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和重點

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是為了使國家主流意識形態在高校中能夠得到認可和認同,高校通過內容的構成、平臺的搭建、環境的優化等方法、手段和措施使意識形態安全不受威脅保持穩定狀態。


新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體系的構建要堅持黨性原則、強化政治責任,堅持育人為本、體現德育為先,堅持改革創新、注重工作實效,堅持齊抓共管、努力形成合力等原則加強系統化、體系化的設計。


新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體系的構建要把握好以理論武裝為引領、以隊伍建設為關鍵、以制度建設為保障、以質量評價為導向、以陣地建設為基礎五個重點內容,牢牢掌握高校意識形態的領導權、管理權和話語權,全面提高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引領力。


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高校意識形態安全作為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重點內容與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晴雨表和指向標。所謂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就是指為了使國家主流意識形態在高校中能夠得到認可和認同,高校通過內容的構成、平臺的搭建、環境的優化等方法、手段和措施使意識形態安全不受威脅保持穩定狀態。因此,就需要從整體性、協同性、系統性方面著手進行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體系的構建。


新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和重點


一、加強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體系構建的極端重要性

  高校作為推動青年成長髮展的主陣地、應對矛盾風險的最前沿,肩負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使命,同時也是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重要戰場,關係到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關係到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關係到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治理的現代化水平。因此,在新時代構建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體系有著極端重要性。

  1.關係到社會主義辦學方向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教育是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大學必須有明確的社會主義屬性,這是中國大學的鮮明底色和最大特色,也是社會主義大學的根基和優勢。能否辦好大學,方向是第一位的。我國高等教育之所以取得歷史性的成就,根本經驗之一就是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確保不走形、不變樣。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核心任務就是確保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會議上強調,我們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必須牢牢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而要確保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就要堅持黨對高校的領導權,使高校成為黨領導的堅強陣地。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體系構建在基本制度上堅持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在思想引領上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在價值取向上堅持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在高校是否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關係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前途命運。一旦在辦學方向上迷失了、走錯了,就會在培養人的問題上走偏,辦好我們的高校,最重要的就是在事關辦學方向的問題上守住底線、站穩立場,堅守政治定力。

新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和重點


  2.關係到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立德樹人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核心所在,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本質要求,也是高校的根本任務,凝聚了黨和國家對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毛澤東高度重視對青年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他指出:"紅與專、政治與業務的關係,是兩個對立物的統一,一定要批判不問政治的傾向。"[1]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根據現代化建設的實際以及人才培養需求的基礎上,對紅與專進行了創新性發展,出了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標。江澤民對青年人提出了"五個成為"的希望,胡錦濤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了學校教育"立德樹人"的目標,這是"立德樹人"首次出現在的黨的代表大會報告之中。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高校一切工作的標準。立德樹人以"育人"中心,形成了一體兩翼的格局。立何德,就是要引導高校青年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樹何人,就是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同時也是教育現代化的方向和目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現實需要,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的迫切需要,是推進社會主義事業穩步前進的急切需要。從三育人到七育人再到十育人,育人體系的不斷完善,構建起了"大育人觀",為立德樹人注入了新鮮血液和精神活力,育人體系的完善也需要和不同的教育環節相結合,因此要將立德樹人融入貫穿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掌握意識形態話語權,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幫助高校青年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念和道德理念,為他們照亮理想的燈、點亮前行的路。

  3.關係到體系構建治理水平

  當今社會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意識形態領域呈現出複雜化、多樣化、多變化的局面。高校作為思想文化交流的聚集地、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根據地,是意識形態塑造的未來希望,也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踐行者。能不能爭得青年、贏得青年是做好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的現實出發點。就高校本身而言,意識形態安全觀念相對薄弱。高校意識形態在宣傳內容方面,大部分宣傳報道的都是高校的活動,會議、領導講話等表面文章,忽視了大學生在高校意識形態安全中的主體性地位,對意識形態安全工作認識不到位,"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仍然存在,導致宣傳教育陷入事倍功半的困境。此外,西方社會思潮的衝擊、網絡等新媒體快速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推進助長了大學生的逐利性、功利化心態,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可度和認同感受到衝擊,遭遇挑戰。因此,目前急需加強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體系的構建,體系的構建是一個系統化工程,是完善意識形態制度的過程,同時也是治理現代化的表現。在進行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體系的構建過程中要掌握好幾組關係,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和中心工作的關係、陣地和路徑的關係、內容和方法的關係、繼承和創新的關係、中國特色和國際經驗的關係、指導思想一元化和思想觀念多樣化的關係,從多個方向和角度出發,注重"點、線、面"的構建,尋找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治標和治本相結合,注意操作性和實用性,體現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體系構建的科學化水平,真正構建起一套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體系,推動意識形態工作不斷深化,黨和國家對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安全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增強了構建意識形態安全體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離開意識形態工作,高校的中心工作就會偏離軌道,失去正確的方向。

新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和重點


二、新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

  基本原則是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體系建構的重要遵循和方向保證。正是由於基本原則的指引,才能更好地把握和認清當前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面臨的新特點和新挑戰,便於從戰略的高度認識和做好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工作,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

  1.堅持黨性原則,強化政治責任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其一切的。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就必須在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體系的建構中得到貫徹和落實。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之辦好教育的關鍵和根本所在。堅持黨性原則,強化政治責任,就是要有正確的政治方向,提升政治素養,提高政治站位,堅定政治立場。堅持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是長久以來形成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在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體系的構建中,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自覺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把高校切實打造成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建設的主陣地、主戰場。黨的領導為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的建設指引前進方向,謀劃制度設計和政策落實,同時也提供人、財、物的支持。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壓緊壓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政治責任、領導責任,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在意識形態安全的宣傳方面,習近平強調:"要加強黨對宣傳思想工作的全面領導,旗幟鮮明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2]同時,明確指出"各級黨委要負起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加強對宣傳思想領域重大問題的分析思考和重大戰略性任務的統籌指導,不斷提高領導宣傳思想工作能力和水平。"[3]2014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堅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學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強調了堅持黨委領導的重要性,高校黨委是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神經中樞,黨的領導對高校意識形態安全起著壓艙石和方向盤的作用,因此要長期堅持並不斷完善。

  2.堅持育人為本,體現德育為先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做人做事的第一位就是崇德修身。《大學》開宗明義就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教育歷來重視對培養人的德行。人才培養是高校的根本任務,高校是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風口浪尖,意識形態安全工作的實際效果直接關係到人才的培養質量和素質,影響國家未來的發展和走向。2004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佈發行《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明確提出"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辦學和人才培養理念,把德育工作放在高校工作的首位,為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指明瞭方向。鄧小平在看到改革開放進程中的消極負面影響時,嚴肅指出:"不要以為有一點精神汙染不算什麼,值不得大驚小怪。有的現象可能短期內看不出多大壞處。但是如果我們不及時注意和採取堅定的措施加以制止,而任其自由氾濫,就會影響更多的人走上邪路,後果就可能非常嚴重。"[4]做好青年人的意識形態工作是一個長期任務,鄧小平指出:"要特別教育我們的下一代,下兩代,一定要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一定不能讓我們的青少年作資本主義腐朽思想的俘虜嗎,那絕對不行。"[4]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多次強調育人的重要性,他指出:"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於立德樹人。只有培養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夠成為世界一流大學。"[5]要在加強青年學生品德修養上下功夫,"在堅持德育為先的同時,促進青年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健康成長",[6]教育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踏踏實實修好品德,守大德、明公德、嚴私德,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讓更多青年建功新時代、展現新作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7]

新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和重點


  3.堅持改革創新,注重工作實效

  傳統是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體系構建的基礎,創新使對優良傳統的進一步發展,體現了"時、事、勢"的鮮明特點。改革創新是做好新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體系構建的強大動力和活力。堅持改革創新,最重要的是要根據時代的發展變化,強化問題導向,在破解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的短板上取得實質性進展。首先,創新工作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摒棄以"任務"為中心來開展工作的傳統觀念,使得學生由傳統管理模式的"屈服"轉變為現代"民主"模式,自覺確立以學生為中心來推進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工作的現代觀念。其次,創新工作方式。堅持過去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同時不斷開拓創新探索新的方法,充分運用民主討論、平等交流、人文關懷、心理疏導等方法,使意識形態的宣傳教育工作做到有理有據、有虛有實、有滋有味。把黨的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同社會實際、熱點結合起來,用事實說話,增強說服力和親和力,培養理性平和的社會心態,增加青年學生的認同度,使高校成為安定團結的模範之地。再次,創新話語方式。"任何一個理論要被人所信服,既要能夠回答時代課題、指導推動實踐,又要有獨具特色的理論品質和富有感召力的思想力量。"[8]意識形態話語要新穎,採用大家聽得懂、願意聽的語言,將抽象的理論、高深的問題轉化為平實質樸的語言,深入淺出、娓娓道來,同時結合網絡化、時尚化、個性化的時代語言,提升傳播效果,增強親和感和感召力。創新使社會發展的動力和社會進步的源泉,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體系的構建必須善於創新、勇於創新、敢於創新,只有這樣才能保持生機和活力,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4.堅持齊抓共管,努力形成合力

  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的建設和管理,涉及到國內和國際、個人和集體、局部和整體等多種要素,牽涉到家庭、社會、學校等各方面力量,關係到高校內部黨、政、團、學等各個組織部門,涉及到教學、科研、服務等各個環節。從主體構成來看,毛澤東強調:"思想政治工作,各個部門都要負責任。共產黨應該管,青年團應該管,政府主管部門應該管。"[9]這就說明做好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工作是合力工程。2018年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指出:"辦好教育事業,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10]因此,要在四者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樑、聯繫的渠道。從隊伍配置看,要"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協同配合的工作格局",[11]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從課程建設方面看,要解決好各類課程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相互配合的問題,"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5]堅持"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相結合。

新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和重點


三、新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體系構建的重點

  高校意識形態安全不僅關係到高校自身的發展,也關係到黨的建設,更關係到社會的和諧穩定。加強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體系的構建具有高度緊迫性,安全體系的構建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科學謀劃、綜合發力、精心組織,需要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整體推進和全社會的大力支持,更需要採取有效的措施,科學防範和應對高校意識形態面臨的挑戰和危機,注重實際效果,解決實質問題。

  1.以理論創新為引領

  "世界上只有兩種強大的力量,即刀槍和思想;從長遠來看,刀槍總是被思想戰勝的。"拿破崙的這句話生動的表明了思想力量的強大性和持久力。理論是實踐的先導,思想是行動的指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政權的瓦解往往是從思想領域開始的,政治動盪、政治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間發生,但思想演化是個長期過程。思想防線被攻破了,其他防線就很難守住。"[12]早在革命時期,毛澤東也強調思想理論在意識形態安全工作中的重要性,他指出:"凡是要推翻一個政權,總要先造成輿論,總要先做意識形態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階級是這樣,反革命的階級也是這樣。"[13]加強理論創新就是為了鞏固思想根基,築牢思想堡壘,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增強免疫力。因此,在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工作中,堅持用科學理論武裝全體黨員幹部、全體師生的頭腦,堅持思想引領,提升廣大師生員工的政治素養。首先,加強理論研究。把黨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入耳入腦入心,引導全體師生能夠在錯綜複雜的社會環境中看清本質、明確方向,回答師生員工關注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對錯誤思想、觀點,及時澄清模糊認識、劃清是非界限,統一思想認識、凝聚共識。其次,處理好"主旋律"和"多聲音"的統一,即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一元化和價值觀多樣性的統一。尊重意識形態發展規律,正確看待意識形態安全建設面臨的挑戰,合理解決和多種社會思潮的交融、交流和交鋒,把握其中的關聯性。尊重意識形態安全教育規律,按照知情信意行的思想特點和內在需求進行教育。尊重青年學生的成長規律,把普遍指導和因材施教統一起來,把統一要求和個性需要結合起來,把一元主導和多元引領結合起來。再次,實施思想引領工程。堅持理念信念的教育,不斷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的宣傳教育,引導師生把中國夢和個人夢結合起來,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師生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發揮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的作用。

新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和重點


  2.以隊伍建設為關鍵

  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體系的構建,關鍵在人。高校必須將組建一支信念堅定、數量充足、結構合理、業務突出、勇於擔當、樂於奉獻的高素質意識形態工作隊伍。首先,黨政領導幹部是直接力量。高校黨委對學校工作實行全面領導,承擔管黨治黨、辦學治校的主體責任,把握學校重大方向,決定方向重要決策,對意識形態工作負有直接責任,要切實把意識形態安全工作落到實處。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哲學社會科學教師是根本力量。思政課教師和哲學社會科學教師承擔著科學研究、教育育人、服務社會的重要職責,理應通過各種教育措施培養青年學生的理想信念,革命信仰,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同時發揮智庫作用,為國家、政府、社會提供信息諮詢。再次,輔導員和班主任是重要力量。輔導員和班主任作為接觸學生最多的人,是青年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也是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關鍵所在和骨幹力量。但是目前,大多輔導員和班主任更多的是被日常繁瑣的行政工作所累,並沒有起到設置輔導員本身的意義,而且隊伍流動性大、隊伍發展不穩定。因此,輔導員和班主任必須從繁瑣的事務中脫身出來,不斷提高自身業務能力,使他們樂於、勇於、善於做青年學生的思想工作。最後,學生、家長和社會是相關力量。青年學生是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的主要教育對象和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關鍵力量,具有雙重性,起著無聲的維護意識形態的作用,此外,需要與家庭、社會發揮合力作用,形成聯繫溝通、互動交流的機制,層層遞進、步步落實,共同關心關注青年學生的思想行為變化,共同引導青年學生健康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青年。

  3.以制度建設為保障

  制度具有導向、激勵和約束功能,是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的有力保障。把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體系構建的各方面內容通過制度化的形式確定下來,有利於促進意識形態安全可持續發展。首先,建立高校意識形態安全責任制。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站在牢牢掌握意識形態領導權的高度,對新時代的意識形態工作進行了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其中就明確提出了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的要求。因此,要明確劃分高校黨委、二級學院黨委、黨支部、宣傳部門以及教師隊伍的職責劃分,同時避免意識形態工作的"窄化"和"泛化",列清責任清單,使意識形態安全工作清晰化、精細化,明確主體責任。其次,建立高意識形態安全風險預警機制以達到防微杜漸和防患於未然的效果,對社會時事、熱點和高校內部事件進行動態監測,及時預測不良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影響範圍和危害程度,並在事前、事中、事後三個階段採取相關措施,向相關部門發佈安全預警,避免或減輕危害的程度。再次,建立考察監督和問責機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講責任,不追究責任,再好的制度也會成為紙老虎、稻草人。"[14]制度重在落實,否則再好的制度也會變成"空架子",徒有其表。鄧小平也曾講過:"還是制度靠得住""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15]十九屆四中全會中"制度"一詞的出現多達70餘次,制度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理應順應時代的發展變化,加強制度建設,提升現代化的治理水平,推動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科學化、系統化,能夠真正發揮為黨育人、為國育人的作用,維護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安全發展。

  4.以質量評價為導向

  《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健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評價體系,研究制定內容全面、指標合理、方法科學的評價體系,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16]這實際上也為高校意識形態安全質量評價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操作指南。首先,進行多方評價,提升評價效果。既要通過國家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社會機構、社會群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狀況進行客觀評價,又通過高校各職能部門、院(系)開展自我評價。實際上就是將自評、他評結、多方評價相結合,評價主體多元,評價結果也更具客觀性、真實性和信服力。其次,健全評價內容,提高評價質量。在評價內容方面應更加全面,比如"高校黨委對意識形態責任落實情況"、"高校是否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完成的效果如何"、"青年學生對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滿意程度"、"基層黨建組織日常工作"、"校園文化建設"等多個維度和方面,就具體而言可以評價青年學生的政治立場、政治態度,"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內容。評價內容體現開放性、具有時代特徵、符合時代要求,在實踐中不斷修正和補充評價內容,把各要素、各環節聯繫起來。再次,完善評價方法,加強評價標準。評價的目的在於改進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工作,在指標體系方面設置一級指標、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堅持定性研究和定量相統一、動態評價和靜態評價相統一、自評和他評相統一,做好效度和信度的評估,力求質量評價結果突出成績、反映不足,從而進行自我更新和完善、自我淨化和優化,以便加強和改進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工作。

新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和重點

  5.以陣地建設基礎

  陣地是意識形態和宣傳思想工作的基本依託和前線堡壘,我們不佔領就會被別人佔領。習近平明確強調,做好意識形態工作"要增強陣地意識,加強陣地管理……確保宣傳思想工作的領導權牢牢掌握在忠於黨和人民的人手裡",高校意識形態陣地涉及思想政治理論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校園網絡、校園文化、理論社團、黨組織、共青團等多個方面。首先,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作用。二者要同向同行,形成聯動效應。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立足於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守課堂教學的意識形態紅線和底線,改進教學管理,提升教學質量,滿足學生獲得感,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感染力。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輔導員和班主任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及時發現思想變化,進行溝通交流,找出思想根源,進行疏通引導,必要時求助心理諮詢中心進行心理疏導和人文關懷。其次,抓好互聯網輿論鬥爭的主戰場。"互聯網已經成為輿論鬥爭的主戰場……是我們面臨的最大'變量',搞不好會變成'心頭之患'……能否頂得住、打的贏,直接關係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權安全。"高校青年學生作為互聯網的原住民和主力軍,深受網絡社會的影響,因此就需要把客觀分析互聯網時代青年學生的思想特點、文化模式和行為邏輯,把握互聯網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搶佔網絡宣傳陣地的制高點,創新改進網絡宣傳,大力發揮校園主題網站、紅色網站等正面引領作用,同時加強校園網絡輿情監管,定時出臺網絡輿情報告,分析發展趨勢和青年學生的態度轉變;要對師生造成不良影響的錯誤思潮進行辯駁、批判,敢於亮劍。最後,立足於校園文化建設。發揮文化感染人、薰陶人,以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把中國傳統優秀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熔鑄於校園文化的內涵之中,結合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培養優良的校風、學風、教風,培養大學精神。

參考文獻:

  [1]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51.

  [2]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使命任務[N].人民日報,2018-08-23(1).

  [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6.

  [4]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5,380.

  [5]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9(1).

  [6]馮剛.改革開放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44.

  [7]馮剛.改革開放40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編年史(1978-2018)[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9:625.

  [8]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8:7.

  [9]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6.

  [10]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3-11(1).

  [11]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3-19(1).

  [12]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21.

  [13]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0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94.

  [14]習近平關於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國方正出版社,2016:113.

  [15]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33.

  [16]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7-02-28(1).


(作者:馮剛,北京師範大學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長,教授;梁超鋒,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來源:《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0年第2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