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州坭興陶潘氏世家、黎氏世家的家族傳承,坭興陶傳授傳承方式

在中國傳統手工業社會中,“父子相傳”、“家族承襲”的傳授方式佔據著主要的地位,世家傳承是基於父子、家族傳承的基礎上,經過三代人以上的傳承而形成的族親傳承。因此,世家傳承多采取家庭式和開放式管理,是族親傳承的主流模式。所以,世家傳承不僅具有深厚的家族文化底蘊,而且表現出光宗耀祖、利己維權、寬厚報恩的傾向。坭興陶中的潘家、黎家、盧家就屬於世家傳承。世家傳承儘管存在排外性、單一性的侷限,但它也具有集體性、體系性,是坭興陶得以傳承的有力保障。下面簡單介紹比較有名的潘氏世家和黎氏世家。


潘氏世家

據民間口述和對潘氏後人的採訪得知,潘氏世家現已傳承十幾代,是當地缸瓦燒製大戶,至潘允興、潘允香、潘允馨開始成為製作坭興陶的名人,後由潘允興、潘允香、潘允馨傳其家族後人潘鏡光和潘茂興,再由潘鏡光傳潘建三,到潘雲清已經四代,成為當今坭興陶著名的世家之一。潘氏世家尤以潘鏡光最為出色,潘鏡光秉承父輩衣缽製作坭興陶,手工精細,精通坭興燒造全套技藝,他雕刻的坭興陶始終古意盎然,惟妙惟肖。“潘氏技法”採用鑲泥、凸鼓、通花、刻線等裝飾手法,無論造型還是雕飾都令人讚歎,尤其精於羅漢及甲骨文雕刻。其中代表作“八仙之鐵柺李”、“挖耳羅漢”、具有神形合一、妙趣橫生的境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陶刻方面獨具天賦的潘鏡光轉入國營坭興陶廠工作。他將“潘氏凸鼓法”雕刻技藝毫不保留地貢獻出來傳授他人。作為欽州一代陶藝宗師,1958年潘鏡光出席全國公益美術老藝人代表大會,受到朱德委員長接見,深受後人敬仰。


黎氏世家 黎昶春、黎昶昭在外祖父劉素清的影響下,步入製陶行列,在劉素清的言傳身教下兄弟二人勤奮好學,刻苦鑽研,以欽江東岸和西岸的軟硬泥土,結合創制優質坭興陶品,完善東西泥混合製陶的配製比例,創立“黎家園”作坊,成為坭興陶官窯承製作坊之一,並推廣到國際舞臺。兄弟倆合作製造的坭興陶花瓶在美國和比利時參展均獲金獎。由於燒製坭興陶技術嫻熟,黎氏兄弟的名聲廣播遠近,同時也影響了他們後來的生活軌跡。兄長黎昶春將其技藝傳承予李四達,李四達傳授給李照允和李照準,再由李照允傳授給趙善朝、郭純珍和有黃文和,形成三代人的師徒傳承關係。1914年,兄長黎昶春應欽州中學校長章正樞聘請,改業成為該校的美術教師,專職教學。退休後閒居在家直至去世,享年82歲。兄弟黎昶昭終生則以製作坭興陶為業,長達40餘年之久,並將技藝傳“黎家造”坭授其子黎啟銓,再由黎啟銓傳授與其孫黎仕清。

黎氏成為坭興陶的知名世家,爺孫三人均是業界的行家裡手。黎家園的作品,近年在收藏界出現很多,底款往往有“欽城黎家造”字樣,並有“六橋主人”題落款等,成為收藏者十分青睞的藏品。此外,還有盧氏世家,有關其世家情況將在此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盧德輝中加以介紹。


欽州坭興陶潘氏世家、黎氏世家的家族傳承,坭興陶傳授傳承方式


欽州坭興陶潘氏世家、黎氏世家的家族傳承,坭興陶傳授傳承方式


欽州坭興陶潘氏世家、黎氏世家的家族傳承,坭興陶傳授傳承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