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大小不重要;資金安全、理賠順利才重要。

保險作為家庭及個人風險管理與財務規劃的最佳工具,現實中仍然被很多客戶誤解,準確的說應該是被很多保險從業人員誤導!據小編從業10多年保險一線工作所接觸到客戶反饋約有八成客戶買保險前最擔心的是理賠難問題,且有一半以上客戶一致認為:保險公司越大,理賠越簡單越快速,相反,保險公司越小理賠越沒譜,甚至認為小公司不知哪天就跑路了!

公司大小不重要;資金安全、理賠順利才重要。

為此我特別理解這些客戶的擔心,想想我自己要不是在從業過程中親歷百次的真實理賠,那現在還不是和你們一樣,對保險一直懷著敬而遠之的態度。

為了不讓你們因為選擇的困惑而錯過投保的好時機,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關於保險公司的安全問題~

一、首先來聊聊大保險公司有哪些

對於絕大多數百姓來說,能數算出的所謂大公司無非就是:國壽、人保、平安、太平洋、新華、泰康、友邦等幾家

而迄今保險市場就人身險公司已91家了(中資60多家、外資20多家)。那麼是不是除了那幾家您叫得上名的老公司之外其他80多家都是小公司了呢?

再看看每年《財富》雜誌都會發布世界500強企業榜單,今年也不例外,在世界500強企業名單上有60多家保險公司,世界保險公司排名第一的是哪家呢?中國上榜的有幾所呢?下面排行榜帶來2018年世界保險公司排名介紹。

公司大小不重要;資金安全、理賠順利才重要。

回到國內看2019年前20名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排名

公司大小不重要;資金安全、理賠順利才重要。

所以,無論是從世界排名還是從國內保費規模排名來看,並不都是您聽過的保險公司吧?很多客戶、甚至還有不少不專業的保險代理人認為的“小公司”都是世界級大到不能倒閉的公司呢,像工銀安盛、安聯、恆安標準、中意、中英、中宏等等這類公司,它們的背景和歷史您問問度娘就會驚訝的!

咱們吃瓜群眾認知中所謂的“大公司”無非是成立時間相對”小公司”久一點,廣告多一點,耳聞目睹多了就自然覺得大了。再加上咱們中國人的從眾心理也大大阻礙了我們的理性學習精神,導致不少客戶採取了傻瓜式跟風選擇!

公司大小不重要;資金安全、理賠順利才重要。

我自己從一名消費者的身份非常理解大家的糾結~其實我們歸根結底就是擔心自己幾十年繳的保費未來不兌付、理賠難....

這個問題可不能人云亦云哦~有保險法做依據才靠譜。

二、接下來我借一篇保監會的微課內容來幫助大家瞭解國家法律對保險公司的監管

NO1:保險公司的成立比我們想象中要嚴格很多

關於保險公司,有比較知名的品牌,也有相對不被大眾所知的,但無論是哪種,它們的成立都不是簡簡單單的,而是有著相當嚴格的條件限制,這也是從根源上保證了廣大消費者的權益。

審查如何嚴格?

首先,保險公司在設立之前,都要提交申請、接受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的審查。

其次,根據《保險法》規定,設立保險公司需要具備很多條件,比如:(一)主要股東具有持續盈利能力,信譽良好,最近三年內無重大違法違規記錄,淨資產不低於人民幣二億元;(二)有符合本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規定的章程;(三)有符合本法規定的註冊資本;(四)有具備任職專業知識和業務工作經驗的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五)有健全的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六)有符合要求的營業場所和與經營業務有關的其他設施;(七)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其他條件。總而言之,保險公司不是誰想開就能隨便開的,必須符合國家法律和監督管理機構的審批拿到牌照並且接受監管。

NO2:4大制度,安全保障消費者權益

除了保險公司設立需要經過嚴格的條件審查外,還有很多制度來共同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安全,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制度:

1、保證金制度。這條指的是每家保險公司都要在指定的銀行存放註冊資本總額20%的一筆資金,這筆錢除了償還債務以外,不允許隨意的動用。

2、準備金制度。這條的規定說的是:保險公司應當根據保障被保險人利益、保證償付能力的原則,提取各項責任準備金。而保險公司的責任準備金是保險人為了履行未來的賠償或給付責任而在每一會計年度末提存的資金準備,主要有未到期責任準備金、未決賠款準備金、壽險責任準備金等。保險責任準備金不是保險企業的營業收入而是保險企業的負債。保險企業應有與保險責任準備金等值的資產為後盾,隨時準備履行其保險責任。

3、公積金制度。公積金制度規定:保險公司應當依法提取公積金。公積金是保險公司不作為股利分配,而儲以備用的那部分淨利潤。提取公積金的目的,在於積累這部分資金,若保險公司出現虧損時,用以進行彌補,無虧損時,則用以增強其償付能力,發展公司的經營,提高該保險公司的信譽,公積金的增加也意味著公司財產的增加。

4、保險保障基金制度。中國保險保障基金公司管理的保險保障基金,主要是投保人購買商業保險時候的保費,會有一個很小的比例將會用來繳納風險保障基金。簡單來說,就是保險保障基金可以舒緩保險公司的經營狀況,使被緩解的公司恢復正常經營。

NO3:保險公司真要申請破產怎麼辦?

也許有的消費者要問了:萬一以上這些制度,都不能阻止一個保險公司的破產呢?那怎麼辦?保單還有效嗎?彆著急!即便是真的到了這一步,《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規定: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被依法撤銷的或者被依法宣告破產的,其持有的人壽保險合同及準備金,必須轉移給其他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不能同其他保險公司達成轉讓協議的,由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指定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接受。轉讓或者由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指定接受前款規定的人壽保險合同及準備金的,應當維護被保險人、受益人的合法權益,也就是說:兼併後,原來保險公司的客戶保單依然有效,不必擔心,因為總會有人出面替我們兜著風險。

NO4:保險公司要接受嚴格監管

瞭解了以上內容,想必大家已經對保險公司相當放心了吧!最後還要讓大家更安心一些,這顆安心丸就來自於——監管部門的監管制度。

償付能力監管。中國保險業的償付能力二代監管規則,業內簡稱C-ROSS。簡單來說,保險公司在每季末、每年末都會通過建立詳盡的數學模型和壓力測試後能確保自己有能力在99.5%的概率下無論發生什麼事件都不會倒閉。

三、理賠真相

順利理賠才是保險的核心價值,看看各家保險公司的理賠時效數據:

公司大小不重要;資金安全、理賠順利才重要。

數據顯示人身險平均理賠時效1.77天,你能看出大小公司的理賠優勢之分嗎?

親辦理賠實例分享

先分享最常見的小小旅行意外醫療理賠:《蘇黎世》財險公司很多人沒聽過,但也是世界聞名最大的保險公司之一;曾經在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特大爆炸事故後賠償了17億鉅款。

理賠順利條件一:資料齊全

公司大小不重要;資金安全、理賠順利才重要。


公司大小不重要;資金安全、理賠順利才重要。

對,你沒看錯,國外一次門診花5萬多元,而客戶只支付了保險公司500多元的保費哦!那麼出險了保險公司根據產品責任一分不少報銷相應的醫療費。

所需資料齊全理賠申請單(必備)就診收據發票、對應處方明細(必備)診斷證明

身份複印件、銀行卡複印件、合同(電子的即可)

理賠順利條件二:如實告知合規投保

接下來跟大家分享我親手服務的4家公司重疾理賠案例:有大公司也有不知名的小公司,有外資也有內資;一起看看它們的實際理賠情況.....

客戶:誰家的?

我:弘康人壽、天安人壽、同方全球人壽,是你心目中的大公司嗎?

客戶:沒聽說過呢,賠了嗎?快說說~

我:保單生效剛過半年等待期,從交資料到理賠款到賬5天!看結果吧

公司大小不重要;資金安全、理賠順利才重要。

公司大小不重要;資金安全、理賠順利才重要。

公司大小不重要;資金安全、理賠順利才重要。

客戶:那天安和同方的呢?

我: 也是2年內保單,公司有核查需要些時間,從交資料到理賠款到賬22

客戶:那麼長時間?

我:這得合同條款給你解釋啦

根據新《保險法》第23條等相關條文的規定,保險公司收到受益人的賠償請求後,應當及時作出核定,對於情形複雜的,也不能超過30日。如果保險公司不能在法定的時效或約定的時效內進行核賠、理賠,則保險公司有可能除支付理賠金外,還需要賠償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同時,保險公司及直接主管人員還面臨監管處罰的風險。

客戶:沒懂~什麼意思?

我:白話:情形簡單的5日內核定;情形複雜的30日內核定;屬於保險責任,10日內理賠;若因保險公司原因導致理賠滯後,按當期央行活期存款利率給付客戶補償。懂了吧?你的擔心都是有法律保護的哈

客戶:嗯嗯

我的第一次重疾理賠是2011年12月友邦的一位客戶,從交資料到理賠款到賬28天,友邦號稱是保險業的大品牌,理賠口碑也是眾所周知的好,但當時因客戶買完保險剛過等待期94天出險,通常是2年內的保單出險就歸屬情形複雜案件,友邦履行了保監會賦予的權利(核查),從客戶的社保就醫記錄到各大醫院進行調查,通過20多天的核實確實沒有發現投保隱瞞後才作出理賠;

保險法規定(情形複雜的30日內核定)經核查確實無不如實告知健康記錄的在30天內做出核定都屬正常理賠時效。

《保險法》第16條法規中明確提出,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保險人對於合同解除前發生的保險事故,不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並不退還保險費。

公司大小不重要;資金安全、理賠順利才重要。

理賠順利條件三:保險條款

咱們就拿最近的疫情來說,各保險公司都衝鋒陷陣在前,第一時間通知新老客戶無條件擴展保障責任,免費贈送就不說感恩著領受就是了;

但如果是對於一個正想投保的新客戶來說就面臨著選擇了;同樣是重疾產品,針對新冠肺炎的理賠條件就截然不同的釋義(條款),那麼未來一旦發生新冠疾病的風險就完全遵循合同條款賠付的。

實例說明

公司大小不重要;資金安全、理賠順利才重要。

公司大小不重要;資金安全、理賠順利才重要。


事實證明,買了“大公司”某邦的重疾得了新冠肺炎必須達到重症才賠,而買了某安“小公司”的重疾只要確診就賠。

不管大公司小公司,新公司老公司,外資內資,理賠程序統一合同條款說了算!因此,投保前只有明明白白瞭解保險責任、選擇覆蓋自身關注的風險產品最重要,這樣既安心又省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