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中国首季经济释放长期向好韧性


“新冠肺炎疫情虽然给经济运行带来明显影响,但我国经济有巨大的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面对疫情冲击,党中央科学判断,道出中国经济化危为机、长期向好的韧性。如今,长期向好的韧性正通过中国首季经济强劲释放。

观点|中国首季经济释放长期向好韧性

长期向好韧性是疫情阻挡不了发展的脚步,生机活力无限。数据显示,全国除湖北外的规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超95%,中小企业复工率超70%。全国重点外贸企业已基本复工,产能恢复率超过70%的重点外贸企业占比已达7成。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复工率超过99%,餐饮、住宿、家政等企业的复工率分别达到80%、60%和40%。透过灯光正在亮起来、交通正在忙起来、耕地正在绿起来,我们能感受到即使面对疫情严重冲击,中国经济在这个春天依然充满生机活力,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寒意,中国经济犹如一趟开往春天的列车,冰雪总会消融,春天终将到来。这就是中国经济强劲的韧性所在。

长期向好韧性是冲破消费领域能否承受冲击的担忧,线上消费等爆发式增长。不免有人担心,疫情影响下,餐饮、旅游、汽车等消费被抑制,消费领域能否承受冲击?而事实是,虽然疫情对传统消费造成较大冲击,但线上消费等爆发式增长。国家统计局专家初步估算,被疫情抑制的消费需求约1.5万亿元,有望在疫情结束后逐步释放,出现消费回补甚至报复性反弹。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超40万亿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强大的国内市场,是中国经济的活力之源,这就是中国经济强劲的韧性所在。

长期向好韧性是多举措“补血”“减负”“拓空间”,前行总是充满信心和力量。多措并举,让“饭碗”端稳端好,纾困解难,稳住外贸基本盘,深挖潜力,积极有效扩大内需,加强调控,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要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部署,意味着下一步宏观调控政策将更加有力有效。关键时期,需要关键举措,从政策举措的有力应对中,我们更加坚信“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对前行充满信心。

越是困难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触摸首季中国经济,就是触摸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更加坚定发展信心。只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克难攻坚,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化危为机,最终战胜疫情,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大进步。(本文首发中国吉林网长白时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