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在位的功過淺析(個人觀點)

​​秦始皇在位的37年(前246年-前210年),是中國由春秋戰國分裂,走向統一,又由統一而至分裂的歷史時期,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履至尊而制六合”,最終在三十九歲的時候,七國歸於一統,秦王政成為帝王。

1.秦王嬴政在位的前九年(246BC-238BC),可以說沒有任何的權力可言,朝政大權掌握在呂不韋手中。雖然呂不韋私生活很亂(大家都懂的),可是在執政能力方面依然是一把好手。此時的嬴政如果有什麼異動,也只有在暗中進行。

2.秦王嬴政在位第十年到第十二年(237BC-235BC),這三年屬於秦王嬴政掌權的過渡期,秦王嬴政在這一時期對歷史的貢獻是將中央集權提到了“國家執政形式”的高度,將孝文王嬴柱、莊襄王嬴子楚時代的那種相權獨大的局面徹底逆轉。嬴政利用嫪毐之亂除掉了呂不韋,重新掌握了政權。

3.秦王嬴政在位的第十二年到第十六年(235BC—231BC),嬴政通過最後一次對東方六國的削弱(對韓國的削弱、授意李斯對韓非囚殺等舉動),完成了秦國一統六國的“預備戰”。

4.秦王嬴政在位的第十七年到第二十六年(230BC-221BC),秦王嬴政派遣將領花費十年時間,依次消滅了韓、魏、趙、楚、燕(代)、齊,完成統一。這十年,使中原重歸一統,中原將不再是一盤散沙、各自為政,而是統一為一體的國家。

5.始皇嬴政在位的第二十六年到第三十一年(221BC-216BC),為了建設一個強大的秦朝,秦始皇:

A.確立了“皇帝制度”、“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完善了“郡縣制度”,統一文字、車軌和度量衡,命令蒙恬北擊匈奴,修築了萬里長城;

B.征伐西南夷,設立桂林象郡,把南部疆界拓展到了今天的廣東廣西;

C.“南取百越之君”,將領土的南界擴展到越南的北部;

D.修築“五尺道”、“馳道”、“直道”,修“靈渠”。

這一時期的秦始皇對於中國歷史的影響極大:

利:①秦始皇建立了延續中國歷史2132年的“皇帝制度”和“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建立了1604年的“丞相制度”,秦始皇完善的“郡縣制度”更成為了現代“縣制”的雛形。

②秦始皇命令蒙恬北擊匈奴,維護了秦朝統一和領土完整,使老上、軍臣、頭曼三代單于不敢窺測中原。

③秦始皇遣將征討西南夷,使“百越之君,俯首繫頸,委命下吏”,將秦朝南部疆界達到了現代中國沒有到達的越南北部,可以說以後的歷代王朝無論興盛還是衰敗,都能保證東南地區不丟失,這都是秦始皇執政早期的功勞。

弊:①任何制度行之千年之後,都不可避免的走向極端,秦始皇建立的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最後終於爆發了“君相權力之爭”,失敗的一方(丞相制度)被永久的廢除了,勝利的一方也因為過於頑固,直接導致“改革失敗”,並且和“皇帝制度”一起下地獄了。

②修築長城、“馳道”、“直道”、“五尺道”,甚至是征伐“西南夷”和“百越部族”,都是需要人力或者說是流血死亡的。無休止的徵稅和力役已經讓臣民苦不堪言了,發動統一戰爭、修築“工事”,可以說臣民的憤怒和不滿接近飽和了。

③秦始皇實行一刀切的“郡縣制”,忽略了東方六國還有強大的“分封制”社會基礎,因此秦朝實行郡縣制是缺少過渡階段的。

6.始皇嬴政在位的第三十二年到第三十七年(215BC—210BC),這五年是秦始皇“作死”(由勵精圖治走向毀滅墮落)的時段。

A.從215年的東巡開始,秦始皇變成了好大喜功之輩。

B.修築琅琊臺、阿房宮,勞民傷財,更助長貪汙之風(官吏從中吃拿卡要)。

C.求仙問藥(丹藥),甚至服食仙丹,對秦始皇的身體是一種損傷。

D.焚燒詩書,造成文化上面損失,許多名貴的文獻,都在這場浩劫中消失了。

E.貶黜長子,實乃不智,長君在位,國不會大亂;幼子竊位,恐為所間。

F.嚴刑峻法為最後導火索。若始皇在世,秦國尚可保全;若始皇不在,國家必將震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