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長篇報告文學《家·國:“人民楷模”王繼才》

評長篇報告文學《家·國:“人民楷模”王繼才》

長篇報告文學作品《家·國:“人民楷模”王繼才》(以下簡稱《家·國》),記述守島英雄王繼才在平凡崗位上書寫不凡人生的故事。作者劉笑偉、王志國通過講述“一個島、兩個人、一面旗”的故事,真實再現一個守島32年的楷模形象。作者以客觀、辯證、理性態度走近王繼才,在深入採訪中打撈諸多鮮活細節,探尋王繼才“守島就是報國”的精神密碼。

思想深度和作品帶給讀者怎樣的思考,是評價一部報告文學水平的重要指標。閱讀《家·國》,讀者會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感動,這種感動既源於傳主獨特的人生經歷,也源於作者的真誠書寫。作品從開山島寫起,寫王繼才和這個“家”的關係,再寫這個小小的海島、普普通通的家庭和國家的關係,層層遞進、親和自然。作者沒有把王繼才寫成高大全式的人物,王繼才和他的妻子兒女在困難中的種種表現,特別是王繼才在暴風雨中為妻子接生、自費購買200多面國旗等故事令人潸然淚下,人物形象因此豐滿。讀者能真切感受到他們身上的赤子之心和家國情懷,這是有境界、有情懷、有溫度的報告文學作品所傳遞的精神價值。

報告文學作品中,人物動機和行為的真實性,一定程度上決定作品的藝術價值。《家·國》向我們呈現,一個人是怎樣經過千迴百轉的磨練而閃閃發光,怎樣從普通人成長為楷模。作者一步步深入主人公內心,梳理王繼才從普通民兵到共產黨員、從有畏難情緒到“自找苦吃”自覺堅守的精神成長曆程。當別人問起王繼才初次上島的經歷,他說“真是度日如年”,在那與世隔絕的48天裡,王繼才熬過了置身惡劣環境的孤獨關、恐懼關。在守島過程中,他逐漸理解這份工作的價值,島上的氣象、水溫、潮汐、航標設備需要維護,部隊留下的營房需要打掃,日常巡邏、升旗、瞭望、看管修理就是他的全部工作。除了辛勞付出,王繼才也有自己的快樂。他在島上試驗種樹種菜,趕海時去撬牡蠣放蟹籠,為往來船隻提供幫助,每天認真舉行他心中無比神聖的升降國旗儀式。長期在島上生活,沒有信念會熬不住。“塵霧之微,補益山海;熒燭末光,增輝日月。”32年漫長的思想演化之旅,從不習慣到習慣,從產生存在感到上升為責任感,最後形成自己的信念,他已經與開山島融為一體,再也無法離開。“島上不能沒有人”“守島就是報國”,這就是王繼才的初心。作品敘述人物的基調親切平和,不僅真實狀寫人物生命歷程,弘揚人物可貴精神,更啟示人們在急劇發展的社會和生活面前,要堅守理想信念和職業精神。

為講好中國故事,作者把握採訪、創作的方向感,強化現實觀照,引導讀者將目光投向開山島並延伸至整個時代,從而深刻領悟新時代奮鬥者的精神追求。《家·國》的真切表達,像一股暖流打動讀者的心。王繼才說,“守島必須守土有責,個人是小賬,國家是大賬,個人小賬算不過來的時候,算一算國家大賬心理就平衡了”。守著一座島,王繼才錯過了外孫的出生,錯過了與老父親的最後一面……多年來王繼才夫婦每天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升國旗,無論颳風下雨,從未間斷。最終,他把自己的生命也留給了開山島。

濤拍孤島岸,風頌赤子心。一如當下,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上下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無數人懷著守望相助的同胞親情,像王繼才那樣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所有這些奮鬥者的故事都有力證明,勝利必將屬於我們。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人民日報文藝,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文化產業信息平臺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