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當慾望混入目標,你的事業將停滯不前

看到這麼多人從全國各地趕來參加此次盛大的盛和塾全國大會,我感到非常高興。


但是,面對這麼多齊聚一堂的夥伴,是否能教給大家真正的經營之道,這種巨大的責任感讓我精神緊張。


我想大家都是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寶貴的時間,特地趕來的。我在臺上看著大家,看著這個場景,更是感慨。


雖說只是一年一次,在這個不具備法人資質的組織裡,這多名經營者匯聚一堂,熱烈地探討交流。


這樣的組織恐怕其它地方也沒有吧。即便是由培訓諮詢企業主辦的全國性研討會,也沒有如此盛大的規模吧。


由此,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大家的熱情,也再次感受到自己責任重大。


雖然說,這個組織是由我義務地提供服務開始的,但事到如今,恐怕就不能說因為是義務工作,就可以隨隨便便,應付了事了。


對於盛和塾的工作,我感到如果不以賭上自己的性命的心態去面對的話,是無法真正履行自己的職責的。


真的非常歡迎大家的到來。讓我們共同努力,迸發出誠意和熱情,讓此次大會成為真正有意義的盛會。


稻盛和夫:當慾望混入目標,你的事業將停滯不前


如果想要讓自己的企業發展壯大,

就要為社會、自然和宇宙盡力


我始終一以貫之地對大家說,要努力地讓自己的企業發展壯大。但我並不是說大家要為了成為有錢人,為了出名才讓自己的企業發展壯大。


企業發展壯大,意味著有更多的員工,也就是說,僱傭、養育更多的人。僅僅這一條,就具有很大的社會意義。


具備能力的人,讓自己的事業不斷髮展,招聘僱傭更多的人。僅僅從提供工作機會這一點來看,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此外,通過經營好企業,從事各種事業,由此創造利潤和稅收,這更是了不起的社會貢獻。


讓我們從事有社會意義的工作,恐怕是神靈賦予我們才能和職責的原因。


所以,我認為,不能浪費天賜的才能,而要為社會、為自然、為宇宙盡力。這才是我將企業發展壯大的目的。


也希望在座的各位不要為了自己,而是為了社會、為了自然、為了宇宙,無論如何也要將自己的公司發展壯大。


向二宮尊德學習經營者應有的姿態


以前就跟大家不斷重複,要成就事業,要使企業成功,很大的根源就在於每天默默無聞地努力工作。就是這種持續不斷的,真正的拼命努力,才能帶來成功。

說到底,所有的一切都歸結於這一點。


不管是從父母那裡繼承的事業,還是自己創辦的事業,發展不順利的原因,就是當事人沒有在自己的工作中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之前我解說過內村鑑三所著的《有代表性的日本人》一書,其中有關於二宮尊德的章節。二宮尊德對自己要求嚴格,有很強的道德觀念,是一個非常認真且樸素的人。


尊德在幼年就失去了雙親,被過繼給了叔父撫養。所以就在叔父家中生活,並拼命努力工作。


與此同時,由於自己沒有學問,尊德覺得無論如何也要努力學習,成為一個優秀人物。


他學習當時的陽明哲學,也就是通過中國的古典學習孔孟之道。晚上點起小油燈讀書時被叔父看到並斥責“農民要讀什麼書,學了也沒什麼用,還浪費油。”


尊德覺得叔父講的很有道理,所以就在村裡公用的沼澤地裡種菜,將收穫的菜籽交給村裡的油坊,換取燈油。這下尊德就能用自己在閒暇時間種植並收穫的燈油進行學習了。


但叔父看到後又斥責他“連你用休息時間種植的菜籽也是屬於我的。你可能覺得只要多多少少為我乾點活就行了,但你吃在我家,住在我家,你生產的一切東西都屬於我。”


也就是說,叔父認為,尊德不管做什麼,不管是睡覺還是醒著,所有的一切都屬於叔父。


但尊德是如此的淳樸,這個時候,他竟然還認為叔父講的有道理,所以即便是自己的燈油,他也不用了,不再在晚上學習。而是利用白天走路的時間看書。


以前的小學裡,經常會有尊德身背柴禾,手持書本的塑像,描繪的就是這個場景。


稻盛和夫:當慾望混入目標,你的事業將停滯不前


“至誠之心,感天動地”


就這樣,尊德不斷學習陽明學,從中學習了天地間的道理,也就是孔子所說的天道。


同時也瞭解了道德規律,也就是人必須遵守的道德。尊德發誓按照天道和道德來生活,其精髓就是“至誠之心,感天動地”。


誠實、拼命努力地工作。這種姿態可以感天動地。天地會被這種誠實和誠意所打動,尊德相信這一點。


也可以說,“精誠所至,鬼神避之”。一心一意,拼命努力,天地、神靈都會出手相助。尊德將這種觀念提升到了信念的高度。


因此,尊德對於美食華服不屑一顧。不是在家裡,而是在田頭吃飯。每天只睡兩小時,比誰都早到地裡耕作,比誰都晚歸。


就是這樣,尊德通過自己的行動激勵村民,改變了村莊原本貧困的面貌,使其煥然一新。


二宮尊德靠著一把鋤頭,一把鐵鍬,僅用幾年就將已經荒廢的農村變得肥沃富裕。


當時的各個藩看到這種情況非常驚訝,進而希望尊德幫助自己的藩振興農村。


尊德是神奈川縣出生,但他得到了關東平原一帶諸侯的邀請,通過努力辛苦工作,一個接一個地把荒廢農村重新振興。

稻盛和夫:當慾望混入目標,你的事業將停滯不前


“動機至純”


他堅信只要竭盡誠意,並且付出不亞於任何人努力,就能得到來自神靈的相助。同時也強調“動機至純”。


動機如果是惡的,即使做了再多的好事,尊德都會予以否定,對待事物需要格外重視其真實性。


正如大家通過音像資料所瞭解的那樣,我在創建第二電電的時候持續反覆的叩問自己是否“動機至善,私心了無”。經過數月這樣的自問自答,直到最終確認了這個回答之後才設立了第二電電。


因此我認為,只要動機是善的,只要堅信“至誠之心,感天動地”,然後一心一意拼命持續付出努力,只要具備了這2點,事業就能夠得以開展。


事實上,我如果是誇大其詞的話,大家一定會對我很生氣。


但是如果現在讓我經營一家拉麵店的話,我會很快讓它成功運轉,並開出若干家分店。


所以,一旦聽到有人連從父母手中繼承的事業都經營的不好,甚至出現了虧損,我就會很詫異,不清楚他到底在做什麼,在我看來,這樣的情況可以說是毫無作為。


對二宮尊德來說,只要手中握有一把鋤頭和鐵鏟,便能將荒廢的村莊變成一個美麗富饒的村莊。


要做到讓旱地消失,只需天亮前出發下地,勞作至夜幕降臨之時便能實現。只要持之以恆,數年之後定會成功。


與之相反的情況是,口中抱怨從父母那邊繼承下來的公司不符合時代潮流,視其為難成氣候的事業。


我認為,有時間說這些,還不如廢寢忘食地投入工作。


經營十二條中有“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這一條,它並不是讓人單純的努力,而是要求努力到不亞於任何人的程度,只要能做到,一定就能獲得成功。


稻盛和夫:當慾望混入目標,你的事業將停滯不前


企業的發展過程

(追尋京都企業發展的軌跡)


在盛和塾當中,下至寥寥數人的小型企業,上至數千人規模的大型企業,其經營者普遍存在著一些煩惱,涉及了諸多方面。


而今,當我們回到事業的原點。換言之,從最原始的事業開始追溯,就會發現,這正是一家公司從小成長為大企業的過程。


對此,我想試著來討論一下。


不久前,我在思考公司的發展歷程時,我發現不僅是我們,在京都,有很多發展良好的優秀企業。


1996年5月31日的《朝日新聞》中刊載了題為《支撐企業良好發展狀態的一技之長策略》的新聞報道,其中列舉了京瓷、田村製作所、羅姆半導體等企業。


京瓷、田村製作所、羅姆半導體等企業的利潤率位居日本全國平均水平的5倍之多,為什麼京都能催生出這麼多高收益的企業呢?


除了《朝日新聞》外,《日本經濟新聞》也刊發了同樣內容的專題特輯。另外,麥格勞希爾公司出具的“全球1000家企業”的排名中,京都的企業也暫露頭角。


在經常利潤率的排名中,全球前28位中有5家日本企業入圍,其中有4家是京都企業,剩餘一家是發那科公司。


在全世界的上市企業中,能稱得上高收益企業的前二十幾位中,京都企業佔據了4個席位,可謂不同尋常。


這些企業雖然都不具備先進的技術和優秀人才,卻都從製作單一產品生產開始運轉起來了。為什麼京都的企業能夠做到這樣?


我仔仔細細思考後發現有著許多共同之處。


例如羅姆公司,這是一家非常優秀的半導體生產企業,公司的社長在立命館大學學習期間就開始思考如何將碳膜電阻這一複雜的電子零部件進行量產簡單化處理,並取得了相關的專利。


畢業後,他沒有去其他公司就業,而是靠著這個專利創建了羅姆公司。


村田製作所的社長,在戰前和戰中從事的工作是用清水燒的方法制作茶碗,也是一家小企業。在二戰中,真空管開始興起,歐美的電子儀器業開始發展。


日本軍部在得知那些電子儀器中要使用精密陶瓷電容後,命令各大學研究製作相同的精密陶瓷電容。


其中,京都大學的教授掌握了氧化鈦燒結凝固後能夠用於製作電容的原理,但需要進行相關的試製,於是請來了清水燒茶碗製作公司的村田製作所社長。


雖然完全沒有經驗,但是社長還是答應試一試,事實上這就是村田製作所的開始。


在戰爭期間並沒有生產出相應的產品,但為戰後迎接真空管時代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從以上的情況來看,包括我在內,社長們當初都是沒有經驗的外行,當然也不具備先進的技術和豐富的專業技能,只有一個產品能做。


換言之,大家都是外行,也只能從單一產品開始做起。


很有意思,1996年全球TOP1000家公司裡按照經常利潤率排名的前28家中就有4家是京都的企業,而這4家企業的創始人一開始都是沒有經驗的外行,也不擁有技術,都是從單一產品的生產起步。


在座的各位也許並不是毫無經驗的外行,可能還經驗豐富,或許公司也不是隻生產一種單一產品,而是生產3種以上的產品,所以與當初的我們相比,現在的你們更優秀,更有優勢。


說到底,簡而言之,這和拉麵店是一樣的。最開始只有僅會製作拉麵的大叔、只會經營小麵店、小攤販的人。


所以,並不是靠擁有多麼先進和完善的技術才把企業給做大的。全屬於無經驗,無技術,單一產品生產的公司。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要像二宮尊德那樣,即使只有一個產品,也要拼命努力,只有發揮拿著一杆鋤頭、從早到晚在旱地上勞作的精神,才能擁有富饒之地。


不論是誰,只要努力,拉麵店也好,小攤販也罷,就一定能成功。


稻盛和夫:當慾望混入目標,你的事業將停滯不前


保持危機感和飢餓感,

實現從小作坊到中等規模企業的飛躍


然而,如果認為僅靠這些就能成功的話,那也僅僅只是小作坊的成功。


如果滿足於“我開拉麵店成功了”“我搞小商販成功了”的話,那麼很可能會永遠停留在小作坊上。


再回過頭來看京都的企業,因為社長當初毫無經驗,因為不知道,所以他們反而能夠自由的發揮想象,不被既有的習慣和慣例所束縛,對事物保持著疑問和好奇心。


也許是受京都風俗習慣的影響,正如大家所知,戰後一直由蜷川擔當知事,其思想比較老舊,其執政的結果就是京都延續了1200年的保守的城市風格。


同時,在以京都大學為中心又新建了很多新街,意味著在革新方面呈現出反權利,反中央的一面。


仔細思考一下,這也許就是頗具京都特色的知識分子的特質,值得讓人尊重。


這座城市的氛圍充滿著革新與變革。也正因為如此,即使是學界,日本諾貝爾獎的獲得者也都是京都大學出身。


在京都這種獨特的土壤中,這些沒有技術的門外漢開始創業,從事單一產品的生產製造。像二宮尊德那樣用至誠之心感天動地並拼盡全力奮發努力。


他們相信只要動機至誠、至真、至善,拼命努力就一定能獲得成功。這才造就了這些中小企業的成功。


但是,他們在拼命努力的同時也一直在擔心,心存憂患。


打個比方,就像開了一家拉麵店,現在生意不錯,但是萬一哪一天大家都覺得蕎麥麵更好吃,拉麵店就會無人光顧,就是這樣一種擔心。


也就是說,單一產品的生產具有很大的風險,只要這個單一產品被市場淘汰或隨著時代的變遷而退出歷史舞臺的話,公司就會隨著一起倒閉。


他們時刻抱有這樣一種危機感。除了危機感,他們還有一種飢餓感。


只做這麼小規模的生意完全不夠,不能維持員工的長期溫飽。一直持有這樣一種無法保證員工生活的飢餓感。


不是像二宮尊德那樣只要認真拼命努力就夠了。


他們還會想到,這樣下去的話,只靠單一產品,當市場發生變動時就無法應對。必須要做些副業。


正是因為是門外漢,他們才會擔心這些問題。


正是這樣一種只有門外漢才會具備的危機感和飢餓感,成為了可以孕育出創造性的原動力,進而推動了企業的各項創意和研發。


技術方面是門外漢,憑危機意識和飢餓意識促進了創意研究。


因為自己沒有學問且也不夠聰明,所以才會有這樣的危機意識。


也正是有了這樣的危機意識,才會為了掌握某項技術東奔西走,去大學取經,引進學院的技術或者從外國引進技術等等。總之就是絞盡腦汁不斷從事創意研發。


這樣的危機意識和飢餓意識成為了推動了創意研發的動力,使得新產品和新技術不斷湧現。


企業也隨之不斷髮展壯大。這就是中小企業開始向中堅企業發展的階段。


換句話說,通過由危機意識和飢餓意識帶動的創新和研發,即為了讓企業擺脫單一產品而推動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而付出的持之以恆的努力,會使企業得以發展壯大,這也是企業向中堅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我們可以回顧一下羅姆公司的發展歷程。


剛才我也提到了,羅姆開始只有碳膜電阻一種產品。由於羅姆能很便宜的生產出這種產品,所以很快被市場接受。


當時市場上已經有帝國通信、東洋通信、北陸電氣工業等生產電阻器的有名廠家,在這些廠家中,羅姆也算取得了一些成功。


我和羅姆的創始人是同年代的人,覺得他做的這個行當很有意思,也很好奇他的公司會怎樣發展下去,所以一直對羅姆都很關注。


羅姆公司依靠外包工廠,擴大了碳膜電阻的銷路。


但是羅姆覺得只靠碳膜電阻單一產品肯定不行,就從碳膜電阻這個初期產品起步,又開發出了金屬膜電阻、壓膜電阻等新產品。


羅姆的社長畢業於立命館大學的電氣專業,並不具備金屬膜電阻和壓模電阻的專業知識,但是他還是致力於開發新產品。


現在羅姆已經在日本最高端的半導體市場中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成為了一家保持著高收益的優秀半導體廠家。


半導體行業是需要資金投入很大的行業,一般都認為只有大企業才能涉足該市場。但作為中小企業的羅姆確開始製造半導體,而且瞄準的是高端市場。


現在,羅姆公司的業績節節走高,年銷售額達到了約3000億日元。羅姆公司的成立比我創辦公司還要早了四年,取得了驚人的發展。


稻盛和夫:當慾望混入目標,你的事業將停滯不前


單一產品而產生的危機意識

催生了四個創造


我大學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正走投無路時,在學校老師的介紹下我進入一家京都的陶瓷公司就職,被分配到研究部門。


由於如果只生產一般的陶瓷產品,公司沒有發展前景。我被任命負責研發新型陶瓷、即精密陶瓷產品。


數年後,研究取得了成果,合成了性能優越的高頻絕緣材料。


該材料需要高溫燒製,對弱電流具備優異的絕緣性能。但是我卻不知道該如何展開銷售。


我當時就拿著新研發的材料,一家一家的拜訪各家電氣公司,詢問他們這種性能的新材料是否能用在他們的產品中。


在這個過程中,我聽說松下公司和荷蘭的飛利浦公司開展技術合作,正在研製顯像管。之後,在這個顯像管中使用了我研發的絕緣材料。


我在就職的第一家公司時,我先是自行研發新材料,之後在開拓其用途的過程中新材料被松下公司採用,在其電視機的顯像管中使用。


我和松下的採購、技術部門的人員一起開會,從決定產品的所有規格,到量產的完成,全都由我負責完成。


當時我手下有近100多號人,不僅負責研發,還負責生產。有一次,因為技術上的意見不合,我和上司的技術部長髮生了爭執,最終我決定辭職離開公司。


我要辭職的消息傳出後,京都的一些朋友找到我,認為好不容易研發成功的技術太可惜,幫助我成立了新公司。


那時,包括我的上司和部下共8個人一同離職,成立了京瓷公司。


小林先生說他自己從事開發還負責銷售,所以很自信。我也是這樣,雖然我從沒想到過自己會走上創業這條路,但是我對製造、研發、銷售,都很有自信。


所以我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只想著拼命努力向前。


因為那時候我只有賣給松下的顯像管絕緣材料的這一件產品,就一直在擔心這個產品被市場淘汰了怎麼辦,隨著時代的變化被新產品取代了怎麼辦,一直有這樣一種危機感。


事實正是如此,兩三年後這個產品就退出了市場。


當時飛利浦公司是用陶瓷和玻璃的混合材料生產顯像管,之後美國的RCA公司開發出了只用玻璃就能絕緣的成本更低的新產品,並開始出口日本。


當時最新引進該產品的是東芝公司,之後日立、三菱等公司也相繼進口該產品。


我之前研發成功的新材料,僅僅幾年之內,就岌岌可危,面臨被市場淘汰的命運。


我雖然對玻璃材料沒有什麼研究,但我還是馬上到大阪找了好幾家生產玻璃的廠家。詢問他們能不能生產出這種性能的玻璃。


結果都不盡人意,因為這些普通玻璃廠家無法生產出這種具備特殊性能的玻璃。這種玻璃叫硼硅酸鹽玻璃,在玻璃當中的硬度很高。


所以這些玻璃廠家都回絕我說:“我們從沒溶制過這樣的玻璃,也無法制作這樣的玻璃”。


即使把調製玻璃配方的粉末帶給這些玻璃作坊,也會被回絕說“做不到”。所以我自己買回來燒製用的坩堝,跟對方商量好至少讓我們使用你們的燒窯。


就這樣,對方同意我們使用他們的燒窯。但實際情況是在融化硼硅酸玻璃的過程中,乾鍋立刻會被腐蝕掉脫了底,使得燒窯也被全部毀掉。


正是因為我們當時沒有製作玻璃的任何經驗,不知道不是特製的坩堝是不能用來融化硼硅酸的。


即便如此,最後還是在最開始的單一產品用完之前製作成了硼硅酸玻璃。


實際上那個時候製作的玻璃,到現在也依然被使用於在中國,東南亞的電視顯像管產品中。


現在也就是一個1~2日元的很便宜的產品,但在我們的滋賀工廠生產著上億根,依然保持著利潤。


在拼命努力去開發玻璃的絕緣材料的同時,也必須加緊開發使用這種材料的產品,這幾乎是接連會出現的情況。


最初用於松下的顯像管,作為真空管中的絕緣材料也可以使用。


當時還是真空管的時代,我們也想過把絕緣材料用於其他領域,比如由NHK廣播電視公司播放的廣播電臺在發送信號時使用的大型真空管,還為此走訪了東芝,日立等各個大企業。


僅僅依靠松下的顯像管是不行的,要開發出更多的用途,開拓出更多的市場才行,也就是創造市場。


就是這樣拼命的去爭取機會,將我們的產品使用到了各種各樣的真空管產品中去,也就是在開發產品的同時開發出了產品的用途。


之後,晶體管又開始代替真空管被使用到電子儀器中。如果晶體管完全代替了真空管,那我們就會完全失去至今所佔領的市場,回到零點。


所以那時候我們又馬上使用和晶體管容器相同的材料研製了新產品。晶體管的出現推動了半導體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可以說這個行業真可謂是瞬息萬變,在這樣的環境中,因為我是一個門外漢,在技術上反而能產生許多天馬行空的想象,加上時刻存在的危機感和飢餓感,推動我不斷進行新的開發。


另一方便,陶瓷還有一個特性是硬度很高,不易磨損。


我就想到利用陶瓷的這個特性打入會使用到磨耗部品的產業機械行業。也就是說用陶瓷零部件代替那些會被磨損的金屬零部件,特別是用在機械設備的傳動部位的金屬零部件。


為此,我不斷拜訪機械製品廠家,嘗試開發出陶瓷產品的新用途。


實際情況就是,我每拜訪一個機械設備廠家都會說:

“我不知道精密陶瓷具體可以使用在哪裡,雖然我不知道,但是精密陶瓷有這樣這樣的物理特性,你們有沒有因金屬被磨損而困擾的地方呢?”


後來發現,在紡織機行業,絲線高速滑動的部分可以用到我們的產品。


紡織機在織布時,絲線以超出常人想象的速度滑動,巨大的摩擦力導致走線部分的零部件大幅磨損。


現在,這些部分的零部件已經全部使用精密陶瓷。我就是這樣不斷開拓新的市場。


織布機成功後,說到磨損,有泵的地方應該也會有,於是我充分利用陶瓷的超強耐磨性,進一步拓展市場。


我們會經常看到冷卻器漏水,不停吐著熱氣卻無法發動的車。以前,將冷卻器的裡的水輸送到發動機處,給發動機降溫。要實現水的循環就需要泵。


在泵的外面會纏上皮帶,在泵運轉的地方會貼上一個被稱為油封的橡膠制的封貼。


所以雖然水不會漏,但長期使用的話,橡膠會發生磨損,導致漏水。這就是所謂的發動機過熱的現象。


雖然使用的是彈性好的、儘量不易磨損的優質橡膠,但是還是會導致發動機過熱。所以想用陶瓷來代替橡膠,當時在歐美已經開始使用用陶瓷和碳合成的油封了。


於是我也緊跟步伐,各家上門銷售告訴對方也可以使用我公司的陶瓷。


現在確實不怎麼看到會從發動機裡冒出蒸汽的車了。因為使用了陶瓷,所以絕對不會出現漏水的狀況,直到這輛車報廢。


其實我不知道陶瓷應用於何處,明明什麼也不知道,但我抓住了陶瓷不會磨損的這一特性,以危機感為跳板,探索出了陶瓷的這個出路。


大學時期,我學的雖然是化學,但機械工學等也認真學習了。


也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翻閱了機械工學的相關書籍或者其他的所有資料,思考陶瓷的用途。


比如陶瓷轉盤,再到超精密的空氣輸送槽、或者多軸鑽機的軸承等,現在已經進入了陶瓷發動機的研發階段。雖然不是用於汽車上的,但也許數年後發電用的陶瓷發動機就可以問世了。


這樣一來,比起一般的購電,轉動陶瓷發動機上的整流子發電機發電會便宜很多,電的價格也會比市場價低。那麼我想小型、分散型的發電機漸漸地也會登場的。


另外,我用這項技術製造了生物陶瓷人工骨骼,利用結晶技術製作了寶石,各種用途創意接連不斷。


這樣一來,反覆地進行所謂的市場創造、需求創造、新商品創造、新技術創造的4種創造,才成就了今天的京瓷。


看來,我應該是比大家想法更簡單,一個沒有技術的門外漢開始了單一產品的生產。


因為是單一產品生產,我想著這樣下去公司會不行的,以危機感和飢餓感為跳板,不斷進行創意創新,努力進行技術開發和商品開發,壯大公司。


稻盛和夫:當慾望混入目標,你的事業將停滯不前


從中堅企業蛻變到大企業,如何設定公司的目標顯得十分關鍵。


那個時候,不管是公司規模還是個人規模,比如想做成銷售額為100億日元的公司,不,要做成150億的,以慾望為基礎來決定目標。


那麼,這時,前一階段的危機感和飢餓感就會消失,湧現一種滿足感。


一旦出現滿足感,雖然這不是玩彈子球,但就像彈子球一樣,停在那裡不動了。這樣就始終在中堅企業的圈子裡,一直是100億或200億,原地踏步。


將慾望混入目的後,再或者比如金錢,數字等,這樣的東西如果被反應到目標中的話,在變成中堅企業時就已經停滯不前了。


那些能促進中堅企業發展成長為大企業的人,自身的思維方式會再次發生改變。也就是說,不會再將慾望作為制定目標和目的的依據基礎了。


才能是上天賜予的東西,是用來為世人服務的。不傲才,要謙虛。


啊,想起來了,以前談過[要謙虛,不要驕傲,付出進一步的努力]這個話題吧。我經常這樣告誡自己。


這種思維方式的產生的源流,正如剛才對小林先生說的一樣,不能將自己的才能私有化。不將自己的才能私有化的思想和想法是維持謙虛的源流。


正如高橋先生所說,所謂自然界,是多樣性的共存,住著各式各樣的人。在如此多樣的世界裡面,同樣需要一個多樣的自然界。


特別是人類,有能力的,沒能力的等其他各色各樣的人構成了社會。


如果只是有能力的人構成的社會的話,比如全是經營者,沒有幹活的人的話,就會無計可施。


能夠成為經營者的人,拼命努力幹活的人,若沒有各類型人的存在,就無法形成社會。


當然,要構成社會,那些具有經營者才能的人在某種程度上是需要的。


所以,即使有這樣的才能的人,那麼稻盛和夫這個男的創立了京瓷,如果說有沒有他必須是大公司的社長或會長的必然性的話,我覺得是沒有的。


不是我也可以的。在座的哪位代替我,我成為在座的各位,對社會,對宇宙來說不會產生任何改變。


僅僅只是需要有一名懂得經營的人,成立一個像京瓷這樣的,具有社會意義的公司。雖然需要,但這個人沒有必要非得是鹿兒島出生的稻盛和夫。


其實是神依據某種概率,只是隨便地搖了一下骰子,正好砸中了稻盛和夫。


之前談到過讀過河合隼雄先生的書,裡面的岸田今日子小姐談論自己感想的話題。


一個叫井筒俊彥的哲學家通過冥想來追求自己,結果發現存在著的只是自己的意識狀態。通過冥想,長時間地平靜自己的意識,當找到最後的意識時,只能用存在兩個字來表述。


同時,我也能切實地感受到世界森羅萬象,所有的所有都是由只能被稱為存在的東西構成的。


井筒先生將這種現象表述為:人雖然說“花在這兒”,但也可以說“存在在這兒開花了”。


也就是說,井筒覺得世界上森羅萬象的所有東西的根源就是存在。存在衍生了出了大千世界的千變萬化。當時談過這樣的話題吧。


另外,天台宗裡也說,山川草木皆可成佛。


不管是小草還是木頭、是山川還是河流,其中都有佛的存在,這個話題也談過吧。


總之就是說,大家都是佛,我們大家都是佛,雖然大家都同樣是佛,但因為有肉體,所以就產生了差別。


因為有肉體,所以才會有才能,才能的大小才會又有所分別。


神只是偶然地將才能賦予了我。神沒有賦予我才能的必然性。給誰都一樣。


只是,在現代這個時期,社會需要一個經營京瓷這樣一個公司的人。我一直是這樣覺得的。


並且,這樣想後,就會覺得自己現在所擁有的才能不是自己的,而是神偶然地將才能寄存在我們唯有的一次人生處,並說到要將這份才能用來為社會,為世人服務。


所以,不能驕傲,不能將自己的才能私有為自己的物品,否則會覺得我自己很偉大,滿滿開始變得傲慢。


所以堅決不能將才能作為自己的私有物。這就是我一直踐行“要謙虛不要驕傲的原因”。


你的才能是神靈寄存在你這兒的。


神在寄存時會告訴你:要用自己的觸角來讓公司變得更加優秀,僱傭許多人,並且一直到本世紀21世紀要對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


但是,你卻說那樣的話,你會感到困擾。也就是說,不是目的意識的目標,正所謂人生為何物?


有必要更改目的,將目的和人生關聯起來。


經常會有人說,“你都到這個地步了還在努力呀。為什麼要如此努力呢?是還想要錢嗎”?答案是NO。


如果我有才能的話,因為我覺得我有必要將這份才能用來為社會,為世人盡力,所以才會拼命努力。


同時,讓公司變得優秀,從公司的進一步發展中體驗生存的價值,感受喜悅,因為我覺得這樣做很開心,所以才會努力。我會以大家的樂為樂。


像這樣,經營者的價值觀改變後,就可以實現從中堅企業的蛻變,向大企業發展。


也就是說,領導所持有的目的意識改變的話,公司在成為大企業的過程中,會有突飛猛進的發展。


那麼,說到高興和生存價值,如果說這些東西都可以從為社會,為世人盡力中獲得的話,那麼,你會做到什麼時候呢?


你也許會說現在想這個太早了吧,但其實我已經在思考這個問題了。


如果不這樣的話,並不是說就不能培養後繼者了,而是會對事物產生一種執著心。也就是說會對公司產生一種執著心。這樣一來,就會覺得不管什麼時候自己都得一直幹下去。


如果一直都有執著心的話,還是需要尋找解脫的,和大家一起,為各位盡一份力量。這一點上我是不會隱退的。


時間到了,我今天的講話就此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