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2020丨TAVR vs.SAVR精準醫學會做出決定嗎?

研究背景

PARTNER3研究,納入1000例低手術風險的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患者,隨機分為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組(TAVR)和外科手術組。主要研究終點為1年內全因死亡、卒中或心血管疾病再住院的複合。TAVR組經股動脈植入第三代球囊擴張瓣膜(SAPIEN3系統),外科手術組使用商業可用的生物假體瓣膜。

患者平均年齡73歲,胸外科醫師協會(STS)評分平均為1.9%(評分範圍為0~100%,STS評分越高表明術後30天內死亡風險越大)。

1年研究結果

主要研究結果,1年內,98.4%的患者可獲得主要終點數據。全因死亡、卒中或再入院複合終點TAVR組為8.5%(42例),而外科手術組為15.1%(68例)。1年內主要複合終點發生率TAVR組顯著低於外科手術組(絕對差異,-6.6%;95%CI:-10.8~-2.5;非劣效性P <0.001;風險比為0.54;95%CI:0.37~0.79;優勢P=0.001)。1年全因死亡的Kaplan-Meier評估,TAVR組低於外科手術組(1.0% vs. 2.5%,風險比為0.41;95%CI:0.14~1.17);卒中發生率TAVR組低於外科手術組(1.2% vs. 3.1%,風險比為0.38;95%CI:0.15~1.00);再住院率TAVR組高於外科手術組(11.0% vs. 7.3%,風險比為0.65;95%CI:0.42~1.00)。次要研究終點結果,TAVR組30天新發房顫率低於外科手術組,且住院時間較短,治療效果更好。

ACC2020丨TAVR vs.SAVR精准医学会做出决定吗?

圖1. 1年全因死亡率

PARTNER3研究提示,在外科手術風險低危的重度AS患者中,TAVR組在1年內的死亡、卒中或再入院的主要複合終點方面優於外科手術,因此,TAVR可作為這類患者的優選治療策略。

ACC2020丨TAVR vs.SAVR精准医学会做出决定吗?

圖2. 1年死亡、卒中和再住院率

此外,Evolut研究也得到類似結果,主要終點發生率TAVR組為5.3%,外科手術組為6.7%(非劣效P>0.999)。1年隨訪結果,TAVR組和外科手術組死亡率無顯著差異(0.4% vs. 1.2%),同時,TAVR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較好。

2年研究結果

本屆ACC 2020虛擬會議公佈的PARTNER3研究最新結果顯示,TAVR組(11.5%)與外科手術組(17.4%)相比,患者2年內的死亡、卒中或再住院複合風險相似,治療效果無顯著差異。二級分析中,TAVR組死亡率為2.4%,而外科手術組為3.2%;TAVR組卒中發生率為2.4%,外科手術組為3.6%;而因心血管疾病再住院率TAVR組顯著低於外科手術組(8.5% vs. 12.5%)。

ACC2020丨TAVR vs.SAVR精准医学会做出决定吗?

圖3. TAVR組和外科手術組2年死亡情況

ACC2020丨TAVR vs.SAVR精准医学会做出决定吗?

圖4. TAVR組和外科手術組2年卒中情況

ACC2020丨TAVR vs.SAVR精准医学会做出决定吗?

圖5. TAVR組和外科手術組2年再住院率

PARTNER 3試驗主要以外科手術風險較低的患者為研究對象,而這部分患者通常較風險較高的患者年輕並且健康問題少,早期研究結果中TAVR已顯示出臨床獲益,但為進一步驗證其療效,還需進行更長期隨訪。

版權屬《國際循環》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之內容須在醒目位置處註明“轉自《國際循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