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訶夫《寶貝兒》:愛,請留有餘地,保持自我

契訶夫是俄國19世紀末期最後一位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與莫泊桑和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是一個有強烈幽默感的作家。

契訶夫《寶貝兒》:愛,請留有餘地,保持自我


《寶貝兒》講訴了一位八品文官的女兒奧麗佳,她溫柔善良,富有同情心。

奧麗佳一輩子住在父親遺囑裡給予她的那棟房子裡,她愛自己的父親,自己的老師,後來她愛上戲劇園的老闆庫金,她學著自己丈夫口氣,適應著新婚生活,可好景不長,第一任丈夫去世了。

奧麗佳走出陰霾,後又愛上了木材場經理,迅速嫁給了她,但命運總喜歡給這個善良的女人開玩笑,第二任丈夫又因病去世。

生命中,奧麗佳是絕不能缺愛的人,在無愛的日子裡,她是荒廢的,譬如行屍走肉。直到比她小的獸醫出現改變了缺愛的日子,不幸的是獸醫走了,奧麗佳變得毫無見解,女廚師說吃什麼好她就應付說好。這樣日子過了很久,獸醫終於回來了,只不過帶著他的孩子妻子,奧麗佳生活一下子完全變了有活力了,她對這個孩子極其愛護,用愛照顧他,最後孩子還是跟母親走了,但是獸醫卻回來了,永遠的留下來。

小說情節簡單,人物真實可信,語言樸素無華,字裡行間,傾注著作家本人對女主人公的憐憫和同情。

這篇僅僅一萬多字的短篇小說,一氣呵成,寫盡了奧麗佳的一生,沒有恩怨情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但是簡簡單單,娓娓道來卻無比真實。

她的一生都是圍繞一個愛字,但奧麗佳卻曲解了“愛”的深刻含義。說到底,她誤將“愛”認為是所有,毫無無底線,做著別人的牽線木偶,沒有自我。

就算是21世紀的今天,這種依附式,毫無見解,毫無尊嚴以及自我心裡滿足的婚姻依然存在。

今天,我就想談談《寶貝兒》背後:愛就該留有餘地,保持自我

1、錯誤意識裡的愛:愛不是同情和憐憫,也不是誇讚一句心肝寶貝兒的自我滿足,愛是互相取暖的時候平等與自由。

奧麗佳在傾聽庫金抱怨下雨時候,小奧麗佳默默地、認真地聽他說,有時竟熱淚盈眶。最後,庫金的不幸感動了她,

不可否認,奧麗佳十分具有同情和憐憫之心,但這不是愛。

在庫金去世後,人們聽到她的哭聲,默默為她禱告:心肝寶貝兒。這一句“心肝寶貝兒”極大滿足了奧麗佳。在我看來,她誤將所有的誇讚自我滿足,活成別人想要的樣子。

而後一直無所適從的奧麗佳又抓住了一根稻草,那就是木材場經理對她的同情,她轉眼轉向了另一個所謂的愛來自我療傷,在她的生命裡是決不能缺少愛的,一旦沒有了付出與順從,生活就變得索然無味。

當遇到災難時,現在她完全是孤獨一人了。父親早已故去,樓房也集滿了灰,她瘦了,也變醜了,街上碰見的熟人不像以前那樣注視她了,也不對她微笑。她心裡在乎的那句同情語:心肝寶貝兒也沒人說起來了,所以,這一切都不是愛。

契訶夫《寶貝兒》:愛,請留有餘地,保持自我


初讀《寶貝兒》給人第一感覺就是奧麗佳就是典型乖乖女,就像今日的許多孩子們,她們言聽計從,毫不客氣地說他們的夢想都是別人的夢想,他們為別人活著。而我的一朋友就是那種人,她乖巧懂事溫柔善良。高中時候她父親說學理科好,找工作好找,然而她跟我說,她很喜歡文學。但是她還是聽了父親的話,雖然不喜歡,但是學業還可以,高考那會考得不錯,但是選專業時,她父親又給選擇了師範類,就連大學實習單位與後面的職業道路都給她鋪好了,她什麼也不用想,只要沿著那條路就沒錯了。她是別人口中的乖乖女,但是她沒有自我,更沒有思想自由。

親情也好,愛情也好罷,愛都是互相的,互相給予,互相取暖的平等與自由,愛的天平應是平衡的,而不該偏向哪一方。

2、一味的付出,做別人的影子,是庸俗

奧麗佳最喜歡重複庫金關於戲劇和演員說的話。她也跟庫金一樣看不起觀眾,認為他們愚昧無知、對藝術麻木不仁,她學著丈夫庫金的語氣。

奧麗佳是善變的,在跟第二任丈夫時,丈夫有什麼想法,她就有什麼想法。結婚沒多久,她感覺做了很久的木材生意了。丈夫不喜歡娛樂節目,她也不喜歡,沒事就呆在家裡。當鄰居建議他們去看戲時,她正兒八經地回答,“我們是勞動的人,我們顧不上那些玩意兒。這些劇院有什麼好?”丈夫有什麼想法,奧麗佳就有什麼想法。如果丈夫認為房間裡熱,或者現在生意開始蕭條,她也會認為是這樣。

在跟著獸醫時,她重述獸醫的思想,現在她對一切的看法都跟獸醫一樣,跟團裡的人談論著牛羊等瘟疫。

這一前一後的鮮明反差對比,字裡行間都足於看出奧麗佳在婚姻裡一味遷就,曾經她恨那些愚昧無知的觀眾,而後來,自己也活成為了之前鄙視的對象

奧麗佳一味付出,甚至把自己的思想禁錮起來。她錯把愛當作毫無尊嚴的順從,寄生蟲般寄生在丈夫體內,已少了自我供給,一旦脫離宿主,思想肉體都將殆盡,這是庸俗與悲哀的

契訶夫《寶貝兒》:愛,請留有餘地,保持自我


寫到這裡我突然想起之前追過的的電視劇的《第二次也很美》裡的安安對她丈夫說的一句話:你就是我的全世界 。而想要離婚的丈夫俞非凡卻說:我累了,我已經不想當你的全世界了。離婚前安安沒一直深愛的那個男人,他把離婚手續都交了律師,不想再與安安有任何交集,對於那個全世界都是丈夫的全職太太安安來說,她終於知道了原來她是心裡的再堅固的象牙塔也會崩塌。婚姻奔跑的路上,一不留神,自己就落單了,形同陌路。那種依附式婚姻一旦少了依附主體,就已殆盡。

不管是契訶夫筆下的奧麗佳還是新時代女性安安,每個新時代仍不乏傾盡所有去愛的女人們,她們的圍著孩子老公轉,已經少了自己原來的本性以及對生活的追求與夢想,做著別人的木偶,任由別人牽線指揮。

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又該如何認清愛,如何去愛一個人呢?

3、【如何愛】留有餘地、保持自我是思想自由與平等。

奧麗佳是善良的,但她一輩子都在為了別人改變著自己,為了那句心肝寶貝而自我滿足,也為了那幾位愛人,她改變著自己的談吐,她認為愛是生命裡的所有,沒有愛是活不下去的。即使最後她連被同化了,連一句見解都沒有,也不知道見解是什麼,這是最悲哀的。

認清愛,就該懂得什麼是愛,愛的深刻含義。

誠然,奧麗佳是不懂愛的,在她意識裡,愛就是跟愛的人同呼吸,然而這是卻是錯誤的也是極其卑微的

契訶夫一筆帶過了奧麗佳是八品文官的女兒,她一直住在父親遺囑裡留的房子裡,她愛父親、姑媽、老師,還有後來愛人,但是隻字未提其他人對她真誠的愛,只是簡單的一句:心肝寶貝兒,來敷衍。

愛是互相的,愛不是一味去附和某個人。

同樣是小說巨匠歐亨利的《麥琪的禮物》,吉姆與德拉這對社會底層的年輕夫婦,雖然生活很艱苦,但是為愛互相奉獻。吉姆和德拉各自擁有一樣極珍貴的寶物。吉姆有祖傳的一塊金錶,德拉有一頭美麗的瀑布般的秀髮。為了能在聖誕節送給對方一件禮物,吉姆賣掉了他的金錶為德拉買了一套“純玳瑁做的,邊上鑲著珠寶”的梳子;德拉賣掉了自己的長髮為吉姆買了一條白金錶鏈。他們都為對方捨棄了自己最寶貴的東西,

但是他們都很幸福,即使生活不易,但心靈的上的互相取暖,得到各自滿足,互相奉獻這就是愛。

契訶夫《寶貝兒》:愛,請留有餘地,保持自我


留有餘地,給自我心靈一個歸宿。

奧麗佳在獸醫兒子住她廂房後,奧麗佳發現自己對這個男孩的愛超過全幾位丈夫。在教男孩學習時,把周圍都是水的那部分陸地,”她也照樣念道,“就稱為島嶼。”這是她在這麼多年的沉默不語和思想空虛後,蠻有把握地說出來的第一個見解。

可想而知,在奧麗佳等待下一位愛的人時候,她是毫無思想的活著,如同行屍走肉。一個傾盡所有去愛的人,一旦少了這份愛,對於她來說是致命的,連一絲見解都沒有了。可見,留有餘地的愛才是愛的真正方式,才是給心靈一個真正歸宿

我曾經有一朋友,那次我倆一起去外面吃飯,我點了香菜拌豬耳朵這個小菜,朋友馬上說:“自打戀愛以來我就沒吃過我曾經最愛的香菜”,我疑問道:“為啥?”“因為愛人一家人都不喜歡這個味。”簡單的幾句話,就可以看透婚姻裡有多少女人一味付出,可以說毫無留有餘地的遷就是常態。美好的婚姻就該把自己想法攤在桌面上講,而不是把自己的小慾望藏匿於油鹽醬醋中

獨立與自由,愛的婚姻生活保鮮劑。

快節奏的今天,燈紅酒綠,車水馬龍,快節奏的生活充滿了各種誘惑,這也註定女人需要獨立包括精神獨立與經濟獨立

精神獨立:這種獨立是心理的滿足與自我鼓勵,包括自己的生活目標,逆境裡的自我救贖,迎難而上的勇氣。往往這種獨立更難做到,特別是已婚女人,遇到艱難困苦,總依賴自己愛人替自己解決。

經濟獨立:包括自我自由支配財政,有穩定經濟來源。經濟獨立的女人在家庭地位也更高,間接促進實現人生自由。

縱看這兩種獨立,都是婚姻的保鮮劑,也是自由的墊腳石,沒有獨立談何自由!

舒婷在《致橡樹》中寫到:

我如果愛你,決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奧麗佳終究是沒有長成木棉,她永遠都是那凌霄花,甚至在最後她也沒有清醒,繼續著她的依附,或許作者不忍心看到她無慾無求孤獨終老,筆下傾注所有憐憫,所以出於同情,寫到獸醫回來了,一切又恢復了常態,但這又是契訶夫最不期待的結果。

《寶貝兒》這篇經典短篇小說,沒有拖沓的故事情節,全文簡單明瞭,拿到今天來閱讀,仍不失社會現實意義。

奧麗佳錯誤意識裡的愛,為了別人傾盡所有,毫不留餘地,那種靠別人一句“心肝寶貝兒”的自我滿足是值得人憐憫。

同情她的同時,我們又何不唾棄這種卑微的愛呢?只有獨立與自由才能徹底擺脫這種依附式婚姻,才稱得上真正意義裡的愛

生命很長,在生命的旅途列車裡,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遇見的是緣分,有感動,有憂傷,無論怎麼樣,請保持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