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不起”的漢代皇帝

文章轉自《看歷史》 作者:李曉巧


人有生必有死。漢朝皇帝承襲秦制,在位的時候就著手建造陵室。

“死不起”的漢代皇帝

恢弘大氣的漢陵地宮

漢朝早期,每個皇帝所安葬的陵皇旁邊都要新建一個城市, 設置令.丞、尉一整套建制,由負責陵室的官員來守護、管理。比如漢高祖劉邦的“長陵”,在長安北面40公里外,本來那裡是一片荒地,因為劉邦要安葬在那裡,就成為一個縣,歸京師直轄。
秦始皇驪山陵塞的奢侈是古今聞名的,而漢武帝的陵堂規模也不小,不僅隨葬有無數的金錢。財物和精雕細琢的鳥獸、魚整等一百九十多件價值連城的雕件,還把在世時使喚的數千名宮女都安置在他的陵園裡繼續“伺候”。
漢成帝在位時,起初建造的是“初陵”,負責皇家造陵的工匠忙活了幾年。公元前20年,成帝又看上“霸陵”南面的一塊地,就把“初陵”工程停了,開始在“霸陵”以南重新建造他的陵基,名之為“昌陵”。這個陵皇花去了一百多億錢,卻連寢宮的寢殿和警衛殿[ ]都還沒有造成,“天下虛耗, 百姓疲勞”-皇帝真是 "死不起”啊!大臣紛紛上書勸止,漢成帝只好作罷。駕崩後葬在了規模相對較小的“延陵”,也就是原來的“初陵”。那時心血來潮興建的“昌陵”成了爛尾工程,百餘億錢財以及數萬民夫五年的血汗付之東流。


到了東漢,國力與財力都難以與西漢相比,加上光武帝劉秀親歷西漢亂世,相對來說,是個儉約樸素.知民疾苦的皇帝。劉秀在世時還告誡皇子和大臣們:遠古時代的帝王窒葬,都是用一些泥瓦器、 陶土俑.木製車駕和茅草搭建的馬匹來隨葬的,值得後世帝王好好學習。光武帝去世後,儉樸薄葬,他的兒子孝明帝、孫子章帝也都是薄葬。

“死不起”的漢代皇帝

實際上,建造規模越是宏大、隨葬財物越是珍貴的皇陵,被盜的可能性就越大。漢武帝的侄孫廣川王就是個公開的挖窟大盜,他不像如今的小盜毫賊們鬼鬼祟祟地用個洛陽鏟去搗鼓,那傢伙膽大包天,他帶領著大批兵丁在自己的屬國裡,-個接-個地挖那些名 氣大的君王的陵墓。他不僅把基裡的珍貴寶物據為己有,還挖出富主屍體、骨架拋露野外。 具有喜劇色彩的是,碰到那些富葬簡陋,又沒有什麼隨葬品的亳穴,他反而是秋毫無犯,真可謂是“盜亦有道”
據說,西漢末年天下大亂,赤眉軍打進京師長安後,也是到處挖財寶,- 聽說哪個陵基裡有金銀財寶,就蜂擁而至, 把京師附近有名陵基裡的財寶掘了個一千二淨,唯獨漢文帝的“霸陵”沒有遭到挖掘,因為“霸陵”裡沒有什麼金銀財寶,所以懶得動手。
正所謂“使其中有可欲,雖銅南山猶有隙”,陵堂著華,隨葬品豐厚,即使窟葬再嚴實堅固,也會被人覬覦,遺禍於後。所以,即便按照傳統觀念亡者應“入土為安”的說法,奢華墓葬也不是件可取之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