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銀行金融科技驅動零售轉型,近千科技人員納入跨條線團隊

長沙銀行金融科技驅動零售轉型,近千科技人員納入跨條線團隊

更多內容 / 微信公眾號:xjjrq2018

(文/財經主編 邱曉)資產規模突破6000億元,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同步雙增。3月29日,湖南首家上市銀行長沙銀行交出頗具亮點的2019年年報。

穿越中小銀行的零售轉型之海,長沙銀行的個人存款1350.37億元,同步增長31.30%,個人貸款1020億元,同比增長43.24%。董事長朱玉國的話說,業務“護城河”穩步夯實,成為該行跨越週期、鏈接未來的強大底氣。

我們發現,長沙銀行新一輪零售轉型,與其數字化的強力驅動密不可分。3月30日,在長沙銀行2019年度業績說明會上,無論是長沙銀行行長趙小中解讀業績報告,還是長沙銀行首席信息官李興雙解讀零售轉型,金融科技的全面賦能都被濃墨重彩般提及。

數據驅動 零售轉型見成效

威廉.戈茲曼在《千年金融史》中說,“金融的故事其實就是一部技術的故事”。銀行這個亙古綿延、飽經風霜的行業,因為科技的加持,在短短數年間發生瞭如此深刻而曲折的當代變奏,劇烈衝擊著我們所處的金融生態和競爭業態。

“科技不會打敗銀行,打敗我們的只能是固步自封和亦步亦趨,拋棄我們的只能是對客戶的隔膜和對創新的漠視。”長沙銀行董事長朱玉國在致辭中表示,圍繞將“銀行裝進口袋”的目標,該行依託科技引領和數據驅動,推動業務與管理的全面數字化改造,重建底層邏輯,再造發展生態,以開放、融合和共贏迎接一切可能的挑戰。智慧化網點建設初見成效,構建起“現場+遠程+自助”的三位一體模式,80%的業務實現線上化,人臉識別、生物識別、智能語音等科技手段在網點加速落地。

長沙銀行金融科技驅動零售轉型,近千科技人員納入跨條線團隊

長沙銀行金融科技驅動零售轉型,近千科技人員納入跨條線團隊

2019年是長沙銀行的“數據驅動年”,該行上下貫徹“科技引領、移動優先”戰略,推動科技與金融、生態與場景的深度融合,加快從“應用啟動”向“數字驅動”的動能轉換,逐步實現線上化、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

在長沙銀行2019年度業績說明會上,長沙銀行首席信息官李興雙以“科技引領、數據驅動”為題,做了金融科技及零售轉型專題報告。數據顯示,該行呼啦商戶數從2018年的67384戶,增長到2019年的157753戶,

增幅134%;總交易金額279.9億元,同比增幅105%該行個人業務線上遷徙率達90%,投資理財線上佔比達95.08%。

截至目前,長沙銀行核心業務場景已實現100%線上化。在此背景下,長沙銀行的基礎平臺能力增強,2019年該行核心系統日交易峰值1465萬筆,日均交易量提升21.3%。

長沙銀行金融科技驅動零售轉型,近千科技人員納入跨條線團隊

在金融科技的強力驅動下,2019年,長沙銀行的零售業務轉型取得明顯成效。截至2019年末,長沙銀行管理零售客戶資產(AUM)1822.3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8.91%;個人存款餘額1350.3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1.30%;個人活期存款餘額598.5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5.00%;個人貸款餘額1020.0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3.24%。

回顧2019年,長沙銀行依靠數字化的強力驅動,構建起“線上+線下”“客戶+賬戶”“數據+生態”“體驗+口碑”的融合發展模式,通過走科技引領轉型、體驗創造價值、農村包圍城市的發展道路,全面推動零售業務轉型發展。

科技投入 銀行科技人員增長36%

通過加大科技投入,推動敏捷轉型,長沙銀行的數據驅動能力全面提升。報告期內,長沙銀行科技基礎穩步夯實。該行科技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逐年增加,2017年為1.87%,2018年為2.35%,2019年提升到2.76%。

另一個數據更能說明長沙銀行的科技投入量級。2019年該行科技人員(含外包)較上年末增長36.22%

2019年該行新招科技人員佔比達74%。在這家金融科技賦能零售轉型的區域銀行,信息科技人員的比重正不斷增加,其行內地位和薪酬水平也明顯高於其他崗位。

長沙銀行金融科技驅動零售轉型,近千科技人員納入跨條線團隊

我們發現,長沙銀行首席信息官李興雙屬於該行引進“空降”的IT人才。履歷資料顯示,李興雙曾供職於工商銀行吉林省分行信息科技部、工商銀行軟件開發中心開發部,歷任工商銀行軟件開發中心開發部副經理、推广部副經理(主持工作)、總工辦副總經理、開發一部總經理、總工辦總經理、架構辦總經理,曾任工商銀行軟件開發中心黨委委員、副總經理。

2019年年報顯示,在長沙銀行的高管團隊中,長沙銀行首席信息官李興雙的稅前年薪為168.73萬元,高於該行其他副行長(133.35萬元),僅次於該行董事長朱玉國(190.51萬元)和行長趙小中(171.46萬元)。

在此背景下,長沙銀行的數據治理能力大幅提升,成立數據創新實驗室和數據社區,在正本清源的基礎上優化大數據風控模型,完善風險數據集市;積極植入和培育互聯網基因,加快部落制和敏捷研發探索,完成了6大部落、近千人規模的IT組織架構調整,以組織、文化變革為科技引領提供強大內驅力。

據長沙銀行首席信息官李興雙描述,這種“全員參加,價值交付”的敏捷組織,將信息科技全員近1000人納入6大部落和30個小組,實行扁平化試點和項目制管理,試點跨條線+跨部門團隊。全行決策鏈路短,定製化能力強,需求時效增快15%,需求吞吐率增長20%。

數字化轉型 打造科技型金融企業

金融科技更提升了客戶體驗。2019年,長沙銀行致力於APP“全渠道協同”模式,構建“端到端”的客戶旅程,推動全渠道主要業務功能和客戶體驗一致化。通過快樂商城+呼啦支付,為本行用戶提供用戶權益、為商戶營銷賦能,聯動商戶端與用戶端,形成用戶流、資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加速構建金融+生活的金融生態圈。

其中,實現人臉識別、OCR、LBS、指紋、智能語音在金融科技應用場景18個。同時,還率先啟動央行標準線下支付試點驗證工作,利用機器學習、圖像識別等科技手段提升用戶支付體驗,並自主發起了基於ATM試點國產linux系統。

在自主可控前提下,長沙銀行加快了與阿里雲、騰訊雲、平安等頭部金融科技企業的深度合作,上線了開放銀行平臺,實現了賬戶、支付、信貸等19項服務的標準化輸出,與15個外部客戶對接,8家業務應用落地,網絡客戶數、呼啦生態圈客戶、掃碼支付交易都實現了跨越式的增長。可以說,科技+業務+生態的融合模式已初現曙光,新的金融生產函數正轉化為現實的驅動力。

解讀長沙銀行年報,我們發現,金融科技將成為銀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在產品創新、服務創新、風險控制等方面加快金融和科技的深度融合,有助於穩步推進銀行實現數字化轉型。

展望2020年,金融體系內外部監管和市場環境不斷變化,供給側結構改革仍在繼續,央行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進程,金融行業內的競爭加劇,金融脫媒已然成為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傳統銀行將面臨利潤增速放緩、市場風險增加、息差進一步收窄等一系列風險。

未來銀行業如何應對?正如長沙銀行在發展戰略中提及:提升數字驅動能力,加快線上佈局,全面推進智慧銀行、網絡銀行建設。科技引領,以金融科技重構傳統業務,推進數字化改造,強化對內、外的科技賦能,打造科技型金融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