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光魁:整合行業資源,提升數字化供應鏈等核心能力

近日,由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主辦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互聯網經濟的影響”視頻研討會成功舉行。人民數據管理有限公司(國家大數據災備中心)總經理鄭光魁在會上做發言。

他指出,互聯網已成為發展數字經濟、豐富民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渠道,實體經濟與互聯網經濟之間融合互補、共同發展已經是大勢所趨,而此次疫情將會使得“數字鴻溝”加速填平。以下是發言全文:

非常感謝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的邀請,讓我有機會代表人民數據和大家一起探討“新冠肺炎疫情對互聯網經濟的影響”,分享我的觀點。

人民數據管理有限公司是人民日報、人民網旗下“黨管數據”的理論和實踐平臺,2018年9月與工信部聯合成立,主要是致力於構建全方位的大數據運營生態系統。人民數據作為大數據領域中的 “國家隊”,以承建國家大數據災備中心、國家應急數據中心、智慧黨建數據中心等國家大數據項目為契機,打造安全、高效、開放、共享的國家級大數據平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對經濟社會正常運轉帶來嚴重影響。回溯2003年“非典”,危機孕育了電商、在線支付和物流的起步,與危機相適應的治理措施為中國互聯網按下“加速鍵”,電子商務、電子支付獲得躍遷式發展機會,而這些行業也成為全新基礎設施,成為中國此後經濟增長的強勁引擎。可以說,“非典”被賦予了很多“時代轉折點”式的意義,有此前車之鑑,許多人也將當下的疫情危機,視為新一輪的機會。

對於互聯網行業和人民數據來說,疫情究竟意味著什麼?我認為,疫情既是“黑天鵝”,也是“白天鵝”。

首先體現在“互聯網+”G端的應用場景上。疫情為政務信息化和數字化提供了強大助推力。各地普遍運用電信、交通等大數據,加強疫情溯源和監測,支撐服務疫情態勢研判、疫情防控部署,大數據在應急管理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運用大數據防控疫情也是人民數據的責任擔當和職責所在,我們充分發揮大數據國家隊優勢,通過人民數據資產服務平臺研發了“戰‘疫’新動態·人民數據查”、“抗疫心理支撐系統”、“應急物資管理系統”等多項數字信息交互平臺。

其中,“戰‘疫’新動態·人民數據查”是疫情防控的監測平臺,依託我們所掌握的輿情大數據、電子圍欄、軌跡碰撞技術和我們2020年1月15日發射的“人民一號”衛星大數據,為國家衛健委、地方管理部門建立防控措施分析、疫情人員軌跡追蹤、疫情分佈與預測等功能,並對境內外全媒體實時採集分析,檢索響應速率平均1秒以內,先進的自然語言處理算法分詞準確率87%,實體識別準確率80%以上,能每秒預處理5000篇以上,自動聚類每秒3000篇以上,為各地政府及防控機構制定防疫措施、提供數據參考,方便普通公眾瞭解疫情變化。

最近,在中共中央部署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之後,“新基建”異常火爆。我認為,“新基建”將發揮頭雁效應,引領互聯網經濟、智能經濟前行。數據中心(IDC)作為“新基建”的一份子,也是人民數據佈局的主營業務之一,作為公司智能融合數據中心,構建了以互聯網行業、傳統企業、政府媒體、星空數據、一帶一路等全行業大數據,在疫情期間,人民數據IDC以北上廣深為核心快速佈局,建設私有網絡,助力人民戰“疫”。我們將積極落實中央會議精神,後續會在全國運營管理10萬個機櫃,推動我國“新基建”的快速有序健康發展,促進數字化建設!

我深刻感受到,隨著大數據、AI、5G和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逐步完善,各種成熟的、新興的政務模式會愈加體現出強大且靈活多變的適應力。比如智慧城市的建設,從當下看,通過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手段建設智慧城市,可以提前研判預警、有效防控疫情等問題,從長遠看,則可以全面促進城市治理升級、推動數字經濟發展。人民數據旗下黨政指揮系統,通過建設大數據平臺,將數據和政務有效融合,使政務數據更加便捷、高效地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助力政務服務升級和智慧城市建設。

其次,疫情使電子商務等“互聯網+”C端場景再逢新機遇。疫情期間,家庭重新成為最重要的消費場景,催生了“宅經濟”,線上餐飲、網絡影視、問診和快遞大放異彩。根據人民數據和中國移動互聯網數據庫分析,2020年春節移動購物行業的日均活躍用戶規模,由2019年的2.94億增長為3.37億,漲幅近15%;有十餘家互聯網醫療平臺推出在線問診專頁,200多家公立醫院開展新冠肺炎免費互聯網診療或線上諮詢,服務近千萬人次,好大夫全天在線問診量約20萬。網絡購物、視頻等應用成為理想選擇,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電商的滲透率,進一步強化了線上消費習慣。

此外,還體現在“互聯網+”B端應用領域。在線教育、移動辦公迎來新的發展風口。受疫情持續發展的影響,開學、復工推遲,工作、學習等場景實現了線下至線上的轉移。據人民數據統計:2020年新春期間中國遠程辦公企業規模超過1800萬家,遠程辦公人員超過3億人;全國約300個城市、5000萬中小學生開設“在線課堂”。疫情使得企業和社會對於產業數字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完成了認知上的革新。產業數字化幫助人們遠程協作,加強生產管理的精確性,整體而言會更加有利於工業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的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可以看出,互聯網已成為發展數字經濟、豐富民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渠道,實體經濟與互聯網經濟之間融合互補、共同發展已經是大勢所趨,而此次疫情將會使得“數字鴻溝”加速填平。預計疫情過後,各地會大力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特別是藉助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賦能社會治理分眾化、精準化,提升公共危機的預警能力。同時,娛樂業的在線化、利用物聯網的居家健康檢測和聯網診斷、供應鏈的在線化和數據化也將成為潮流。

疫情還會對互聯網行業帶來哪些衝擊?

我認為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對互聯網企業的人力資源有一定影響。部分小型互聯網企業可能會面臨一定的經營壓力,同時疫情對於互聯網企業的人員流動和就業也會產生一定影響,一些員工返崗會比較困難。

二是對線下支付場景的影響。

對於線下掃碼支付而言,一季度掃碼支付市場環比增速會出現明顯下降。但對於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而言,除線下消費外的各支付場景受疫情影響較小,行業已經進入平穩發展階段,預計市場規模保持穩定但增速放緩。

三是對電商物流的影響。疫情爆發以來,電商網購和電商物流第一時間受到各方關注,一方面大量的生活消費品和醫護用品需求激增,一方面快遞物流又面臨疫情管控和春運的雙重壓力,倉儲和配送運作難度倍增。

整體而言,疫情之下,互聯網經濟成為發展新亮點,互聯網行業面臨的衝擊影響較小。互聯網經濟不僅代表一種新的生產力,也代表一種新的生產關係。如何避免互聯網企業的強勁增長成為“曇花一現”?我認為關鍵還是要重視整合行業資源,避免粗放式擴張,持續提升服務品質,通過優質服務保持客戶“黏性”,把數字化供應鏈等核心能力進一步對外開放,讓這個春天成為產業互聯網高速成長的新起點,為更多行業數字化升級提供有效支持和路徑。

另外,企業要不斷創新運營模式,打造新的競爭優勢。“共享員工”等新的共享經濟、創新經濟模式,給未來企業運營帶來了更多可能性。如何讓這些新模式成為統籌整合社會協作網絡、大幅提升生產效率的法寶,而非披著“共享”“創新”外套的泡沫,是未來互聯網企業打造競爭力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最後,數字出行、電子商務等互聯網經濟,需要政府主導管理平臺、平臺管理服務端。建議在互聯網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各級政府把握數字經濟的發展趨勢,提高駕馭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能力。同時加強學習,懂得大數據,用好大數據,增強利用數據推進各項工作的本領,不斷提高對大數據發展規律的把握能力。

丘吉爾曾說,不要浪費一場危機。歷史告訴我們,挑戰通常與機遇並存,疫情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互聯網經濟的發展,也為前沿科技的產業落地發展提供了機遇。恢復經濟社會秩序,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當下我們的著力點。數字時代已經來臨,我代表人民數據,願與大家一起只爭朝夕、精誠合作,通過“互聯網+”助力數字中國建設。

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