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发明了一句口头禅, 后世沿用500年, 大多数人却总是读不对

经常看古装剧的人对一句话一定不会陌生,那就是“奉天承运皇帝昭曰”,这句话基本上在每个古装剧中都会出现,只要有圣旨出现的时候,宣旨的太监一定会说出这样一句话来引出圣旨的内容,那么你该如何对这句话进行断句和停顿呢?

朱元璋发明了一句口头禅, 后世沿用500年, 大多数人却总是读不对

其实我们看到的电视剧中那些小太监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断句都是不对的,所以也让我们产生了多年的误解,对于这件事情也一直有误会。

这句话最早是在明朝时期流传开的,作为明朝第一位皇帝的朱元璋出身微寒,但是凭借自己努力打下了天下,他的一切都是被后人尊敬的传奇。正是因为自己是普通百姓,在当时那个时代只有有钱人才配拥有自己的名字,普通百姓们只能叫一些父母年岁或者出生年月的日子来进行代替,所以朱元璋有一个名字叫朱重八,听着就是穷苦百姓才会有的名字,自从自己做了皇帝之后要有威严,所以对这一方面有了更多的追求,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大家的尊敬。

朱元璋发明了一句口头禅, 后世沿用500年, 大多数人却总是读不对

所以他也颁发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条文法令,为的就是能够巩固自己的权威。在他的心中他认为自己就是上天选中的人,就是拥有老天指派的眷顾,这样的心态让他在任何一个场合都不忘展现自己的皇威,所以他将这些融入到了自己昭示中。

“奉天承运皇帝”这个词在朱元璋心中就是老天钦点的他,他以此来自称,“诏曰”才是引出接下来要说的话,这种断句方式才是最正确的,也是最正确的解读,但是我们都误解这句话的意思并且进行错误的读法,才导致大家的既定印象出现了偏差。

朱元璋发明了一句口头禅, 后世沿用500年, 大多数人却总是读不对

但是其实这也不能怪大家理解有误,毕竟按照那样一种读法进行解释也是说的通的。而朱元璋的这一句话,却被后世用了500余年,时至今日也成了许多人的口头禅。

朱元璋早年间经历了一段艰苦的岁月,整个时局十分动荡,所以他小时候不得不早早的分担起帮家里填补家用的重任,在大户人家放牛的他希望能够有一丝收入来源,但是天下动荡百姓们吃不饱饭,很多人都因为饥荒饿死病死了,朱元璋的家人也在这期间因此去世,所以不得不选择外出逃命去的他,开始一段漂泊的生活。

朱元璋发明了一句口头禅, 后世沿用500年, 大多数人却总是读不对

因为在他心中寺庙是最仁慈的地方,为了能有一口饭吃,有一个固定的住所,所以他来到了寺中做了一个小和尚。但是那些老和尚没有因为他的可怜而善待他,反而把最脏最累的工作全都给了他,他一直忍着自己内心的委屈,只为了当下的安稳生活。

可是寺庙也有饥荒的迹象,住持不得不遣散一些和尚出去化缘,于是他开始自己半乞讨的生活,在这期间他看到很多百姓的疾苦,也见识更多,在这期间增加自己的阅历。后来当皇帝之后他还以此段经历来教导自己的儿子们,虽然已经拥有天下也不要忘记自己那段艰苦的岁月。

朱元璋发明了一句口头禅, 后世沿用500年, 大多数人却总是读不对

虽然后来无意中参军造反,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凭借努力和从聪明一步步的走上将领,到最后被大家拥护做了皇帝,但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贫苦出身,经常教导儿子们勤俭朴素,每一个孩子都会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家乡去体验一番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生活,这样的教育方式成为他的习惯和家风,也让这些出身富贵的孩子们体会到如今的幸福生活其实都是父亲非常不容易才打拼得到的。

正是这段日子培养了他的心性,才会让他特别关注头衔这件事情。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这么在乎自己的名誉,因为内心缺乏安全感和认同的他一直都是被人忽视的,童年时期爱的缺失让他变得有些自卑,所以他成为皇帝之后急切的渴望自己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同,依靠一些玄幻的传说能够让大家更加信服,这也是帝王的一种渴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