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阳光玫瑰’葡萄冬果膨大效果的探讨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阳光玫瑰’葡萄冬果膨大效果的探讨

林玲等

赤霉素(GA 3 )和N-(2-氯-4-吡啶基)-N'-苯基脲(CPPU)是在葡萄栽培中广泛使用的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GA 3 可促进葡萄无核和果实膨大,并有促进葡萄成熟、提高坐果率和拉长果穗的作用 [1-4][吉山花瑶自媒体网络首发] 。CPPU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苯基脲类细胞分裂素,具有提高葡萄坐果率、促进果实膨大和改善果实品质等特点。噻苯隆(TDZ)具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双重作用,它诱导植物细胞分裂的作用效果是细胞分裂素(6-BA)的100倍,对葡萄果实膨大、增重方面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阳光玫瑰’种植的迅速发展,生长调节剂对增加‘阳光玫瑰’葡萄的坐果率、稳定产量,提高果实无核化,改善果实品质,提高商品性等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研究 [5-7] 。植物生长调节剂由于其高效性,在经济作物中的使用已越来越广泛,但作为农药,对人体健康也存在潜在的危害和一定的副作用 [8] 。所以,随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广泛应用,食品安全问题也愈加的受到关注 [9] 。我国在《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4)标准中,制定了4类13项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某些农产品种的最大残留限量指标 [10] 。

本试验以3种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阳光玫瑰’的冬果进行无核化及膨大处理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宜广西‘阳光玫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冬果)无核化处理的配方与方法,为广西地区‘阳光玫瑰’葡萄一年两收高效、优质栽培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检测残留,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上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实验基地为广西真诚农业有限公司武鸣东盟开发区。供试材料为‘阳光玫瑰’葡萄,2014年3月种植,种植密度为638株/hm 2 (行距2.8 m,株距5.6 m),采用简易避雨棚架栽培及高干T形栽培架式,一年两收栽培模式按常规农事进行。

供试药剂:20%GA 3 可溶性粉剂(美商华仑生物科学公司制造,广东德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分装);0.1%CPPU可溶液剂(四川施特优化工有限公司生产);0.1%TDZ可溶液剂(咸阳德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1.2 试验方法

共设5个处理(表1),以清水作对照。处理1共处理4次,间隔3 d处理1次;处理2和3共处理3次,间隔5 d处理1次;处理4和5处理2次,间隔7 d处理1次。试验设置3个重复,方法参考刘金标等 [11] 。所有处理的第一次处理时间为满花后第3天(10月1日)。

表1 ‘阳光玫瑰’葡萄冬果处理试验设计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阳光玫瑰’葡萄冬果膨大效果的探讨


1.3 数据测定和分析

果实成熟后(1月16日)测定定果粒重、纵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和酸含量,统计无核果率。无核率/%=无核果实数/果实总数×100,空心率/%=空心果实数/果实总数×100。

激素残留检测由农业部农产品及转基因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分析。

采用Excel 2003数据统计软件及SPSS 19.0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阳光玫瑰’葡萄冬果外观品质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单穗重与对照相比,均形成显著性差异,处理1、2、4处理效果最明显,其次是处理5和3;处理2和4的穗粒数与对照形成显著性差异;平均单粒重,各处理都在9.0 g以上,与对照均形成显著性差异;单粒重最大的为处理5,达到14.96 g,对照的最大果粒仅有6.29 g;各处理果粒纵、横径与对照相比,均形成显著性差异,处理3和处理5果粒横径增加明显;果梗直径,各处理的果梗直径均大于对照,处理2、4、5与对照形成显著性差异。各处理能显著改变‘阳光玫瑰’葡萄冬果的外观品质,增加果穗和果粒重,但同时果梗直径稍有增加。


2.2 对‘阳光玫瑰’葡萄冬果内在品质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可溶性固形物都要低于对照且与对照形成显著性差异,其中最低的为处理3;总酸含量,各处理都要低于对照且与对照形成显著性差异,最低的处理5;固/酸比,各处理都要高于对照,最高的为处理5,其值为25.57;空心率,各处理都在90%以上;无核率,处理3为64.00%,其余4个处理均在90%以上。

表2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冬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阳光玫瑰’葡萄冬果膨大效果的探讨

2.3 各处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检测分析

经农业部农产品及转基因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分析,GA 3 、CPPU和TDZ残留,各处理与对照均未检出。

3 讨论与结论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显著提高了‘阳光玫瑰’单穗重、单粒重,显著提升了外观品质,25 mg/L GA 3 +5mg/L TDZ,7 d后30 mg/L GA 3 +2 mg/L TDZ处理的单粒重最大。使用生长调节剂处理,降低了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同时也增加了果梗的直径,这与李秀杰等 [6] 研究的结果相符;由于本试验中冬果修剪时间稍晚,也可能是导致各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偏低的原因。各处理的总酸含量明显低于CK,空心率和无核率均高于CK,而固/酸值、空心率、无核化率最高的是处理25 mg/L GA 3+5 mg/L TDZ,7 d后30 mg/L GA 3 +2 mg/L TDZ。

对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检测分析,均未检测到。其原因一是这些调节剂的使用浓度低;二是处理都是在开花后马上进行,而‘阳光玫瑰’葡萄果实成熟期在花后90 d以上,很难检测到;另外植物激素的毒性一般都很低,有的低过了盐的毒性(食盐LD 50 为3750,TDZ LD 50 为4000,CPPU LD 50 为6810)。邱暑婷等 [12] 用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葡萄中18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时,在受检的20份样品中,仅有3份样品测得CPPU、脱落酸和GA 3 阳性,且浓度也非常低,分别为8.3 μg/kg、17.9 μg/kg、22.7 μg/kg,其余17份样品检测结果均低于检出限。可见,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上的正常使用是安全的。本文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上的安全使用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依据。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阳光玫瑰’葡萄冬果膨大效果的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