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栽培紫背天葵?

黃曉紅果果


紫背天葵在農村地區也叫三七草、木耳菜等,主要吃它的葉片與嫩梢,具有很高的營養。紫背天葵栽培比較容易,採摘的時間比較長,很多的農民開始種植這種特色的蔬菜。

一、紫背天葵的生長特點

① 生長特點:紫背天葵的根比較粗,在土壤伸展的範圍較深,達到了30釐米,根系生長在莖的下面,用來吸收和貯存養分。若是根系較少,吸收養分的能力有限,杆莖就不能分櫱出新的植株,影響產量。杆莖上面有4~5片葉子,葉片之間的節間有2~3釐米,葉片長8~10釐米,邊緣有鋸齒。生長一段時間,到了秋季就會開出黃色的花,果實比較瘦小。

② 生長環境:紫背天葵適合生長的溫度是20~25度,具有耐熱和耐低溫的特點,在34度高溫時,也可以生長,溫度在5度以上時,就不會發生凍傷,但是在霜凍的氣候下,就會影響生長。生長期間,要有足夠的光照,光照不足,植株生長不夠健壯,全年的日照時間要達到1600~1800小時。通常在8月份的時候就開始發芽、9月份開始抽薹,接著就開花,喜歡在溫潤的土壤裡生長,對肥力沒什麼要求,可以給種植戶節約不少肥料。

二、紫背天葵的品種類型

栽培紫背天葵可以選擇紅葉與紫莖綠葉品種,紅葉品種的葉片背面和莖都是紫紅色,新長出來的葉片也是紫紅色,慢慢生長後,葉片就會變成綠色。紅葉品種根據葉片的大小,又可以分為大葉品種和小葉品種,比較耐低溫,適合在寒冷氣候的地區栽培。紫莖綠葉品種,它的莖是紫色,而且節間比較短,分枝的能力比紅葉品種要差一些,它的葉片是橢圓形,有一些茸毛,可以耐高溫。

三、紫背天葵的繁殖方法

① 扦插繁殖:紫背天葵的節間容易長根,利用扦插的方式比較容易存活,農民種植過程中,大多會採用這種方式,扦插的時間可以選在春季和秋季進行。首先要剪取扦插苗,選擇比較健壯棵苗,將生長的枝條剪下來,長度保持6~8釐米,若是枝條比較長,可以剪成2~3段,把下面的葉片摘掉。扦插苗準備好以後,可以插在苗床的土壤裡,苗床的土壤用沙土和田土各一半的比例配製,不用添加肥料。扦插到土壤的深度保持2/3,株距保持8釐米X8釐米,之後蓋上細土澆水,用塑料薄膜覆蓋保溫。在苗床培育時,將溫度保持在20~24度,溼度適應,大約2周的時間就可以成活。

② 種子繁殖:紫背天葵在繁殖時,有一個特點是用無性繁殖時,容易發生病毒病,葉片會產生病斑,影響生長。而用種子繁殖,培育出的幼苗就可以避免病毒病的侵擾,成為脫毒苗,可以彌補扦插繁殖的缺點。在播種之前,先將種子在太陽下曬2天,再放到高錳酸鉀溶液裡進行消毒,將耕翻的土壤裡施入少量腐熟的農家肥,耙平用來播種。將苗床按每株10釐米的距離挖溝,撒入種子蓋1釐米厚的表土,澆少量的水蓋上薄膜,10天之後就可以出苗,等苗長到14釐米時就可以定植。

四、紫背天葵定植

① 整地施肥:紫背天葵的生長期比較長,在定植之前,就要給地塊施加足夠的基肥。先把土地耕翻,曬幾天保持透氣性,每畝地施腐熟的農家肥2000~2500公斤,磷肥10公斤,鉀肥8公斤,與土壤混合以後做成高畦。

③ 栽培要點:露天栽培,一般是在5月下旬,定植的密度可以根據品種的生長期來定,生長期長一些的品種,定植的密度就要稀一些。紫背天葵的葉片比較長,而且是直立生長,一畝地適宜的種植密度保持在4000株比較合適,株距28~30釐米、行距32~36釐米。

③ 水肥管理:定植十天幼苗存活以後,應該追施農家肥1000公斤,尿素10公斤來提苗,生長中期要追施1500~2000公斤有機肥、磷肥20~25公斤、尿素25~30公斤、鉀肥20~25公斤。澆水的時候,保持土壤溼潤即可。

五、栽培期間的病蟲害防治

紫背天葵具有較強的抗病能力,地裡保持通風透氣,基本很少發生病蟲害,但在大面積的種植規模下,偶爾還會受到蟲害的侵襲。

① 農業防治:採取扦插繁殖時,挑選無病健康的植株,或者是用種子繁殖,培育期間,保持良好的生長環境,提高幼苗的抵抗力。定植時,用高畦栽培並鋪上地膜,施加適量的磷肥和鉀肥。

② 藥物防治:紫背天葵發生根腐病,可以用多菌靈溶液進行灌根,一個星期灌一次,連續三次。炭疽病、菌核病、病毒病等可以用代森錳鋅溶液在發病初期的時候進行噴灑,噴2~3次。對於夜蛾、蚜蟲、葉蠅等蟲害,可以用菊酯類、吡蟲啉等溶液進行噴灑防治。

小結:紫背天葵在定植以後,一個月就可以採收,7~15天採收一次,第一次採摘時,根部要保留2~3節促進新枝生長,採收的次數越多,分枝生長得也要多。採摘嫩莖時,過長會影響品質,過短會降低產量,要控制好採收標準。


農事隨談


你好,農學博士教種植 為您解答。紫背天葵,又常常被稱為紅背菜、紫背菜、血皮菜、觀音莧等,屬於菊科三七草屬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產地為我國的南部地區,在廣東、福建、江西等省份仍可以發現野生種群,在我國長期作為半馴化野菜進行栽培食用。

1、整地施肥

野生紫背天葵對土壤條件要求不是很嚴格,較為耐瘠薄幹旱,但採用人工栽培的方式,因為需要不斷採收幼嫩莖稍,對肥水需要量較多。為了獲優質高產,應該選擇排水通暢、疏鬆肥沃、保水保肥的微酸性壤土或砂壤土進行栽培。在定植以前,土壤要深耕,並結合翻地,一畝地施入充分腐熟有機肥2000-2500公斤,優質三元複合肥30-35公斤,土肥混勻,耙細整平,隨後作成連溝寬1-1.2米、高20-25釐米的深溝高畦,覆蓋地膜準備定植。

2、定植

在長江流域,大棚套小拱棚栽培的紫背天葵,可以在2月上中旬定植,單層大棚栽培,2月下旬到3月上旬進行定植,小拱棚栽培的紫背天葵,一般在3月中旬進行定植;而露地栽培,可以在4月上旬斷霜後進行定植。需要選擇晴天的下午進行。行距設置為30-35釐米,株距為25-30釐米,栽植以後,及時灌定根水,以利於緩苗活棵。

3、肥水管理

紫背天葵雖然耐貧瘠、耐乾旱,粗放管理也可以良好生長。但是,加強肥水管理,可以保證高產和優質。在生長期間,紫背天葵需氮肥最多,其次是鉀、磷肥,在栽培過程中,我們要注意施足基肥,以腐熟有機肥為宜。並適時追肥,每採收一次,就要施用尿素或複合肥,在追肥以後,應該及時澆水。整個生長過程,植株需水量均勻,澆水灌溉不適宜太多,土壤見幹見溼即可,在雨季的時候,我們需要注意排水防澇,同時結合澆水,還應及時中耕除草。

4、病蟲害防治

紫背天葵的抗性較強,病蟲害發生很少。但需要注意防治蚜蟲、紅蜘蛛、菜青蟲和小菜蛾等危害,一般可選用低毒殺蟲劑進行防治,在多雨季節,適量噴施保護性殺菌劑加以預防。在高溫、強光和乾旱,注意防治病毒病。

總結:紫背天葵的適應性極強,具有很高營養價值,是當前較為理想的營養保健蔬菜,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推廣價值。

[我是中國農業科學院的一名農學專業博士,點擊右上角可以關注我!每天更新農業種植知識,推廣植物高產技術,歡迎大家評批指正!]

農學博士教種植


【紫背天葵】是一種特色保健蔬菜,以嫩梢和幼葉供食用,含多種維生素和鈣、磷、鐵,特別富含黃酮甙,對人體有補血和保健作用,有特殊的香味。



紫背天葵是一種廣泛分佈於南方的食藥兼用的野菜品種,在我國長期作為半馴化野菜進行栽培。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一下紫背天葵及其栽培技術,以供廣大種植戶參考。

紫背天葵一般取其頂部10 cm左右的嫩梢作蔬菜食用,涼拌炒食、作湯或下火鍋等,其風味特別、口感潤滑,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還含有較多的黏液蛋白、必需氨基酸、多糖、黃酮、花青素、生物鹼等功能成分,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紫背天葵具有降血糖和血脂、調節免疫力、抗腫瘤、抗菌消炎、提高造血功能、抗氧化、抗衰老等多種保健功能,是近年來才開始興起的藥食同源蔬菜,有較好的市場應用前景,是一種值得發展推廣的高檔營養保健綠葉蔬菜。



品種類型:

目前我國各地栽培的紫背天葵品種大多為野生資源馴化而來,雖然有較好的營養食用和藥用保健價值,但由於在食用時略有土腥味一直未能普及推廣。近年來以紫背天葵為親本材料,與同屬的野菜(如白背天葵等)雜交,已培育出口感較好的品種,紫背天葵才成為大眾消費的蔬菜得以推廣。

生產上應選擇分枝強盛、抗逆抗病、適口性好且既耐高溫又較耐低溫的品種栽培,以保證四季生產週年供應。

根據植株莖葉顏色差別,紫背天葵又分為紫莖紅背葉種和紫莖綠背葉種兩大類。

1、紫莖紅背葉種 紫莖紅背葉種的天葵葉背、莖及新芽葉片均為紫紅色,隨著莖的成熟漸變成綠色。按照葉片大小紫莖紅背葉種天葵可分為小葉種天葵和大葉種天葵。小葉種葉片小,黏液少,節間長,較耐寒冷,適於冬季較為冷涼的區域栽培;大葉種葉大而細長,先端尖,黏液多,節間較長。

2、紫莖綠背葉種 紫莖綠背葉種的天葵下部莖稈呈淺紫紅色,節間短,分枝性少,葉小、橢圓形、先端漸尖,葉面及葉背深綠色,有短茸毛,黏液少,口感差,但較耐高溫、乾旱。

近年來白背天葵也逐步在生產中發展,其營養價值、栽培技術、消費特點與紫背天葵相似。白背天葵又稱富貴菜,中藥名為白背三七(或白三七草),為菊科三七草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栽培特性:

1、形態特徵

紫背天葵為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宿根越冬,分枝性強,株高30~60 cm(野生種可達90~100 cm高)。根系較為發達,側根多,再生能力強。莖稈近圓形,肉質基部稍木質化,嫩莖紫紅色,被柔茸毛。葉片寬披針形(野生種呈倒卵形或倒披針形),頂端尖,上部葉片無葉柄,下部葉片有葉柄但較短,葉緣有淺鋸齒,葉面深綠色,略帶淺紫紅色,葉背紫紅色,葉面及葉背表面覆蠟質有光澤,幼葉兩面均被柔茸毛,葉肉較肥厚,葉脈明顯,在葉背突起,單葉互生,在莖稈上呈5葉序排列。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在花梗上呈傘狀排列,兩性花,黃色或紅色。瘦果,種子短圓柱形,在長江流域幾乎不結實。

白背天葵株高30~60 cm,直根系,主根肉質,側根少且較細,主要分佈在15~20 cm 的土層中。莖直立,肉質,基部淺紫色,嫩莖淺綠色,有淺稜,被柔茸毛,分枝能力較強。葉片長倒卵形,邊緣有粗鋸齒,葉面綠色,葉背淺綠色,羽狀脈,單葉互生、肉質。頭狀花序,兩性花,金黃色。短日照下開花。果實為圓柱狀瘦果,成熟時深褐色,有10條縱稜,冠毛白色。

2、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紫背天葵性喜溫暖,抗逆抗病,既耐高溫也較耐低溫。適宜莖葉生長的溫度為20~25℃,在35℃的高溫條件下生長稍差,能忍耐3~5℃的低溫,遇霜即發生凍害,長江流域生產冬季應有防寒保溫設施。對光照要求不高比較耐弱光,但在較好光照條件時更易高產優質。對土壤肥力的要求不高,耐乾旱瘠薄但更喜潤溼的土壤條件,黃壤、砂壤、紅壤均可種植,但宜選肥沃疏鬆、保水保肥的砂質壤土或沙土栽培。適宜土壤pH值為6.5~7.5。

白背天葵植株生長旺盛,分枝再生能力強,耐熱喜溼,又耐寒耐旱。生長適溫為20~30℃,低於15℃高於35℃時莖葉生長緩慢,成株能忍受3℃的低溫,-2℃時地上部分凍死。

栽培季節

1、野生採集 野生紫背天葵多3~6月採摘嫩尖和嫩葉,用開水在鍋中燙煮後擠幹水分,再根據個人口味進行調味拌制,柔軟嫩滑,風味獨特。

2、人工栽培 人工栽培的紫背天葵長江流域可四季生產、週年供應,但夏秋高溫季節產量稍低,冬季更是需要大棚多層覆蓋保苗越冬。

繁殖方法:

紫背天葵有扦插繁殖、分株繁殖和種子繁殖3種繁殖方式。

1、扦插繁殖 紫背天葵雖能開花,但在長江流域幾乎不結籽,因其莖節部易發生不定根,故生產上大多采用扦插繁殖方式。在確保不受低溫霜凍為害的前提下,週年均可進行扦插,但在春季和秋季(一般在2~3月和9~10月)進行扦插則插條生根容易,生長旺盛。

扦插繁殖時不能選過嫩或過老的枝條作扦穗,應選擇具有一定成熟度(稍木質化)的健壯枝條,插條長10 cm左右,帶3~5片葉,摘去基部1~2片葉,按行距20~30 cm,株距6~10 cm斜插於苗床,入土深度5~6 cm(插條長度的1/2~2/3)為宜。澆透底水,整個苗期應注意保持床土溼潤,過幹過溼都不利於插條生根和新葉生長。冬春季扦插繁殖應在大棚內加蓋小拱棚,保溫保溼,早秋高溫乾旱、多暴雨的季節,可保留大棚頂膜再覆蓋遮陽網保溼降溫。20~25℃的條件下,10~15 d即可成活生根。

2、分株繁殖 長江流域一般在12月至翌年3月(多在春季萌發前)挖取地下越冬的宿根,選取健壯植株進行分株繁殖。分株繁殖的繁殖係數低,且植株的生長勢弱,故生產上一般較少採用。

3、種子繁殖 長江流域一般在春季終霜後(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播後8~10 d幼苗即可出土,30 d左右苗高12~15 cm時移栽大田。利用種子繁殖繁育出的幼苗幾乎不帶病毒,可實現種株更新復壯,但長江流域氣候條件下幾乎不產生種子。

栽培技術:

工廠化育苗技術

1、設施要求:

A、設施條件。育苗設施應選擇裝配式鍍鋅鋼管大棚或連棟塑料大棚,要求具有較好的環境調控性能,冬春季育苗最好有密閉保溫、二道幕保溫,甚至加溫條件;夏秋季育苗最好有溼簾風機、環流風機等通風及頂遮陽降溫系統,大棚四周及門窗還需覆蓋60目的防蟲網與外部形成隔離;溫室內採取固定或可移動育苗床架托起育苗穴盤,並配備移動式噴灌系統。

B、育苗容器。一是採用塑料花盆:選擇直徑為10~12 cm的塑料花盆;二是採用育苗穴盤:通常使用的是50孔或72孔塑料穴盤或泡沫穴盤。

C、育苗基質。紫背天葵工廠化育苗選用來源容易、容重輕、孔隙度大、保水保肥基質進行混配,長江流域生產上多用泥炭土、蛭石和珍珠岩按1∶1∶1 體積比混合,按每1 m3基質添加20~30 kg充分腐熟機肥。也可直接購買商品育苗基質。

2、消毒處理:

在育苗前應對大棚、床架、育苗器具等進行消毒處理,以消除病菌蟲卵對幼苗的威脅。

A、育苗大棚消毒。育苗大棚和床架可用硫磺燻蒸殺滅病菌蟲卵,棚內地面可撒生石灰消毒。

B、育苗器具消毒。育苗所使用的穴盤、花盆等容器和剪刀、刀片等工具應清洗乾淨,並用0.1%高錳酸鉀溶液或1%福爾馬林溶液清洗浸泡3~5 min消毒。

3、母本圃的建立:

A、製備插條。自親本繁殖基地或越冬種植基地剪取10~15 cm 長的稍木質化的枝條用於製備插條。每個插條長度在5~8 cm為宜,上部保留2片葉,插條上端平切下端斜切。

B、填裝基質。將準備好或消毒好的育苗基質提前半天用水澆溼拌勻,再將溼潤的基質填裝入花盆或育苗盤中。

C、建母本圃。將製備好的插條按每盆3株均勻扦插到花盆中,入土深度約3 cm 為宜。20~25℃條件下,約40 d株高可達15 cm 以上,新長出的幼嫩枝條即可作母株用於扦插擴繁育苗。

4、扦插育苗:

A、基質填裝。和花盆中使用基質一樣,基質需提前澆水拌勻再填裝入穴盤中。

B、扦插,將製備好的插條插入穴盤中,深度以3 cm為宜。20~25℃條件下,35 d左右株高達10~15 cm即可定植大田中。

5、苗期管理:

A、環境調控。一是光照控制:紫背天葵對光照要求不嚴,光照強度以8 000~ 30 000 lx為宜,夏季光照過強時,應覆蓋遮陽網,冬季光照不足時應考慮適當補光;二是溫度控制:紫背天葵既不耐高溫,也不耐低溫霜凍,生長適溫為15~30℃,高於35℃或低於10℃時,生長緩慢,低於3℃時,地上部會凍死。日常管理中,設施內溫度上升至32℃時應開啟頂遮陽及環流風機和水簾風機降溫,設施內溫度下降至10℃時應密閉保溫,若下降至5℃時應考慮多層覆蓋甚至加溫以保證幼苗過冬。

B、肥水管理。紫背天葵喜溼潤環境,設施內空氣相對溼度應控制在80%~90%,超過95%則易導致病害孳生蔓延。澆水的次數、時間和用量應根據幼苗生長及氣候條件而定。長江流域春夏季節高溫高溼,植株蒸騰量旺盛,應每日早晚澆水,且要加強通風排溼。幼苗施肥建議採用水肥一體化管理系統,根據天氣和苗期生長狀況勤施薄肥,提供苗期所需營養。

C、母株更新。在大棚週年生產中,若出現產量降低、植株老化嚴重現象,應及時更換母株,一般以每2~3 a更換一次為宜。

6、越冬保苗:

長江流域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上旬,露地紫背天葵地上部會遭受凍害,需及時採取措施保苗越冬。一般多采用多層覆蓋的塑料大棚防寒保溫,即大棚內套大小拱棚。日照充足, 且中午外界氣溫在10℃以上時,可掀開薄膜通風換氣,若遇大風降水降溫時需及時紮緊棚膜密閉保溫。

大棚週年生產技術:

1、整地施肥:

野生紫背天葵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格,較耐瘠薄幹旱,但人工栽培因不斷採收幼嫩莖稍,對肥水需要量較多。為獲優質高產,宜選排水通暢、疏鬆肥沃、保水保肥的微酸性壤土或砂壤土栽培。定植前土壤要深耕,結合翻地667 m2施入充分腐熟有機肥2 000~3 000 kg,優質氮、磷、鉀三元複合肥40~50 kg,土肥混勻,耙細整平,作成連溝寬1.0~1.2 m、高20~25 cm的深溝高畦,畦中間擺放1根軟管滴灌帶,然後覆蓋地膜準備定植。

2、定植:

紫背天葵在長江流域,大棚套小拱棚栽培可在2月上中旬定植,單層大棚栽培2月下旬3月上旬定植,小拱棚栽培3月中旬定植;露地栽培可在4月上旬斷霜後定植。 定植宜選冷尾暖頭晴天的下午進行。行距30~35 cm,株距25~30 cm,栽後及時灌定根水,以利緩苗活棵。

3、田間管理:

A肥水管理。紫背天葵要求在整個生長髮育過程中肥水要均勻供應。定植成活後,應追施一次提苗肥,一般667 m2隨水追施尿素5~7 kg,進入採收期,每採收一次應及時追肥一次,每次每667 m2施用優質氮磷鉀複合肥20~25 kg,或噴施高效液體有機肥。澆水的原則是經常保持土壤溼潤,採用滴灌帶及時補充水分,雨季還要注意清溝排水防漬。

B、環境調控。適宜紫背天葵生長的溫度是15~30℃,冬春季以保溫防凍為主,12月以後要採取多層覆蓋,保持棚溫10℃以上,紫背天葵較耐旱,低溫季節儘量少澆水以保持地溫,春暖後晴好天氣中午可適當揭膜通風換氣,保持棚溫不超過25℃。夏季應採取措施遮陽降溫,大棚採用一網一膜(即保留頂膜防雨再在其上覆蓋遮陽網降溫),連棟大棚可採取頂遮陽加溼簾風機降溫,儘量創造保持20~25℃的生長環境。夏季還可在大棚上方縱向架設2 條微噴管,自上而下噴水,可起到澆水、降低棚溫的雙重作用。

4、採收:

在長江流域,紫背天葵大棚種植一般一次栽植可連續採收利用2~3 a。採收標準是,嫩梢長10~15 cm,有5~6片葉。初次採收時,在莖基部留2~3節,以利多發枝條。以後陸續從葉腋長出新梢,採收時保留基部1~2片葉即可。在肥水及溫溼度管理條件較好的情況下通常每7~10 d可採收一次。露地栽培可一直採到霜凍,大棚栽培可四季採收,實現週年供應。每667 m2每次採收的產量一般在400~500 kg,年產量可達6 000~7 000 kg。

病蟲害防治:

紫背天葵常見的病害有根腐病、葉斑病、炭疽病、菌核病、灰黴病、軟腐病,常見的蟲害有蚜蟲、斑潛蠅及斜紋夜蛾等。

紫背天葵病蟲害應採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

1、是加強農業綜合防治措施,如在扦插繁殖和分株繁殖時選沒有病蟲為害的母株,種子繁殖也要及時更新和復壯母株;選擇疏鬆肥沃、排水通暢的地塊,深溝高畦栽培,並覆蓋地膜以防止灌水濺起病菌引發病害孳生蔓延;大棚栽培及時通風降溼,創造不利於病蟲害孳生的環境;多年生種植的紫背天葵需要2~3 a後更新復壯一次;生產田發現病害及時摘除病葉、拔除病株,深埋或燒燬,尤其是對根腐病。

2、是高效低毒低殘留藥劑化學防治:如根腐病可在發病初期,選用50%氯溴異氰脲酸(消菌靈)可溼性粉劑800 倍液、1.5%根腐110水劑400 倍液、25%甲霜靈可溼性粉劑600 倍液灌根或噴霧,7~10 d防治一次,連續2~3 次;葉斑病、炭疽病、菌核病在發病初期,可選用8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600 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500 倍液噴施,每隔7~10 d噴一 次,共噴2~3 次;斜紋夜蛾應在3 齡前用藥防治,如用1.5%甲維鹽乳油2 000~3 000 倍液,50 g/L蝨蟎脲乳油1 000~1 500 倍液或4.5%氯氰菊酯乳油的1 500 倍液噴霧效果良好;蚜蟲和潛葉蠅可選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2 000 倍液,36%啶蟲脒水分散粒劑15 000 倍液或50%滅蠅胺可溼性粉劑5 000倍液噴霧。

紫背天葵作為一種新興的食藥兼用的高檔蔬菜,其市場前景廣闊,可在南方氣候適宜、土壤合適的地區發展種植。


BX情感百寶箱


  紫背天葵:別名血皮菜、觀音菜等。原產我國,在四川、臺灣、海南、廣東等地栽培較多。其抗逆性強、耐高溫、耐旱、耐瘠薄。紫背天葵營養豐富,抗腫瘤、抗病毒,能治療多種疾病,而且具有生血、止血的功效。整個生長期很少有病蟲危害,因此可作為保健蔬菜和無公害蔬菜推廣。其栽培技術如下:

  一、育苗 紫背天葵節部易生不定根,栽培上大多采用扦插繁殖。於春季3—5月和秋季9-10月,從健壯的母株上取嫩莖作插條,插條長10-15釐米,具3

-5片葉,摘去基部葉片,插於苗床上。插條應斜插,在扦插之前用400-6Oppm的萘乙酸處理3-5秒鐘,有利於生根,提高插條的成活率。苗床選用砂壤土,整平、耙細。扦插株距8-10釐米,入土2/3。扦插後澆透苗床,用稻草覆蓋,15天左右生根成活,成活後即可移植。

  二、定植 選擇富含有機質、保水保肥能力強、透氣良好、微酸性的壤土或砂壤土。定植前深耕曬垡,每畝施腐熟的農家肥3咖-50叩公斤或有機複合肥

80公斤作基肥。整地作高畦,株行距25釐米× 30釐米,定植後及時澆透水。

三、管理

紫背天葵雖耐乾旱和瘠薄,但供應充足的水分和肥料,可保證其高產和優質。灌溉的原則為:土壤見乾溼,不能過溼。夏、秋兩季注意排水防澇。其生長的適溫為20-25℃,氣溫高於30℃時,覆蓋遮陽網降溫。紫背天葵耐低溫能力較差,低於

3℃,則易受凍害。從10月中旬到12月份,隨著氣溫逐漸下降,要依次覆蓋大棚、地膜、小棚、草簾。夜間棚內溫度最好保持在15℃以上。開始採收後,每採收一次追一次肥料,每畝施腐熟的人糞尿600公斤或有機複合肥10-15公斤。同時結合灌溉,中耕、除草。

  四、採收

紫背天葵為宿根常綠草本植物,栽培措施得當,全年都可採收。冬季生長緩慢,每月採摘一次,春暖後生長迅速,15天可採摘一次。採摘時摘取長5-10釐米,具4-6片葉的嫩莖。每次採收時留基部2-3節葉,以後從葉腋處長出新莖。每次每畝可採收100-150公斤。





農民胡俊宇


紫背天葵種植要選擇溼潤環境,控制好環境溫度,對土壤要求並不高!

紫背天葵本身屬於一種野菜,不過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吃,在南方有的地區就有廣泛的種植,而且品質等各個方面確實也很好,大家都非常喜歡,口感各個方面都給我們帶來了很不錯的體驗。當然想要種得很好一定要注意運用好技巧,剛開始準備也要挑選合適的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