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華夏”代指中國的緣由

“華夏”的說法產生自夏朝,當時禹的兒子啟建立了中國第個奴隸制王朝——夏, 於是當時的夏朝人形成了一個籠統的“夏族”概念,也稱“華族”或者“華夏族”。“夏”,是廣大的意思;“華”是“花”的衍變,與古人對花的崇拜有關,為美麗之意。“華大而美麗的地方。“華夏族”的概念剛產生時人們對自己的這種種族認同感並不強烈。


淺析“華夏”代指中國的緣由

四夷圖


到周代時,相對於夷族,周人不僅擁有了明顯先進的物質文明,而且因周公制定了禮樂制度而在文化.上也明顯區分於四夷。於是人們便產生了一種優越感,進而產生族群認同感,“華夏族” 的觀念開始深入人心。


淺析“華夏”代指中國的緣由

《左氏春秋》


《春秋左氏傳》孔穎達疏:“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可見,“華夏”在當時除了作為中原民族與四夷的在種族上的區分之外,還包含了一種區分先進文明與落後文明的內涵,類似於現在的“發達地區”與“落後地區”的區分。而正如同“落後地區”可以通過“苦千二十年,向先進省份看齊”的精神追上“發達地區”一樣,蠻夷也可以通過逐漸的文明化而躋身於“華夏族”。比如位於西部的秦國本屬於西戎之列,到戰國時則成了華夏諸邦中最強大的諸侯國;而南方的楚國,本被中原諸國視為“南蠻”之邦,詩人屈原曾為自己的“蠻夷”身份感到苦惱。


淺析“華夏”代指中國的緣由

楚國區位圖

但到戰國時,楚國已挺起腰桿,以“華夏”自居了。事實上,整個春秋時期,四夷的華夏化是整個時代的基本旋律之一。而後來的歷代都存在著漢族人擴張到蠻夷之地並同化蠻夷或者蠻夷遷居漢人居住區並被同化的現象,因此可以說華夏族就是中原民族與四周夷族不斷融合而形成的。因為漢代的強盛,人們便將華夏民族稱為漢族。但在古代早期文獻中,經常以“華夏”代指“中國”,因此後世的人們還經常以華夏代指中國。

注:更多歷史常識請關注瞭解,本文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