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和親”

漢代,節烈觀尚未形成,很多公主都改嫁過,到東漢,光武帝還張羅姐妹改嫁的事。並不像後來的漢人,以為改嫁是很丟人的事。兩漢的很多公主、皇后,都有再嫁史。後來的文人,替昭君不平,以為是被迫改嫁,心裡不願。其實大不然,此時的昭君,已是政治家身份,她是在為和平盡力一爭,併成功了,該賀之才對。再嫁也沒什麼丟人,昭君與新單于更恩愛,後來還把女兒送回漢。昭君是以元帝之女的名義出嫁的,送女兒回來看看姥姥(孝元太后),很是應該,象親戚一樣來往,多了,雙方就更能走向溶和,遠離戰爭。很久以後,漢政府對兇奴各政治派系的立場態度,往往以“其妻,昭君女”為標準。與昭君有血緣或姻親關係的兇奴政治人物,總是被漢政府認為是比較可靠的。這說明,昭君在那邊,是出了大力,最終,與昭君比較近的這一枝,完全漢化,農耕為生,不再劫掠。今天,這部份兇奴人的基因,已完全溶在漢族身上。昭君功在千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