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縣灣沚鎮:“文化符號”為農村“美顏”加“特效”

黑白電視機、錄音機、老式縫紉機...這些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家庭大件用品,隨著時代的發展漸漸地被淘汰,被遺忘,隨之被遺忘的還有“時光”。

蕪湖縣灣沚鎮龍尾張村在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時,創新方式將一些“舊大件”融入到文化牆的設計中,輔以一定的造型設計,形成記憶濃厚、特色鮮明的“時光牆”。不僅美化了農村環境,還喚醒了記憶、留住了鄉愁。

蕪湖縣灣沚鎮:“文化符號”為農村“美顏”加“特效”

“時光牆的打造靈感源自‘時光博物館’,它讓成年人返鄉時能回味兒時熟悉的味道,讓牙牙學語的小孩能感受祖輩的不同生活,同時也是在提醒大家珍惜時光,努力奮鬥。”羅保社區書記黃世偉介紹說。

近年來,蕪湖縣灣沚鎮以人居環境整治為契機,堅持鎮村同向發力、政民同步攜手,結合各村實際,著力打造充分展現本地特色、呈現文化色彩的村莊環境,形成一村一品的效果。

在顧村,風車、犁等農耕器具與稻草垛、稻草牆搭配合成的農耕文化廣場讓周邊居民的文化活動有了新去處,也讓中小學生文化實踐有了新場所。

蕪湖縣灣沚鎮:“文化符號”為農村“美顏”加“特效”

“這個廣場打造好了以後,村裡的老人們會經常來到這裡轉轉聊聊,回憶過往的生活;學校的孩子們來上實踐課的時候,都會對這些‘新奇’物件產生濃厚的興趣,他們每次過來都會一邊仔細觀摩,一邊認真聽長輩們講述農耕知識、種田故事,在讓他們認識傳統耕作方式的過程中,瞭解生產方式的不斷變革,同時傳承文化基因。”顧村村民組長高小牛說。

此外,顧村、宋坦村等村組還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移風易俗、鄉規民約等內容融入文化牆、文化廣場中,為培育文明鄉風、淳樸民風、優良家風提供宣傳支撐。

截至目前,灣沚鎮已打造13處類似的文化牆和文化廣場,這些文化符號不僅讓農村的顏值得到提升,也讓農村的特色更加鮮明、內涵更加豐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