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让孩子玩手机,父母需要做榜样,你愿意吗?

好郝问情


在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眼里,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教育。对于孩子玩手机问题,说教是无意义的教育,父母的动作却是无声的暗示,孩子的意志力本来就不够坚定,自制力也不够强,思想容易受到别人左右,要孩子不玩手机,父母首先做好榜样,要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传为佳话,现代家长们择校换班的故事在不断上演,这所有的一切都说明家长知道环境对孩子的重要影响,都想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这好像是家长唯一能做到的,到我要提醒家长们的是,做好自己,因为你就是孩子生活环境的第一要素。蓦然回首,才发现我们每一个人的性格或多或少地会留下岁月的痕迹。想想孩子的成长经历我们不禁感慨万千。曾经的人,曾经的事,不经意间会在孩子的生活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孩子很多坏习惯都是从父母那里传染的,要想孩子有好的习惯,父母也要改掉坏习惯身先示范,所以我愿意改掉玩手机的毛病。



脑筋急转弯儿


在这个智能时代,放下手机陪孩子,给孩子做表率,应该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做到也很难,现在的办公,交际等等都是手机来交流。但是作为家长可以在陪伴孩子的时间里放下手机,专心陪伴。我会尽量做到,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我不玩手机;孩子看书的时候我不玩手机。当孩子完成学习任务以后,问我要手机玩一会儿,我偶尔也会让他玩,但我就非常关注他玩什么,而且我会严格限制时间为20分钟左右。

综上所述。我是愿意为了孩子而不玩手机的,但我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可以这样说,现在的这些孩子之所以沉迷手机,是因为父母们想图个轻松放纵孩子玩手机造成的。


小米老师带你学好数学


多做一些紧贴生活的互动任务,教育爱国,爱家知识,锻炼个人意志,做一个有担当和责任感的人,多看书和多户外运动。


楊傢軍


我当然会愿意啦!

因为现在我就是这么做的。


有人说:“要想坑了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那孩子为什么想要玩手机呢?肯定家长经常玩手机,大人干什么,孩子就学什么,大人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为了能以身示范,为了让孩子不玩手机,作为家长,我卸载了手机里所有的游戏软件,在手机里安装上了一些孩子学习的软件,每天陪孩子学习。

为了让孩子学好数学,我在手机里安装了《小学数学》APP;为了让孩子学好语文,我在手机里安装了《小学语文》APP;为了让孩子学好英语,我在手机里安装了《有道词典》、《小学英语一起作业》、《小学英语同步教材》……还安装了综合学习软件《作业帮》、《小猿搜题》等。

每天晚上放学后,孩子都会打开手机,查看班级群里老师留的作业,一科一科地去写作业,一边写一边查找手机解答难题。写完作业后,还要拍照上传作业、书法等照片,用手机录制上传读课文、读课外书、背诵古诗词等视频,我根本没有多少时间玩手机。

就算是我有时间用手机,我也会打开手机上的《学习强国》、《中国好老师》等APP进行学习,学习完后,截屏上传单位工作群。

在忙完这些之后,才是我的个人时间,打开手机《今日头条》和《悟空问答》APP,阅读、点赞、评论、写问答、发文章……我儿子都知道,我打开手机,忙的都是些“正事”,因此,他不会对我用手机感到不满,也不会抢我手机玩,他对玩不玩手机无所谓。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家长就要成为这样的人,不让孩子玩手机也是一样,家长不爱玩手机,孩子也不会去玩,这就是以身作则带来的好处。



小马爸爸说教育


少时看李连杰主演的武打电影《少林寺》,最后觉远剃度为僧时,有一段对答特别有意义:

老和尚说:“尽形寿不饮酒,汝能持否?”

觉远一向嗜酒如命,很像《水浒传》中花和尚鲁知深,《笑傲江湖》中令狐冲,“有肉有酒有女人,仗剑飘零走江湖”,怎可戒酒?恰巧这时唐王李世民驾临少林寺,接口道: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化解了觉远的一个魔怔。

题主之问颇有那位老僧的口吻:“为了不让孩子玩手机,父母要做榜样,你愿意否?”

其实完全不必。手机作为现代生活必须品,支付的重要手段,成人怎可一刻离开手机呢?再说了,孩子玩手机,或者沉溺手机并非因为父母影响,而是手机本身有足够吸引力,丰定富多彩,令孩子欲罢不能。在家里父母不玩手机,就一定能确保孩子远离手机吗?

所以说,家长大可不必作出一副诸如岳不群之流那样的伪君子面孔,甚至以此作为对孩子进行批评时张扬自己道德自律的证据。

手机并非一无是处,更不可因噎废食,畏之如虎,对孩子“必先卸其QQ,封其微博,删其微信,去其贴吧,收其电脑,夺其手机,摔其ipad,断其wifi,剪其网线,使其百无聊赖,然后静才能学习”!

估计这样教育出的孩子和小傻瓜差不了多少!


青衫李探花


孩子小时候肯定父母玩手机要节制,最低不能当着孩子面一直抱个手机,小学之前我觉得应该父母给孩子起个表率作用。到了初中孩子大了,孩子回家学习时间,父母应该把手机调成静音,给孩子讲清楚考大学的是他不是父母,考大学父母不能代替他,孩子也能接受父母的建议,努力学习,完成学业。


朱燕芳452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确:玩手机与正常使用手机是两回事。

如果是玩,我们完全可以作为榜样,不玩。如果为了不让孩子玩手机而树立的榜样是从此不使用手机,那是不现实的。



前两天有一则新闻刷爆了朋友圈:江苏一对寒门21岁双胞胎兄弟,哥哥保送北大五年直博,弟弟保送中科院硕博连读,而两人在假期期间去母亲工作的脚手架厂帮忙打工。而他们的父母,两人二十多年的打拼,几乎都是围绕孩子。兄弟俩刚出生,夫妻俩就决定要培养孩子上学。从老家来到徐州,一家四口住在父亲原单位的宿舍(三十平米左右的房子)十六年。

父母俩除了在经济上为孩子全力以赴,更是用言行影响孩子。



母亲在孩子很小时就陪伴左右。小学时,一辆自行车风雨无阻地接送。学习时都是陪读到两兄弟睡下才开始忙家务。

父亲是两人最大的偶像。虽然父亲只有高中学历,当年高考被军校录取却因体检不合格而落榜,因家境贫寒无法复读重考。父亲平时除了工作,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父亲经常买书作为孩子的礼物,业余时间还经常给儿子们吟诗。父亲还擅长讲故事,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次困惑,父亲都通过一个个故事开导他们,鼓励他们。



现在的双胞胎兄弟,在工地体会母亲的辛劳,更想帮“文艺青年”爸爸重拾梦想。这难道不是榜样的力量?


月光潋滟澜飛


为了不让孩子玩手机,父母需要做榜样,这是必须的。

我们上中学的时候,别说手机,乡镇上连电脑都还没有,晚上人们的娱乐方式就是看电视。我有位同学,父母还都是工作人员,晚上为了让她安心写作业,给她单独安排了一个房间。而父母在另外一个房间看电视。当时正上映电视连续剧《玉蛟龙》,女同学很迷这部剧,但父母坚决不允许。于是她把门留了一道缝,坐在她的房间,支棱着耳朵,把整部剧都听了下来。“不让我看,哼,我听也把它听完了!”当时她对着几个同学得意地说。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父母不以身作则,孩子很难培养出好习惯。

另一个例子,就为家长做出了榜样。

我们学校的副校长,从孩子很小就重视习惯的培养。为了让孩子安心学习,他们家晚上不开电视,不玩电脑。妈妈备课,爸爸看报纸,孩子写作业,多年如一日。这样,孩子从乡镇中学毕业后,以全县前三名的成绩升入衡水中学。衡中三年,稳扎稳打,最终被清华大学录取。当我们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时,可知别人家的家长为此付出了多少吗?

现在,手机对孩子的诱惑堪比毒品。为了避免孩子痴迷手机游戏,家长首先要做出榜样,定出规则,否则,就没有教育孩子的资格。

孩子作业时间,全家都安静地看书看报。

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家长拿着手机聊大天,刷抖音,玩游戏,一是环境不安静,二是影响不好。要孩子做到的事,大人先做到,说话的时候才有底气。

孩子玩手机,规定好时间,严格按制度办事。

假期放松的时间,孩子要求玩一会儿手机,要跟他约好时间,说到做到,否则,以后就没有这个权限了。杜绝孩子玩手机,就有可能出现孩子偷着玩,从来没接触过,失去监督后一接触便无法自控等情况。倒不如给他一点自由,认识过,把握过,做到处事有度更好。

多带孩子接触大自然,开展户外运动,感受真实世界的精彩。

我儿子上大学了,对游戏也是很痴迷。但暑假出去旅游时,我发现不用提醒,他很少聊天,玩游戏了。因为大海的浩瀚,异地的风情吸引了他,用他的话,“没想到这里有比游戏更吸引人的东西”。多带孩子接触大自然,开展户外运动,感受真实世界的精彩,不用强制,他们就会放下手机,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培养读书的习惯,遨游知识的海洋。

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带孩子遨游知识的海洋,并对孩子的所思、所得给予及时的认可和鼓励。当孩子从读书中感受到足够的快乐,手机的诱惑就没有了。


总之,家长想让孩子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就应该先做出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比起说教、威吓,不知要强多少倍呢!


楼台明月


这个问题的答案只会有一个:我愿意!

因为会答此题的人,应该都是家长,作为家长,或者说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家长,谁会说自己不愿意呢!谁会给自己挖坑呢!

没人愿意!

我更喜欢此问题是:为了不让孩子玩手机,父母需要做榜样,你会怎么做?

我想这种问法更有实际价值一些,如果只问你愿意吗?说句话的事,谁不会。

就像两个步入婚礼殿堂的新人一样,问:你愿意永远爱TA,和TA共度一生吗?我愿意。结果,该背叛背叛、该离婚离婚,谁会追究他们结婚时立过的誓言。

我愿意为了不让孩子沉迷手机,自己先做好榜样。除了必须使用手机付款、购物、查看孩子班群老师的通知、和父母进行必须的通话,接亲不骚扰的电话、回复必须的社交短信外,我将坚决杜绝对手机的无效使用现象,誓死捍卫手机的正常使用功能,坚决不在孩子面前超时正常使用,将孩子对手机的游戏幻想,制止在萌芽状态。

我愿意为了不让孩子过度使用手机,从我做起不过度使用!

此致



玲珑科目


一百多年前吸食鸦片成瘾的人,妻离子散,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一百年后的今天,智能手机的时代来临了,手机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我们爱不释手,玩机成瘾。手机虽不至于让我们家破人亡,但是它所带来的消极作用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家庭的和谐氛围和家庭的健康发展。尤其是近几年青少年开始接触手机,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业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妨从手机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和手机对青少年的影响,以及手机对家庭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来讨论一下。

一、手机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离的重要部分:

我们不得不承认手机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手机,它已经严重的超出了以前通讯工具的范畴,手机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太多的角色,我们生活的便利处处离不开手机,手机现在成为我们工作、生活、学习的重要工具。成人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已经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阅览信息,浏览朋友圈,刷抖音,玩快手等方面。在当下的生活条件下,想要被完全摆脱手机的困扰是非常困难的。



二、家庭中家长玩手机对青少年的影响:

有人说:“想要毁灭一个孩子,就给孩子一部手机”。给了孩子一部手机,对于身心还没有发展成熟,还不太懂得节制的小朋友来说,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很多家长忙于工作,下班回到家里,也没有太多的精力陪伴孩子玩耍,很大一部分人会直接将手机递给孩子,让孩子看看动漫,玩玩游戏,而对于孩子来讲,这是一个新的刺激,也是一个新的诱惑,也许还会手机成瘾,这在某种程度上讲,还是我们造成的。而且长时间玩手机对于小朋友的视力也是一种损伤。


父母是孩子的影子,六岁以前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别强。我们经常能够在各种场所看了小孩子抱着一部手机非常投入的样子。家长在陪孩子时如果玩手机,孩子就会对手机发生兴趣,进而有样学样,发展成手机党。孩子玩手机,经常时注意力高度集中,有时候长时间玩手机一动也不动,这还有可能因为长期保持固定姿势不动,影响脊柱发育。前一段时间我陪父亲去中医院做理疗,就发现有好几个小学的孩子也在做腰部理疗,一问家长才知道是长时间玩游戏,玩手机造成的。甚至有的孩子在治疗的过程中,手中还抱着手机,着实令人唏嘘不已。




一名12岁的女孩,近日给妈妈写信说“你因为玩手机变得脾气暴躁……”这封信被转发到朋友圈里,引发不少共鸣。许多家长因为工作需要经常刷手机,则被孩子在后背贴上“我是低头族”的字条。

三、抽出时间多陪护孩子,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树立榜样,坚决和手机说不!



对于家长来说,在孩子玩手机这件事情上,一定要以身作则,和孩子一样控制玩手机的时间,在不影响休息和生活的时候,适当地玩手机,这样孩子也会向家长学习,减少对手机的依赖。我们可以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亲近自然,可以和孩子一起看场电影,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运动。坚决不能在陪护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一边玩手机,一边督促孩子学习。这样会给孩子传递很多的消极信息,我们应该心无旁骛,认真陪孩子完成学习任务。另外,我们经常会苦口婆心的告诉孩子玩游戏玩手机的危害,要求孩子不能接触各种游戏和手机,而另一边家长却乐此不疲的玩游戏玩手机,这样,其实我们传递给孩子的都是无效指令,孩子根本没有接受我们的指令。反而会加剧孩子和家长之间的矛盾,因此我们在要求孩子改变的同时,家长一定要尝试改变自己。

所以,对于孩子远离手机,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树立榜样,我非常赞同。我希望父母能为他们的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多陪伴孩子,这样他们就不会去手机上寻找被爱的感觉。

我是机器猫,愿意和你一起分享教育话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