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为啥迁都?

艹59037667


哈萨克斯坦作为我们的面积第二大邻国存在感却是极低的,在很多人的传统印象里这个国家的首都还是阿拉木图,却不知早在1997年哈国的首都就已经从阿拉木图迁到了阿斯塔纳。

苏联时期,哈萨克斯坦作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其首都阿拉木图只起到一个地方省会的作用。但在1991年苏联轰然解体之后,哈国就要作为一个独立国家来扮演自己的角色了。此时的阿拉木图在行使首都的职能时究竟有什么天然的劣势以至于在独立仅仅六年后,哈国高层就迫不及待地迁都呢?

2手汽车网 价格更优 划算!

广告

从地理位置上看,阿拉木图位于哈萨克斯坦的东南角,几乎紧邻与吉尔吉斯斯坦的边界,这样的区位格局显然无法对全国形成有效的影响和辐射。更可怕的是,在苏联刚解体的那段时间,人心不稳,而哈国北靠俄罗斯的三个州,巴甫洛达尔州、北哈萨克斯坦州和科斯塔奈州的哈萨克族人口与俄罗斯族人口相比丝毫不占优势。而首都阿拉木图与这三个州几乎相隔整个哈国的南北距离,如此鞭长莫及的地理格局难保以后会有失控的事情发生。

再者从阿拉木图自身的城市规模来说,从地方省会上升为一国首都对城市的覆盖面积和人口承载都是巨大的考验。很多人说只要有钱,完全可以对城市进行扩建,而阿拉木图的困境就在于缺的不是钱,而是地。

这个城市位于阿拉套山北麓,三面环山,在冷兵器时代是个易守难攻的要地,但在经济发展上存在天然劣势。有限的土地使城市扩建变得举步维艰,而且这样的地形也极不利于首都周围形成卫星城。苏联解体初期,阿拉木图拥有的汽车数量与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不相上下,但污染却远甚于后者,原因就在于盆地地形延缓了尾气的扩散,甚至会在沉降之后导致二次污染。

在这种情况下,时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力排众议,以铁腕手段推动迁都提案的通过。当时一共有四个备选城市,乌勒套市、卡拉干达市、阿克托别市和阿克莫拉市,其中阿克莫拉市就是后来的阿斯塔纳。详细对比四个城市的优劣,阿克托别市地处西陲,在辐射力上与阿拉木图别无二致,首先排除。

其次,乌勒套市缺乏水源和基础设施,卡拉干达市土地经常下陷,剩下合适的只有阿克莫拉市。1997年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正式宣布阿克莫拉市成为哈萨克斯坦的“永久性首都”,次年阿克莫拉改名阿斯塔纳,也就是哈语中“首都”的意思。

如今的阿斯塔纳受到资源配置和国家政策的全力倾斜,正在逐渐成长为一个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也在引领着这个草原国家不断迈向现代化。


华严


哈萨克斯坦位于欧亚大陆中心,独立于1991年。1994年,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颁布名为《哈萨克斯坦首都》的总统令,首次提出迁都事宜。1997年12月,阿克莫拉(哈萨克语意为“白色坟墓”。1998年5月6日,更名为“阿斯塔纳”,哈萨克语意为“首都”) 市取代阿拉木图市正式成为哈萨克斯坦新首都。作为一个新独立国家,百废待兴,国家需要稳定,贸然迁都恐会挤占大量的发展资金。但是历史事实证明,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的这一决断是英明之举,迁都阿斯塔纳不仅没有给哈萨克斯坦带来动荡,反而为国家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

1阿拉木图的烦恼

1991年12月,哈萨克斯坦宣布独立,阿拉木图市从苏联时期的地方省城一跃变成了国家首都。就城市规模而言,阿拉木图市是哈萨克斯坦第一大城市,在中亚仅次于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但是即便如此,阿拉木图市依旧很难满足独立国家的首都职能,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即发展潜力的缺失和地理位置的缺陷。

哈萨克斯坦独立之初便具备了成为地区大国的潜质,其首都城市理应具有相应的发展潜力来实现首都功能。与省会不同,地区大国首都应该至少具有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金融中心等四大功能。但是阿拉木图不能符合所有要求。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土地资源有限。作为新首都,阿拉木图需要新建许多建筑,城市面积必须大幅扩展。但是阿拉木图位于阿拉套山北麓,三面环山,仅在北面有少许平原,这使得阿拉木图很难提供新的土地资源,城市无法对外有效延伸,也不能发展卫星城。二是生态环境不佳。阿拉木图虽然是哈萨克斯坦绿化率最高的大城市之一,但是它的生态环境质量却不容乐观,空气污染相当严重。造成这种窘境的原因是其周围环山的地形和拥挤的城市构造。上世纪90年代初期,阿拉木图市内大约有15万辆汽车,就数量而言并不多于塔什干,但是阿拉木图的尾气污染程度却远高于塔什干。这是因为塔什干地处冲积扇平原,城市视野较为开阔,而阿拉木图没有这个条件。特别是当冬季来临,从大草原吹来的北风被阿拉套山阻挡,汽车尾气无法及时扩散,经再次沉降形成二次污染。最严重的时候,阿拉木图机场都会被迫关闭。三是地震影响。阿拉木图市位于北天山地震帶,地壳运动活跃,地震活动频率较高,1812年—1911年 阿拉木图地区仅里氏7.7级以上强震就发生了至少四次。近年来,阿拉木图虽然没有发生8级强震,但是5级左右的地震仍时有发生。

除了城市本身的发展缺陷外,从国家层面上看,阿拉木图过于“偏安一隅”,不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当然,这与哈萨克斯坦独有的民族构成有关。哈萨克斯坦刚独立时,主体民族占人口比例并不高。1996年,哈萨克族人口约占五成,俄罗斯族人口占三成。但是在哈萨克斯坦北部与俄罗斯接壤的三个州——巴甫洛达尔州、北哈萨克斯坦州和科斯塔奈州,俄罗斯族人口占据一半。而阿拉木图市几乎处于遥远的东南边境线上,离北方三州的首府距离分别是990公里、1400公里和1500公里.独立伊始,人心未定,行政中心若不能辐射全国恐将引发系统风险。

2阿斯塔纳的胜出

针对复杂的局面,纳扎尔巴耶夫总统高瞻远瞩,做出迁都的历史决断,但是摆在总统面前的难题是“迁向何处”。纳扎尔巴耶夫认为新首都应该满足32个指标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分别是:社会经济状况、气候、地貌、地震风险、生态环境、工程和交通基础设施及通讯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建筑情况和人力资源。按照这些指标衡量,哈萨克斯坦的新都有四个备选城市,分别是卡拉干达州的乌勒套市和首府卡拉干达市、阿克纠宾斯克州(1999年改称“阿克托别州”)首府阿克托别市和阿克莫拉州首府阿克莫拉市(现阿斯塔纳市)。但是前面三个都有一些“致命伤”。乌勒套市是哈萨克斯坦的地理中心,历史上哈萨克族各部族曾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因此定都于此可“将哈萨克民族凝聚起来”。但是,乌勒套缺乏水源和必备工业,即便是建设新城都很困难更何况首都规模的建设。卡拉干达市是哈萨克斯坦的重工业基地,基础设施比较发达,但是此处土地经常下沉,饮水和生态是个难题。阿克托别是石油重镇,基础设施较完善,且位于乌拉尔河支流伊列克河左岸,但是阿克托别市位于国家的西北部边界附近,定都于此同样难以统筹全国。

经过精密甄别和系统研判,纳扎尔巴耶夫最终决定将阿克莫拉市定为共和国的新首都。就地理位置而言,阿克莫拉市位于哈萨克斯坦的中北部地区,与各州首府的距离都不远,与北方三州的距离更在500公里以内。从社会经济状况看,阿克莫拉市在苏联时期是切利尼边疆区首府,也是哈中部、北部的经济中心,城市发展潜力良好。就地貌和生态环境来看,阿克莫拉地处半沙漠草原地带,视野极为开阔。伊希姆河穿城而过,水资源十分丰富。阿克莫拉土地资源丰富,户籍人口20万,拥有大规模建设所必需的土地和人力资源。阿克莫拉市是哈中部、北部的交通枢纽,市政建设良好,无需新建铁路和翻新城建设施。此外,阿克莫拉历史上没有大地震的记录,也不用特别考虑抗震因素。当然,阿克莫拉也并非十全十美,冬季过于寒冷是它最大的不足,但是瑕不掩瑜。

3从“垦荒之城”到“未来之都”

1954年,赫鲁晓夫发动著名的“垦荒运动”,切利诺格勒(意为“垦荒城”)拔地而起。“垦荒运动”是为了让当时的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北部成为苏联的第二大粮食生产基地。当时,大量俄罗斯族人涌入哈北部,彻底改变了该地区的民族构成。1991年,哈萨克斯坦独立,切利诺格勒恢复了它的历史名称——阿克莫拉。1997年12月10日,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阿克莫拉郑重宣布,阿克莫拉市正式成为哈萨克斯坦的“永久性首都”。1998年5月6日,阿克莫拉更名为“阿斯塔纳”,意思为“首都”。经过20年的发展,如今的阿斯塔纳已经成为哈萨克斯坦的政治、文化和金融中心。总统府、内阁、议会、央行均悉数迁至此地,部分国家高端智库也将总部搬迁至此。

每一个伟大决策的背后都会有一段曲折的历史。当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决定迁都时,哈萨克斯坦国内存在着不少质疑的声音。有人表示,把首都迁到阿克莫拉这个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实属冒险;也有反对派发文称:“民主缺失时就会出现无人喝彩的计划。总统无权从老百姓的工资,退休金里分出这笔巨款。”甚至有观点认为,迁都事宜没有经过全民公决,完全是总统的个人意愿,所以是“违宪”的。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荒谬言论全都不攻自破,阿斯塔纳很好地完成着历史赋予它的使命。首先,迁都阿斯塔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哈萨克斯坦北部的民族构成。据统计,1999年,科斯塔奈州、巴甫洛达尔州和北哈州的哈族人口占比分别为30.9%、38.7%和29.6%。而到了2010年,三州的哈族居民占比已经分别上涨到36%、46%和34%,且仍有上升趋势。其次,阿斯塔纳引领着草原之国的未来发展之路,如今的阿斯塔纳充满着现代化的气息,2017年6月至9月,将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举办主题为“未来能源”的专项世博会,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也将落户于此。此外,按照欧亚经济联盟的发展规划,阿斯塔纳将在十年内成为该联盟的金融中心。

4几点启示

从哈萨克斯坦迁都始末,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示。

一是任何形式的迁都都会遭到既得利益者的抵制,但是为了国家发展需要,领导者不得不做出果断决策。纳扎尔巴耶夫在其回忆录《哈萨克斯坦之路》中写道:“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我不再去理会那些歪曲了迁都真实原因的议论,着力把理想变成现实,把阿克莫拉建设成为首都。每一个政治家都梦想着变革,为成就大业而不顾个人荣誉。临大事而无此理想者,政治上将一事无成。大功告成,则抨击自毁。”

二是首都核心功能不能分散,但并不需要保留所有的非核心功能。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的首都往往同时肩负着行政和金融职责。在哈萨克斯坦最初的迁都方案中,央行并不在搬迁名单之列。但是如果央行和内阁地处两域,将会给双方工作带来极大不便。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金融职责并不完全意味着经济职责,经济功能并不属于首都核心功能范畴之一,在可预见的未来,旧都阿拉木图仍将是哈萨克斯坦重要的经济中心,驻阿拉木图的外企总部也鲜有搬迁计划,但是这并不会妨碍哈萨克斯坦国家的整体发展



武子杰222


首都,往往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对一个国家来说具有重大意义。但有时候,为了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或者战略需要,可能会重新选择一个城市作为新首都,即为“迁都”。

在古代,多数国家都面对不稳定的政治、军事、地理环境,国家需要迁都的概率比较大,比方说在我国的历史上著名的迁都有:周平王迁都洛邑、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明成祖迁都北京等,由于那时候政府组织架构相对简单,迁都的时间也比较短。

而到了现代社会,迁都往往涉及庞大复杂的政府部门调迁的步骤以及背负巨大的国家经济开支,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现代迁都的成功案例有巴西迁都巴西利亚、巴基斯坦迁都伊斯兰堡、哈萨克斯坦迁都阿斯塔纳,既然迁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那为什么还要迁都呢?今天我就来给大家重点解释一下哈萨克斯坦的迁都原因。

历史原因:维护国家统一;

哈萨克斯坦,是位于中亚的内陆国家,也是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家。国名来自其主体民族哈萨克族。位于亚洲中部。北邻俄罗斯,南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西濒里海,东接中国。

19世纪中叶哈萨克斯坦被俄罗斯帝国侵吞。1936年以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入苏联,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

不管是俄罗斯帝国时期,还是在后来的苏联时期,为了巩固国家领土安全,中央政府都曾对哈萨克斯坦地区

进行大规模人口的输入,将其他地区的俄罗斯族人迁移到哈萨克斯坦地区,以降低哈萨克斯族的人口占比。

随着后来苏联解体,哈萨克斯坦宣布独立,成立共和国,面临了特别复杂的形势:那就是主体民族——哈萨克族并不占多数。根据1989年苏联人口普查数据,哈萨克族虽然是第一大民族,但是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只有39.7%,而第二大民族俄罗斯占全国人口的比例高达37.8%。

而在哈萨克斯坦北部靠近俄罗斯的三个州(巴甫洛达尔州、北哈萨克斯坦州和克斯塔奈州),俄罗斯族人口占多数。而北部三州的俄罗斯族人不但对新独立的哈萨克斯坦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还有争取扩大自主权的趋势。而一旦北部这几个州朝着独立建国的方向发展,那么对于哈萨克斯坦来说,无疑是比较棘手的难题,所以必须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当时哈萨克斯坦的首都是位于国家东南边境的阿拉木图,与北部的三个州之间

有1000多公里的距离,远远超出了国家的政治权利影响的辐射范围。所以为了震慑北方三个州,将首都从阿拉木图迁移到了距离北方三州不到500公里的阿斯塔纳(现更名为努尔苏丹)。

地理原因:旧首都满足不了城市发展需要;

阿拉木图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南部、天山北麓外阿赖山(中国称外伊犁山)脚下的丘陵地带,三面环山,北部是大片沙漠和伊犁河谷地。

随着城市的发展,

阿拉木图无法提供需要更多的土地资源,发展空间就会比较有限。同时,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环境问题也非常突出。

由于受地形所限,工业生产和汽车等排出的有害气体不容易扩散,易造成局部的空气污染。同时阿拉木图处于喜马拉雅—环太平洋地震带,大陆版块的垂直差异运动很强烈,是泥石流和地震的多发地带

19世纪以来,阿拉木图发生过7.7级以上的强震超过4次,

1911年,阿拉木图发生了8.4级强震,几乎摧毁了整个城市。这对于一个国家的首都来说,是很不安全的。

那为什么是阿斯塔纳(现更名为努尔苏丹)呢?

1994年,迁都决议获哈萨克斯坦最高苏维埃通过后,迁都委员会拟定了新首都应该满足的三十二项指标,其中主要的几项是:社会经济状况、气候、地貌、地震风险、生态环境、工程和交通基础设施及通讯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建筑情况和人力资源等。

按照上述指标,符合新都条件的有四个备选城市,分别是乌勒套市、卡拉干达市、阿克托别市和阿斯塔纳市;前三座城市,各有优势,亦各有严重不足。

  • 乌勒套市是哈萨克斯坦的地理中心,历史上哈萨克族各部族曾汇聚于此。如果在此定都,对于“凝聚哈萨克民族”具有无可替代的象征意义。但乌勒套市远离水源,工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城市规模也难堪其用。
  • 卡拉干达市是哈萨克斯坦的重工业基地,基础设施比较发达。但是,卡拉干达市土地沉降严重,生态恶化,宜居程度较低。
  • 阿克托别市是石油重镇,城市各个方面发展均衡,且位于乌拉尔河支流伊列克河左岸。不过,阿克托别市位于国家的西北部,如果在此定都,将面临与阿拉木图同样的问题:难以统筹全国。

就地理位置而言,阿斯塔纳位于哈萨克斯坦的中北部地区,虽非绝对地理中心,却与各州首府的距离都不远。从地图上看,其所在的同名州,恰好被北方三州——巴甫洛达尔州、北哈萨克斯坦州和克斯塔奈州,从东、北、西三个方向环抱,与三州州府的距离更在500公里以内。

就地貌和生态环境来看,阿克莫拉市处于半沙漠草原地带,视野极为开阔。伊希姆河穿城而过,水资源充沛。

阿克莫拉土地资源丰富,拥有大规模建设所必须的空间资源。就基础设施而论,阿斯塔纳原本就是哈中北部的交通枢纽,且市政建设合理完备,城市翻新的成本在可控范围内,也不会挤占过多的发展资金。此外,阿克莫拉市历史上没有大地震的记录,悬在阿拉木图头顶上的那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存在。

因此,定都阿斯塔纳,便成综合考量和评判之后的必然之选。


五环青年


阿拉伯


昂旦扎西


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