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十大要论》释义08:身法

《太极拳十大要论》释义08:身法

夫发手击敌,全赖身法之助,身法维何?纵、横、高、低、进、退、反、侧而已!

纵,则放其势,一往而不返。横,则理其力,开拓而莫阻。高,则扬其身,而身有增长之意。低,则抑其身,而身有攒促之形。当进则进,弹其力而勇往直前。当退则退,速其气而回转扶势。至于反身顾后,后即前也。侧顾左右,左右恶敢当我哉!

而要非拘拘焉而为之也。察夫人之强弱,运乎已之机关。有忽纵而忽横,纵横因势而变迁,不可一概而推。有忽高而忽低,高低随时以转移,岂可执一而论。时而宜进不可退,退以馁其气;时而宜退,即以退,退以鼓其进。是进固进也,即退以实以助其进。若反身顾后,而后不觉其为后。侧顾左右,而左右不觉其为左右。总之,观在眼,变化在心,而握其要者,则本诸身。身而前,则四体不命而行矣!身而怯,而百假莫不冥然而处矣!身法,固可置而不论乎!

《太极拳十大要论》释义08:身法

释义

身法不外乎纵、横、高、低、进、退、反、侧八法。所谓“身法”,乃指上之头顶,下之足底,远之手指,是为一身之法而说的,即通常所言身法、手法、步法三者合一,是广义的身法。

纵,即正面对敌之身法。谚云:“前足夺后足,后足站前踪,前后成一线,五行主力攻。”

横,即侧身法,又名“扁”身法。谚云:"前足夺后足,后足站前踪,前后一面站,单手克双雄。”即言说侧身攻击对手的身法,故言横。谚云:“攻防进退横竖找。”就是说自身的攻防进退,要用身法的横和竖的正隅变化,来寻求对手的可利用之机势。身法中纵与横相对应,纵身法为放开气势的方法,而变为横身法的过程中,必然要收敛其气势而有旋转产生,故云“横则裹其力,开拓而莫阻"。此乃自身纵横互变、自身拧裹旋转产生离心力或向心力的发放效果。这就是拳诀“闪开正中定横中”的方法。

综上所论,纵身法又名“正、竖、重”,横身法又名“隅、侧(扁)轻”,是从不同角度对同一内容的阐述。打人长身,是说进攻对手,要扬其身。此言非指“形”也,主要是说“气要将自身擎举而有长势”,后人论拳“打人全凭盖势取”,即此段之,“高”身法的艺境。当然,拳势之长,必以形显,扬其身,形必见长,然此长之形,皆为内气擎举而成,乃得高身法的扬其身之精髓矣!高身法是开势,是内气的开展而擎举自身之拳势的身法。拳势有其高,必复返为低。低身法则抑其身,即一缩、一矮攒聚身形,犹如伏身扑鼠之猫蓄势之法。古论有“分威法伏熊”之说,即熊在扑食之前,俯身曲伏,以蓄前扑之势,低身法即此意。前言打人长身而防人矮身,亦是一法。长身攻击对手,矮伏缩亦可领带攻击对手,故后人云“起也打、落也打”。

既说手法招势之用,更说身法的长身之起、矮身之落也。总论身法高低之用,高则气势顶天立地,威风凛凛,如龙升天,低则团簇一团,仿佛入地一般,似龙潜九渊。否则,高身法的霸王举鼎、霸王倒立碑、猛虎出山、插花盖顶等招法如何施之;低身法的金丝倒挂、海底针、巧夺凤凰巢、扫趟腿等下三路的招法如何用之。可见身法的高低变化乃施招用法的根基。

拳法之用,当进身用招,必竭尽其力,全身以赴,直奔对方要害部位,方能得手。所谓要害部位,并非要命部位,乃指对手空虚、背势的部位而言。当退之时,要及时抽身撤步回手,以转为蓄势伏形的状态,这才有利于随时再发动攻击之势。

上述所论身法之高、低、纵、横、进、退、反、侧八法具体运用之常规,乃练时之规,而在运用时,此八法相互结合、相互演化,只在顺其势、随其变而灵活运用,莫要拘泥于一势一法。此言是“练有固法,用无定法"的练用有别之认知。与人较技,必先察对手之强弱,针对不同的对手和其所采用的不同手段,运用自身内在机制,身法或纵或横,忽高忽低,但总要随对手拳势攻防变化而变化,形随时机而变位,不可执练法的格式直接用于攻防较技中。因为拳无常形,拳无常势,不可能对任何人用同样的方法都有效。“拳势不类",这就是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独特之处。

故在较技中,时机适合进击时,就要毫无顾忌地进击,否则,就会失去取胜的良机;形势适合退守时,就要及时退守,因为及时的防守就为进击作好了准备。这就是“是进之时机,固然必进;虽然退守,以蕴蓄着进击之势"的进退之法则。故谚云:“进不知退,莽夫之所为;退不为进,懦夫之所行。”“进而知退,退而为进。”

身法纵横反侧的四面动转,是为了严防对手的偷袭,而能做到顾其后而不觉其为后,顾左右而不觉其为左右的艺境,才是较技功夫纯熟的征象。总之,对局势的观察了解是眼的事;闻声变位是耳朵的事;接手问招、知情用势是触觉的事;变化贯通是心机的事;对局势的控制是手脚的事,而手脚的根本在身法。身者,一神、一内气、一外形之合称也。身体前进,手足不进亦得进;身体后退,手脚不退也得退。“拳打脚踢下乘拳,妙手无处不浑然”的说法,便是对上述论说的注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