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級倒數第一到高考狀元,學霸自述:逆風翻盤全靠這三點

2014年,作為"萬年倒數第一"的朵悅在高考這場戰役中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以山西省高考狀元的身份成功考入北京大學,成為了北大中文系的一名學生。

和傳統意義上那些"每次考試考高分、拿獎拿到手軟"的學霸不同的是,朵悅其實是一個"後來居上的學霸"

畢竟高一時,她還是一個物理只能考59分、上課睡覺、沉迷手機、曠課逃學的"問題少年",素有"萬年倒數第一"之稱。

從年級倒數第一到高考狀元,學霸自述:逆風翻盤全靠這三點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要感嘆了:"What?這樣都可以!要是從中上游逆襲為狀元,那還可以理解,但要是從年級倒數第一逆襲為狀元,這跨度也太大了吧,簡直就是一個奇蹟啊!"

其實,奇蹟發生的原因也很簡單――朵悅後來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三個學習方法,否則的話,她可能還是那個自怨自艾的小女生,更別提考上北大了。

至於是哪三點呢?一起來看看吧!

一、"艾賓浩斯記憶曲線"記憶法

對於朵悅而言,自己的底子實在是太差了,要想趕超其他同學,除了努力還不夠,還得提高學習效率。經過大量的理論與實踐,她終於找到了一種高效的記憶方法――艾賓浩斯記憶曲線法!

結合人腦的記憶規律,她為自己做出了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以記英語單詞為例:

從年級倒數第一到高考狀元,學霸自述:逆風翻盤全靠這三點

她把3天作為一個學習週期,平均每一天要背三個單元(30~50個)的單詞。

*第一天:背完第一遍之後,間隔1.5h的時間去背下一遍,一天總共需要背8次。

*第二天:在複習前三單元的基礎之上(依舊是間隔1.5h背一次,循環4次即可),還需背誦新單詞(和第一天記憶規律相同)。

*第三天:複習前六單元基礎之上(1~3單元:循環2次;4~6單元:循環4次),繼續背誦三個單元的新單詞。

這樣的話,一組單詞在三天之內就可以循環記憶14次,不僅不用走進"背了忘、忘了背"的死衚衕,還很容易達到"單詞過目不忘"的效果。

此外,就其他學科而言,朵悅也是利用類似的方法去制定時間規劃表,以適應大腦的遺忘規律。

從年級倒數第一到高考狀元,學霸自述:逆風翻盤全靠這三點

二、從後向前背書,巧妙利用"逆向思維"

大多數人在學習知識的時候,一般都是按照"從前向後"的順序來進行的,但朵悅卻在此基礎之上,外加了"從後向前"這一內容。

在她看來,若學習的時候,採用正向背書這一方法,更多的是起到加深知識點印象的作用;

但若是從課本的最後一頁往前翻,即"倒著學習",不僅能激發大腦對舊知識的理解,還能"倒背而知新",發現知識的"新大陸"。

從年級倒數第一到高考狀元,學霸自述:逆風翻盤全靠這三點

三、重視錯題的整理

俗話說得好:"錯誤是正確的先導,錯誤是通向成功的階梯"。為了能夠將錯題整理到位,朵悅提出了"錯題四部曲",具體如下:

第一步:錯題還原。回到當時的解題場景,找出自己的丟分原因――記憶問題(知識點掌握不牢)、心態問題(緊張、馬虎大意)、思路問題(解題技巧)。

第二步:分門別類採取方案。

1)針對概念性錯題,要及時迴歸課本。並找到知識點的最初始來源(精確到哪一章哪一節哪一頁上的具體知識點)。

2)針對思路不清的錯題,要精準識別解題技巧。除了用常規方法解題以外,還要尋求每道題目的"特殊性",用專門適用於該題的方法來解題。

3)針對"心態型"問題,不僅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還要在課下大量做題。達到一種上了考場後"臨危不懼"的狀態。

第三步:"從細節到整體,從單一到全局",巧妙利用"數字分析法"統計錯題。把自己總是出錯的題目"揪出來",並進行錯題頻率統計,課下進行專項訓練。

第四步:有規律翻閱錯題集。小考(週考、月考)前翻閱本月整理錯題,大考(期中、期末)前翻閱本學期整理錯題,從而利用錯題來鞏固自己的知識體系。



朵悅曾說:"要學會珍惜苦難,並把它們變成寶貴的回憶,而不是沉溺其中無法自拔"

同樣的,希望大家也能夠記住這句話,並不斷地勉勵自己:即使如今成績差也沒關係,相信經過一番努力,一定會有所進步!

更多學霸學習方法、故事,點擊我的頭像,免費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