣傳。最後,人人嘴裡都有了不同的誇大版本,對最初說話的人造成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

想要有效地減少因人為誇大而導致的惡劣影響,平常生活中,人們都應培養一雙識珠慧眼,去明辨是非,還要鍛鍊多方面看待事物的能力,挖掘背後的真相。

尤其在如今信息量巨大的時代,人們更是不可輕信一家之言,或斷章取義、妄下定論,草率地給他人貼上負面標籤,讓自己成為輿論暴力的劊子手。

2017年初,微軟公司針對十四個國家網民的行為活動、侵犯騷擾、聲譽形象和性相關等方面,發佈了一份網絡文明指數的調查報告。結果顯示:中國位列第八,在平均水平之下。可見,國內的網絡環境,仍有待你我共同努力去改善提高。

契訶夫《小官吏之死》:一個噴嚏,是怎樣引發一場“血案”的

百分比數越低,代表網絡越文明(CH指中國)

三、底層小人物不該生而委屈

小說的主人公,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底層小人物,被壓迫久了,扭曲了人性,活得謹小慎微,只求保全自己。諷刺的是,他低聲下氣、竭盡所能,也未能實現看似簡單的心願。

在這場“血案”中,契訶夫自始至終都是一個冷漠的旁觀者,敘述著小人物的悲哀,“

不帶惻隱之心,不帶偏好之情,只含深切同情”。

無獨有偶,其他很多文學作品裡,也出現過各種底層小人物,遭遇悲慘的命運,最終“舉起雙手、放棄抵抗”。

高公館裡的丫鬟鳴鳳,不甘為老翁作妾,又別無他法,選擇投湖自盡;魯鎮上的女工祥林嫂,不詳地剋夫喪子,最終淪為乞丐,悲慘死去;北平城中的駱駝祥子,只願能踏實地買車拉車,卻被現實擊垮,最終放棄夢想、墮落沉淪。

契訶夫《小官吏之死》:一個噴嚏,是怎樣引發一場“血案”的

這些底層小人物,往往是歷史和社會滾滾車轅的馬前卒,對現實中的殘酷總是首當其衝,也最容易遭遇生活和命運的不幸。然而,難道他們就註定要受盡委屈,最終自我屈服嗎?

事實上,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是名人權貴,都算是當今社會中的小人物,從某種意義上說,也都是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只是我們有幸生在當今文明和平的年代,不至於被一個噴嚏給“打”死。

但是現如今的小人物們,仍然承受著各種壓力,需要為生計疲於奔命,為一點蠅頭小利勾心鬥角,活在各種各樣的社會規則中,不時得任人擺佈、身不由己。

個人認為,對於社會、生活和命運,人們可以適當地委曲求全、明哲保身,卻不應如小說主人公那樣害怕畏縮、極端偏執、甚至絕望屈服。

人們應具備一定的抗爭維權意識,生活即使再忙,也要努力堅守底線、修煉內心、改善自我,始終堅信:即使是底層小人物,也能努力活出自己的尊嚴!

四、尾語

一個噴嚏,就要了噴主的命,引發一場“血案”,乍看起來足讓人意外。但是仔細分析原因之後,會發現分明是黑暗社會壓迫下的扭曲人性害死了他,又覺得是在情理之中。同時,這場合乎情理的意外,還折射出了不同的現實問題,引人思考借鑑。

這便是大師的成功高明之處和經典的持久魅力所在。

1)《契訶夫中短篇小說選(全集)》契訶夫,譯者:姚錦鎔,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卓煜珺. “小人物”的悲劇人生——契訶夫《小公務員之死》和巴金《寒夜》的比較分析. 世界文學研究,2014,2(1): 8-13;

3) CCMD-3 《中國精神障礙分類及診斷標準》陳彥方;

4) 《明朝那些事兒》當年明月,浙江人民出版社;

5)《人人都有妄想症》弗蘭•克勞斯,譯者:謝倩雪,中信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