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篇之四 王朝猝亡

隋朝大運河的永濟渠一路修到幽州(現北京),目的是為了對付高句麗。開皇十八年(598年)由於倉促進軍和輕敵,隋朝對高句麗經歷了一次慘敗的遠征。隋煬帝為報此仇,於大業八年(612年)二月徵調一百一十三萬人馬,號稱二百萬大軍,加上超過兵員一倍的後勤部隊,花了四十天出動完畢。如此龐大的戰線,各方面軍的配合自然困難重重,而且由於是皇帝親征,任何軍務都要皇帝親自裁決,機動能力差。儘管一部分隋軍逼近高句麗都城平壤,但到了七月份還是被迫全線撤退。此役的結局十分慘烈,據說渡過遼水進入高句麗境內的隋軍共計三十萬五千人,最後回去的僅僅兩千七百人。在這個過程中,隋朝軍隊的主體——府兵——陷入了機能不全的狀態。

隋篇之四 王朝猝亡

然而,煬帝還不死心,於次年發動了第二次遠征,這次以新兵種“驍果”取代嚴重缺員的府兵。可是在征伐期間,楊素的兒子楊玄感造反,煬帝被迫回師平叛。大業十年(614年),煬帝再次悍然決定遠征高句麗,戰爭期間逃兵不斷。這次高句麗苦於長期戰事,國力極度消耗,提出了求和請降,煬帝便順勢找了個臺階,撤軍了。三次不成功的高句麗遠征縮短了隋朝的壽命,也將煬帝的東亞擴張政策暴露於天下。東征軍途徑的中原、華北一帶,是逃兵最多的地方,成為隋末暴亂的溫床。

隋篇之四 王朝猝亡

但從討伐高句麗的初始策劃者是生性謹慎的隋文帝這個角度來考慮,出兵高句麗的原因似乎也是複雜的。強大的高句麗對隋朝東北邊疆的威脅是最受承認的直接原因。中國長達四百年的分裂給高句麗的崛起以寬鬆的國際環境,統一的隋朝對高句麗而言無疑是鴨梨山大的超級大國,高句麗沒有能力讓中國重新分裂,只能靠侵犯遼西來削弱隋朝的優勢。另一方面,朝鮮半島上面臨高句麗壓力的百濟、新羅的求援則是受到承認的一大誘因。此外還可以考慮的原因是,當年隋文帝吞併南朝陳,是抱著天下一統、將南朝納入統治範圍的心態,所以不允許將士殺掠。自古以來,鼓勵將士奮勇殺敵最省錢的承諾就是默許他們戰勝之後自由掠奪被佔領區,將征服的土地封給有功之臣。據說隋文帝的上述政策和後來的財政縮減已經引起了軍方的不滿,而高句麗對於隋朝而言並不是要納入統治範圍的地區,所以隨意殺掠和分封是可以接受的。故而,遠征高句麗可以看做是為了安撫隋朝人數龐大的軍方的一種策略

在繁華的虛像和宏大的行動底下,社會不滿情緒一直在不斷積蓄,隨時爆發。大業六年(610年)正月初一,一群信奉“彌勒佛”的人出現在洛陽皇城的端門前,趁門衛低頭之際發動突襲,宣佈起事,這就是著名的彌勒教之亂的發端。反隋的叛亂從煬帝第一次高句麗遠征就開始激化了,以楊玄感之亂為契機迅速發展,波及了除四川以外的全國,僅文獻中能確認的反叛集團就有兩百多個,最後發展為十幾個主要集團。雖然說最終的結果是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動亂,但只要我們承認煬帝並沒有脫離隋朝的基本政治路線,那麼這些動亂即使直接出自於煬帝的“暴政”,其根本原因還是針對整個隋朝,甚至可以說

是南北朝以來積蓄在底層民眾內心的各種矛盾的一次大爆發,故僅以煬帝一朝來解釋隋末動亂是沒有說服力的

隋篇之四 王朝猝亡

而我們的隋煬帝,本來是個意氣風發的少年郎,不到二十歲的時候率領五十多萬大軍不出月餘平定江南,雖然增長了他的威望,實現了他父親培養兒子的想法,但也難免讓他心生驕縱,認為天底下的事情無非這麼簡單,還能難得過一統天下不成。這種人,一旦他身處逆境,就容易心灰意懶、逃避現實,換句話說,就是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所以,當煬帝經歷三次高句麗遠征失敗後,又去了北方巡幸,結果被突厥包圍於雁門,九死一生逃脫。此後,心灰意冷的煬帝無心政治,移居江都後更是不聞政事,整天紙醉金迷,聽不得任何不利的消息,以致於李淵入長安立其子楊侑為帝,而尊其為太上皇時,他竟然毫無行動反應。一個帝王自我麻醉到如此,結局也是可知的。大業十四年(618年)三月,謀求北歸不成的宇文化及看清了隋煬帝的結局,乾脆發動政變,煬帝被弒,死在了他一生憧憬的江南,享年五十。

隋篇之四 王朝猝亡

但不得不說,楊廣這輩子不虧,他做了歷代皇帝想做卻做不到的很多事情,他的功業彪炳千秋,一直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夢魘,李世民一輩子活在楊廣千秋功業的陰影之下

隋朝與唐朝的關係,猶如秦朝與漢朝的關係。本號將中國封建王朝的政治形態劃分為個階段,以代表性王朝來命名,即秦漢帝國、唐宋帝國、明清帝國。當然你可以說在此之前還有個古老的商周帝國,但那畢竟的上古文明,可比性較小。後三個帝國都是在原先政治秩序大崩潰,經歷一段政治動亂之後,中國智慧所創新的下一代政治形態。而在秦漢帝國和唐宋帝國的進程中,都經歷了一個創始的短命朝代,而後一個發揚光大的長命且有盛世功業的王朝。

隋朝和秦朝一樣,都是具有先行試驗性的朝代,而在它們的基礎上才產生了漢唐盛世。漢承秦制,而唐朝的制度也走不出隋朝兩代皇帝制定的框框。所以說,毋寧將短命的隋朝看作和秦朝一樣恢弘而有創造性的時代,秦朝享有如何崇高的美譽,都可以將隋朝提升到同等高度上

隋篇之四 王朝猝亡

在我們觀看《長安十二時辰》,歌頌盛唐氣魄的時候,請向其奠基者,大隋王朝文帝楊堅和煬帝楊廣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