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12小时,最后一场直播,你约吗?

最后12小时,最后一场直播,你约吗?

人工智能专家、谷歌公司研究总监彼得·诺维格(Peter Norvig)曾说,当一家公司在某个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超过百分之五十后,将无法再使市场占有率翻番,就必须寻找新的市场。

这个定律实际上道出了许多公司兴衰的根源。它揭示了创业公司一个特别残忍的现象,就是一家公司永远不会有稳定的时候,永远得不断地寻找新的增长点。一家公司一旦占有一半以上的市场时,它的发展就受限于整个市场的规模了。市场的蛋糕就那么大,如果还想扩展,就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

创业公司的主要任务是持续地增长,如何维持大众对你的增长预期非常重要。这也就表明了一家公司永远不可能有一招鲜吃遍天的情况出现,它要不断地去开拓新的版图。

企业如是,个人何尝不是如此,在大时代下逆旅而行。

我们一直说,混沌大学的心法是,“用第一性原理,跨越非连续性,实现第二曲线式的增长”。

而创新和成长的需求在2020年的当今显然正更加迫切。新冠危机已然过半,但经济拐点尚未到来。

2月1日至3月31日,在新冠疫情阴影笼罩下的年初,58天直播,58个顶级大脑,陪伴3,000,000名职场精英和企业高管,我们相约学习、抱团取暖,在焦虑的时代抓住更多可能性。

接受媒体访问“叫苦”现金流只能撑过3个月,引发全网关注的西贝集团创始人贾国龙分享了西贝在未来增长的第二曲线,即快餐。

他表示不会裁员,并分享说,正餐的逻辑是每开一家店就可以挣钱,但是快餐只有开一批店才行,需要有工业化思维。而且,做快餐需要更强的管理能力。

德鲁克说,“世界上不存在欠发达国家,只存在欠管理国家”。对组织而言也是如此,我们需要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才能解决大规模连锁、标准化、专业化的问题。

嘉御基金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卫哲强调了高层的站位,他说,优秀的CEO并不是在危机中力挽狂澜,做出了不起的决定,而是要在危机来临之前有所准备。难点不在于危机中做决定,在于危机前做了充分的预案和灾备。

复星集团联合创始人梁信军特别想给炒房的同学提了醒,第一,现在完全供过于求,勉强有个别城市可能是特例;第二,增加货币供应和降息都会促进房价的增长;第三,我不相信老百姓有意愿和能力不断增加和配置房地产。这一轮如果房价增长,出货是一个合理的决策,追涨则很大概率是接盘侠。

文娱界的投资大佬胡海泉则分享了内容创作者的转型,他说,很多行业都会死在这样一个雪崩式下滑的周期里,但同时,会有大量新的机遇,创造出新的服务需求。这是一个规律。

以上,就是你的同路人,但不仅如此。

认知模块,有《枪炮细菌与钢铁》作者贾拉德·戴蒙德分享的《瘟疫将如何影响世界资源分配?》

产品模块,有百度副总裁李莹分享的《百度地图:AI时代,如何构建地图产品核心竞争力?》

增长模块,有电商直播资深专家赵圆圆分享的《电商直播:品牌如何培养自己的“薇娅和李佳琦”,实现销售奇迹?》

战略模块,有波司登创始人高德康分享的:《波司登:如何化解竞争困局,重获主流青睐?》

组织模块,有万科物业总裁朱保全分享的:《万科:疫情重压,超十万人组织网络如何高效协同》

资本模块,有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分享的《被剥夺感与不平等,我们为何需要新金融体系?》

... ...

不必焦虑,只要个人没得病,企业没有死掉,放在人生长河中,企业历史里看,都不是什么事。只要没有死掉,你经历的灾难可以成为财富。

2014年03月16日,这个公众号发出第一篇文章:《拥抱大时代丨颠覆式创新研习社社员召集令》,中国创新者学习社群成立,聚集起第一批认同颠覆式创新理念的同学。

紧接着:

2015年,颠覆式创新研习社正式更名为混沌研习社,互联网教育开始;

2016年,将第一性原理引入创新基础理论,分社城市学习中心陆续成立;

2017年,混沌研习社升级为混沌大学,混沌创新学科体系初步构建;

2018年,向创新教育迈出新一步,让哲科思维点亮中国创新者。

来混沌研习社,在艰难的时刻,与无比坚定的人一起同行。

最后12小时,最后一场直播,你约吗?
最后12小时,最后一场直播,你约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