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學會配置全家保險】(第二課·中)

昨天,我們【3天學會配置全家保險】系列第一課帶大家初步瞭解了為什麼要配置保險,可以點以下鏈接複習一下↓↓↓

今天,第二課將教會大家根據自己的家庭財務狀況,配置足額保障!由於篇幅有限,同樣是分上·中·下三篇來講解。


設置受益人分配計劃

請大家特別關注一點,設置受益人分配計劃。

要知道,如果不指定受益人,被保險人的身故保險金,將會作為被保險人的遺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進行分配。這很有可能會導致原本和氣的家庭反目互不相認。我們強烈建議指定壽險受益人以及保額,來明確保障如何分配。

王先生購買的200萬壽險,建議可以設置受益人配置保額的規劃如下:

幫助償還家庭還貸127萬*66%,設置王太太受益約85萬;

承擔父母贍養費用12萬,可以略微提高一些,設置父母受益約15萬,

王先生孩子養育支出與日常生活支出需要支付150萬*66%,約100萬,可以簡單平均分攤給兩個孩子,設置每個孩子受益50萬。

到這裡,壽險的配置才算完成了。

意外險配置

夫妻兩人時不時需要出差,還可以額外購買一份意外險搭配意外醫療作為補充,這個可以看具體心理需求。一般50萬元的意外作主險,再搭配意外醫療就足夠了

以上所有提到的保額計算方法與公式,都是一個推薦建議。大家需要根據各自家庭需要,適度調整。比如說,有些家庭夫妻雙方的父母老人,退休後沒有固定收入,這個情況下,每個月應該預留2-3000元的生活費用,再乘以老人們到90歲甚至到100歲的年數,作為壽險保額中父母受益人計劃的配置保額。


配置合理的保費預算

知道自己有多少的保費預算是保險規劃非常重要的一步!

清楚自己的保費預算,能讓你在琳琅滿目的保障方案間更精準快速的評估、取捨。

繼續用王先生一家的案例,分為三部分講解,第一部分,讓大家瞭解合理保費預算佔比計算方法; 第二部分,如何生成三套保障充足度不同的保障規劃方案; 最後,如何從中選出平衡保障充足、性價比的最優方案。


雙十原則真的適合我嗎?

保險行業有個傳統的配置建議叫“雙十原則"。“雙十原則” 中第一個10的意思是保費預算應該是家庭收入的10%; 第二個10,指保額要達到家庭收入的10倍。

但不建議大家通過雙十原則,這個概括性的規劃通則去規劃保費預算及保額。“雙十原則"並不適合所有家庭,每個家庭年收入水平不同,扣除必要支出後的結餘所剩比例差異很大,所以不論收入高低都是以10%收入作為保費預算的邏輯並不是當。

保額的配置也非常個性化,因人而異,家庭階段的不同、收入不同,都是影響保額及決定如何規劃保險產品的關鍵因素,並不是家庭收入10倍可以簡單設置的。


合理的保費預算/收入比例

保費佔收入的比例不是個定值,是應該隨著家庭可支配收入高低相應變化的,我們根據數百萬用戶的經驗,整理了不同的合理保費佔比。具體請參看下面保費合理佔比速查表

【3天學會配置全家保險】(第二課·中)

可以看到保費佔所得的比例分為主要的三個階段,先升後降。

接下來,針對這幾類典型的家庭,帶大家實際計算一下適合的保費預算:

A類家庭,起步家庭,收入約在5- 25萬元。

以年收入10萬為例,家庭必須支出包含,房租(2,000)、伙食(1,500)、水電及雜費等(500)全年約5萬元支出,加上子女教育及其他額外開支基本需要2W,此類家庭扣除支出後全年約剩3萬,這部分錢需應用於儲蓄、醫療、贍養父母等等,以合理保費佔比估計,保費約佔年收入的6%即6,000元,即為扣除支出後結餘的1/5,壓力適中。

B類家庭,成長中家庭。這類家庭的年收入在25萬元-40萬元區間。

以年收入30萬元的家庭為例,此類用戶收入上升較快,以合理保費佔比估計,保費約佔年收入的10%,也就是3萬元。此類薪資家庭基本開支大,但相對於收入扣除支出後的所得結餘仍較為充足,房貸(5,000/月)、伙食(3,000/月)、水電及雜費(1500/月)等全年約10萬元支出,加上子女教育及其他額外開支基本需要5萬元,剩下的結餘約15萬元。保費約佔扣除支出結餘的1/5,壓力適中。

所以,我們會說雙十原則中“家庭保費是家庭收入的10%”有一定道理,但是非常機械,因為它確實適合收入在25萬元到40萬元之間的家庭,而對於其他收入的家庭並不合適。

C類家庭,成熟的家庭。當家庭年收入超過40萬元以上時,合理保費預算佔比佔比又開始逐步下降了。

以年收入50萬元的家庭為例,以合理保費佔比估計,保費約佔年收入的9%,也就是4.5萬元。達到50萬後佔比還可以繼續適當下降。因為此類家庭不須要用收入的10%就已經可以購買到足夠完善的核心保障,不須要一昧的擴大保費支出,保障夠即可。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