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三月三廣西民族體育運動之一搶花炮——來自東方的橄欖球運動


壯族三月三廣西民族體育運動之一搶花炮——來自東方的橄欖球運動

花炮原稱搶花炮,是流行於廣西、貴州、雲南、湖南等少數民族地區的壯族、侗族、仫佬族等少數民族中一項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男子民間傳統體育活動,具有強烈的對抗性、娛樂性,規則類似於西方的橄欖球運動,故被稱為“東方橄欖球”。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深受該地區少數民族同胞的歡迎,至今在一些壯鄉、侗寨還保留有花炮隊。每年三月三,在仡佬族、瑤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聚居區也有開展。它是一項勇敢者的運動,已有500多年的歷史。

歷史由來

相傳諸葛亮當年南征時,為了讓山寨之間加強團結,通過所創的搶花炮活動讓人們相互交往,增進友誼。清朝光緒年著《貴縣誌》卷五《紀人節令》中描述壯族搶花炮情景:“城廂初二日,眾會社前放花炮,大小不等,大者高丈餘,小者亦尺許,周身糊以花紙,名曰花炮。有頭、二、三等名目,結草環為標識,轟起時,接得者謂之得炮頭。會董用鼓吹、儀仗送琉璃鏡一座,至其家,香花酒燭供奉堂中。次年及期,亦照樣另備屏鏡、大炮、金豬,鼓樂送至社前,謂之還炮。”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民國志》卷二《賽會娛樂篇》記述:“花炮會,六甲人,僮人皆盛行,而全縣率參加……於集會地點演劇舞獅及各種遊藝助興,屆時男女鹹集。其競賽以沖天鐵炮內裝鐵環,若實彈然。燃炮後,鐵炮直衝霄漢,觀眾聞炮聲,即以鐵環為目標蜂擁爭取,以奪得鐵環者按頭、二、三炮依次領獎,其友族皆簇擁慶賀,歡聲若雷。”侗鄉流行這樣的詩句:“侗鄉三月風光好,天結良緣搶花炮;要得侗家姑娘愛,花炮場中稱英豪。”

侗族搶花炮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古時候,侗家姑娘吳婄委到河邊打撈魚蝦,看到一條水蛇追逐一條小花魚,姑娘把水蛇趕跑,救下了小花魚。次年三月初三,吳婄委到河邊洗衣裳,突然有位美麗的少女站在水面,親切地對她說:“我是龍王的女兒,姐姐去年救了我,今天特來謝恩。”從此,龍女經常從龍宮裡偷出一些珠寶送給婄委,婄委常用這些珠寶變現銀兩用於救濟苦難的百姓。後來龍王知道了,把龍女關起來,不准她與人間來往。人們懷念龍女,便在每年的三月初三舉行搶花炮活動,至今已成習俗。

壯族和侗族按傳統習俗,每年在農曆三月三或秋收以後,以村寨為單位進行搶花炮比賽,稱為“花炮節”。由於成敗關係到本村寨的榮譽,隊員們都是經過挑選的精明強悍的青壯年。他們頭纏長巾,肩扛火槍,身背繡花荷包,腰掛盛火藥的葫蘆。一路上,精神抖擻,鳴放鞭炮,一隊接著一隊,結隊而行。傳統的搶花炮不限人數、隊數,每炮必搶,三炮結束,搶得頭炮者,則萬事吉祥如意;搶得二炮者,則人財興旺;搶得三炮者,則五穀豐登。這體現出人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望。場地通常設在河岸或山坡上,無一定界限。炮不論是落在水塘裡還是樹枝上,大家都會奮不顧身、勇往直前地去尋找、去搶。一旦花炮分清得主,頓時嗩吶聲、歡呼聲、鞭炮聲響成一片,勝利者成為人們心目中的英雄。

壯族三月三廣西民族體育運動之一搶花炮——來自東方的橄欖球運動

廣西壯族三月三搶花炮

民族運動發展變革

傳統的“花炮”是一個鐵製圓環,直徑約5釐米,外用紅布或紅綢纏繞。比賽場地通常設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數,也不分隊數,每炮必搶,三炮結束。從1986年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開始,搶花炮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正式的搶花炮比賽,場地為表面平坦的長方形草坪或土地,長60米,寬50米,花炮為直徑14釐米的彩色圓餅狀,用不會傷及隊員的橡膠做成。比賽規則是在規定的時間內,以將花炮攻入對方花籃的次數多少來判定勝負。

壯族三月三廣西民族體育運動之一搶花炮——來自東方的橄欖球運動

搶花炮的用具-花炮

為了促進民族交流,廣西在保留其民族特點的基礎上,對搶花炮進行了適應比賽的改革:規定了比賽時間、場地、參賽隊和人數,並增設炮臺區,不受炮限制,在規定時間內以搶到花炮數的多少分勝負。經國家民委和國家體委批准,搶花炮在1986年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首次列為比賽項目。搶花炮時可採用擠、鑽、護、傳、攔及各種假動作,但不準踢、打、咬或故意傷人。隨著搶花炮運動的發展,第五屆、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都對搶花炮項目競賽規則做了一定程度的修改。其中器材改動較大,將原來存在安全隱患用明火點燃火藥的發炮器改進為仿飛碟發射,能將花炮擊出10米以上高度並落在接炮區域內並能發出響聲的送炮器;花炮使用不會傷及隊員的橡膠,做成直徑14釐米的彩色圓形餅狀;2003年在第七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前,搶花炮正式更名為“花炮”;2007年第八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又在發炮器的外觀及發射精確度上做了進一步改進,使搶花炮比賽更具有競爭性和觀賞性。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花炮競賽規則已較為完善與穩定,花炮項目以獨特的風格,快速、激烈的對抗性,較強的集體性,身體素質、技術的全面性等特點,已經成為適應於現代競技運動的新興民族傳統體育。

壯族三月三廣西民族體育運動之一搶花炮——來自東方的橄欖球運動

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花炮項目決賽中,廣西隊以4比3戰勝北京隊,成功衛冕冠軍

花炮運動的技術由各種各樣的跑、跳、搶截、傳遞、掩護、集體配合等技術動作組成,它要求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跑得快、跳得高、力量強、搶截積極、突破能力強、掩護配合等,因此能促進速度、力量、耐力、靈敏、柔韌等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花炮比賽要求運動員掌握精湛高難的動作,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爭奪越來越激烈,在錯綜複雜的情況下有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目前傳統搶花炮活動仍在地方民族節慶活動中廣泛開展。而在其傳統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現代花炮運動也隨著全國及地方民族體育運動的發展日益受到群眾的青睞,尤其在各級學校體育活動中,成為宣傳推廣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重要內容。在多個花炮項目開展的地區,都建立了特為培養和開展此項目的省級運動訓練基地,使得花炮運動保持在較高的發展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