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條魚的傳說

它身長大概三寸,粗細如筷子,半透明,乳白色,眼睛是兩個小小的黑點,內臟也能看見,很細很小很精緻。在吃的時候不用去除內臟,也吃不出異味,感覺它的內臟都是乾淨的。

它就是麵條魚。每年春季出現,很短的時間,似乎只有幾天就不見了,過時了。它味道鮮美,沒有鱗,沒有刺,沒有需要去除的東西,我認為它該算是海鮮中的上品。當然啦,雖然我在家鄉的渤海灣當過漁民(為生產隊搞副業),也沒有吃過什麼珍貴的海鮮。

在家鄉有一個關於麵條魚由來的傳說,倒也很奇很美。

很久很久以前,在海邊有一個村子,村子裡有一戶人家,住在村外的一個小土崗子上。海邊人家本就是建在較高的地段,東兩家西三戶的很分散,那戶人家在村外就更顯得孤伶伶的。

那一年入冬時分,天氣很冷,北風嗚嗚的吹,聽著聲音都會讓人感覺身上衣服單薄。忽然一陣嬰兒的啼聲從土屋裡傳出來,這戶人家的第六個孩子來到人世間了。

這家的戶主是個不到四十歲的漢子,用家裡僅有的一點玉米麵煮了些糊糊,全家人吃了個半飽,就開始為晚上那一頓飯發愁了。望了望剛剛生產的妻子,再看看幾個孩子,小的剛出生,大的也才十歲出頭,一家八口已經斷炊,怎麼才能熬過這個冬天!

他拿了個布袋,去到村中的一個富戶,也是他的本家叔叔那裡去求告,結果糧食沒有借到,還被冷嘲熱諷一頓趕了出來。

他回頭看著本家叔叔的院子,院子有土坯牆圍著,正房是青磚的牆壁,東西廂房是土坯牆壁,那也是圍牆的一部分,他知道那廂房就是叔叔家的糧倉。

這回頭一望,竟讓他心中生出一股恨意,那恨意又化作了要去偷糧的衝動。他找來了鏟子,等到夜深摸到叔叔家的廂房外,用鏟子一點一點的挖著牆壁上的土坯,雖然有呼嘯的北風作掩護,他還是注意不弄出聲音。

挖呀,挖呀,總算挖透了,他把洞口擴大到能鑽進去,剛要向裡探頭,腦中靈光一現,又停下來,去不遠處將那葫蘆枯藤上長壞不要的一個乾癟葫蘆揪下來,回到洞口,拿葫蘆朝裡面探去,“啪”的一聲,裡面有人用砍刀把葫蘆劈成了兩片,他嚇得“嗷”的一聲慘叫狂奔逃掉了。

當時他忘了辨認方向,竟跑到了海邊。那是一個海邊的小河溝,河邊有些薄冰,海水在退潮,河水流的很急,這裡也可算是人們下海或上岸的小碼頭,大多數的船都被拉上了岸,,不知是誰家冷天還在抓魚,有一條小船栓在樁子上隨波搖盪。他慌不擇路,解開小船的繩索,跳上船向對岸搖。退潮的水很急,不管他怎樣用力,小船還是飛快地隨水流朝海上漂。到海邊不過幾百米的距離,不一會兒功夫,他就漂在了茫茫大海上。

他本以為難以活命了,卻被海島上的仙人搭救,帶到島上去修行了。

一晃就過去了三十年,他修得了仙法,終究是牽掛拋下的妻兒,便稟告師尊後回家鄉探望。

在自家的舊址,他看到一片高大宅院,一打聽才知那就是自己的家。他並不說破,只是在門前化緣,裡面有人出來給他糧米,他不要,卻又不走,只是化緣,過一會兒又有人出來給他錢,他還是不要,人家問他,你來化緣卻又不要糧米不要錢倒是想要什麼?他說,我想見一見你們的老太太。那人是他的兒媳婦,回去把道士的話當作笑話對老婆母學說了一遍,老太太聽了也覺奇怪,其時,老太太正要吃麵條,就說:一個出家人見我做什麼?那你就把我這麵條撈一碗給他,看他如何。

兒媳婦撈了一大碗麵條端出來給他,說道:“道長,這是我家老太太吩咐把她吃的麵條給你一碗,想必你也餓了,你就吃了吧。”

“看來我們竟連這一面之緣也沒有的了。”他說完就吃了麵條,轉身要走又似心有不甘,在牆上留下幾行字,便朝來路走去。

此時,他的孫子從學堂回來見到牆上的字,就在給祖母請安時說了牆上被人寫字的事,老太太問是什麼字,孫子就把他題下的字唸了出來:“

三十年前我去偷,

一刀砍破葫蘆頭。

慌不擇路逃海上,

幸遇仙師將我救。

卅年過去如一夢,

怎信土屋變高樓。

兒孫自有兒孫福,

誰給兒孫置馬牛。”

孫子念罷,老太太大哭道:“那是你爺爺回來了。”

一家子聽了,急忙忙地跑出來打聽著道士走的方向追,直追到海邊,見他已划船去了好遠,就呼爹喊爺的喚他回來,他說:“我此次回來已是不該,緣分已盡,你們回去吧。”

他的兒孫們在岸上隨著他的小船向海邊跑著,喊著不肯停。他嘆了口氣,道:“我不該吃你們這一碗麵,也罷,我還是還出來吧。”說罷,伏身在船邊,張口把麵條吐了出來,那些麵條到了水裡就搖頭擺尾的遊動起來,從此就有了麵條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