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欲規定“社交距離”,媒體人質疑“排隊買口罩呢?”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一項新報告指出,由於新冠肺炎傳染力極強,社交距離2米並不能完全阻隔傳播,建議若必要的話,最好能相隔8米。至於臺灣是否會有相關規範?臺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陳時中31日正式宣佈,非特定空間內的社交距離,應保持室外1米、室內1.5米,如果有區域比較特別,無法維持這樣距離,一定要戴口罩。

蘇貞昌31日率領赴臺當局立法機構進行備詢時也表示,“社交距離”是有鑑於新冠肺炎疫情變化越來越嚴峻,因此才會訂出規範跟指引。蘇貞昌說,社交距離大概就是一隻手臂的距離,但主要是管理公共場合。

臺當局欲規定“社交距離”,媒體人質疑“排隊買口罩呢?”

對於臺當局表示研議訂“社交距離”規範,若違者就開罰,媒體人李豔秋則在臉書表示,若排隊買口罩的現象依然存在,就無法保證排隊群聚不會成為防疫破口。

李豔秋以自己為例,分享親身觀察買口罩的狀況,每家藥局規矩不一樣,有的先拿號碼牌,再依藥局規定的時間去買,缺點是要跑兩趟,優點是不需要排太久;有的藥局每天固定時間發口罩,先來後到,售完為止,一小時前去排隊基本上都一定有,但之後的機率越來越低,也可能排了半天到你的時候剛好賣完了,好處是不需跑兩趟,缺點是要排很久。

李豔秋還說,隊伍里老人家和外來移工的比例相當高,看到老人家拄著柺杖,颳風日曬下雨,帶著水壺揹包雨傘一站近一小時,真的很為他們擔心。她也提到有些人沒有“社交距離”的概念,手機一講一小時,而且把口罩解開講話,讓身旁的人默默遠離,站到隊伍外。藥局員工不多時就會來“整隊”,只好再回到隊伍“人靠人”。

李豔秋強調,“指揮中心”說要制定“社交距離”,並對違者開罰,但是如果排隊買口罩的現象依然存在,如果對大眾,尤其外來移工的教育沒有落實,如果老人家及弱勢的口罩供應無法改進,就無法保證排隊群聚不會成為防疫破口。

海峽導報綜合臺媒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