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鄉村振興服務隊4隊助力鄉村振興“加速跑”

“多虧了服務隊幫俺村韭菜註冊了‘貫頭香韭’品牌,一斤韭菜能多賣兩塊錢呢。”3月20日,在沂南縣依汶鎮汶河貫頭村的韭菜地裡,村民劉長愛正在將割好的韭菜裝車。汶河貫頭村一直有種植韭菜的傳統,只是過去村裡人都是趕集賣韭菜,韭菜賣不上價,質量安全也沒有保障。

“瞧俺家這新鋼結構的大棚,兩畝多地呢,以後再也不用彎腰幹活了,也不用成天放草苫子了,剛栽上了黃瓜苗,一定好好管理,爭取一年回本,感謝服務隊幫我們流轉了土地。”在劉長愛韭菜地不遠處,朱家裡莊村的秦鈺錄望著自己的黃瓜大棚樂得合不攏嘴。朱家裡莊村種植黃瓜有幾十年歷史了,但因為地塊分散,村裡的大棚基本還停留在小拱棚年代,棚高低、抗風險能力差。

劉長愛和秦鈺錄口中的服務隊正是沂南縣鄉村振興服務隊4隊。去年7月,該服務隊正式入點依汶鎮。“我們服務隊主要服務依汶鎮的5個村,入村後我們第一時間制定了調研摸底模板,包括幫扶村基本情況、產業振興情況、人才振興情況、文化振興情況、生態振興情況、組織振興情況及每戶的入戶調查表,對各村開展全面細緻的調研摸底,並最終確定了‘2+5+N+6’的服務計劃,註冊韭菜品牌和流轉土地正是我們服務計劃的一部分。”服務隊隊長董鳳軍介紹。

緊緊圍繞產業興旺這個核心,沂南縣鄉村振興服務隊4隊積極引進企業落地項目,千方百計促農民增收,促進鄉村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他們積極推進投資3.5億元的農豐農牧循環產業園建設進度,配套建設3萬立方米的大沼和年產2萬噸的生物肥廠。截至目前,該項目一期25個養殖棚主體結構已完成。針對服務村大棚多的特點,服務隊先後7次組織市縣農業科技專家來片區指導農業生產,對30餘名種植大戶開展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有效提升了農民素質。

今年疫情期間,被譽為“最美送菜小哥”的正是該服務隊副隊長張明偉。服務隊自入點以來積極推進農業建設,全力協助依汶鎮黨委政府成功將沂南縣汶河蔬菜產業園創建為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並協調流轉土地對依汶有機蔬菜進行了充分挖掘、保護和開發,建設了百畝有機蔬菜生產試驗基地。但疫情的發生卻讓村民們犯了難,地裡新鮮成熟蔬菜因防控疫情暫時關閉斷了銷路,許多種植戶收入受到嚴重影響。服務隊積極聯繫合作社,點對點開發市場,張明偉利用自己家在臨沂市裡的“優勢”,積極發展城區客戶,於是很多臨沂市裡的小區成為他們的最終客戶。摘菜、分揀、過磅、裝箱,蔬菜抵達臨沂後,張明偉便按照訂單裡的位置挨家挨戶逐一送到,經常要從下午配送到深夜。一天下來,經張明偉手送出去的蔬菜達500餘公斤。

剛剛過去的春節對於石花峪村村民來說無疑是最亮堂的一個春節。去年臘月二十七,當最後一盞太陽能路燈安裝完畢後,這個偏遠的小山村徹底結束了沒有路燈的歷史。去年入點以來,服務隊以村民為中心,加快補齊鄉村民生短板,結合農村飲水安全“兩年攻堅”工程,為片區內汶河貫頭村、石花峪村積極協調接通自來水,結合農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堅”工程,利用補貼資金,積極對5個幫扶村戶戶通、生產路開展提升改造。他們先後為農豐農牧循環產業園協調申請扶貧產業資金2259萬元,按照每年8%的收益進行分紅,帶動周邊19個行政村的541戶、893人增收脫貧。

“我們將繼續貫徹落實好鄉村振興戰略,牢牢抓住歷史機遇期,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總要求,紮實做好服務工作,向組織向群眾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董鳳軍說。

(臨報融媒記者 張萍 通訊員 麻傑 徐庚 尹永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