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许多官员没有品级却掌握实权,没有他们国家玩不转

1644年清朝入关以来,沿用了自汉魏六朝以来实行的“九品十八级”基本制度,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官僚体系。在这个体系里面,正一品官员处于顶端,从九品官员处于底端。正一品官员和九品官员在身份、地位、待遇等方面相差悬殊,有天渊之别。

不过,从九品官员还不算清朝官场的最底层。在从九品官员之下,还有连品级都没有的“未入流”官员。

在晚清文学家吴趼人创作的谴责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4回中写道:“我屈着指头算道:‘降级是降正不降从的,降一级便是八品,两级九品,三级未入流,四级就是个平民。’”这是说,未入流比从九品还低。在未入流之下,就是平头老百姓了。

清朝许多官员没有品级却掌握实权,没有他们国家玩不转

直接用今日头条app上方的搜索框输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可以免费阅读这部非常精彩的小说:

清朝许多官员没有品级却掌握实权,没有他们国家玩不转

那么,未入流官员有哪些呢?

在文职京官里面,有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等。

翰林院孔目,隶属于翰林院下面的典簿厅,相当于图书管理员,定员两名,一是满员,二是汉员。满员为从九品,汉员为未入流。

清朝许多官员没有品级却掌握实权,没有他们国家玩不转

都察院库使,隶属于都察院,相当于仓库管理员。除了都察院,在户部、刑部、工部、节慎库、理藩院、内务府等部、院、府、寺,均设置了库使。他们都是未入流。

礼部铸印局大使,隶属于礼部铸印局,由礼部期满儒士选充,负责铸造金宝、金印等。

兵马司吏目,隶属于五城兵马司指挥,是一种文职官员。

清朝许多官员没有品级却掌握实权,没有他们国家玩不转

崇文门副使隶属于顺天府,负责佐理崇文门税课事务。崇文门为京师地区唯一的户关,在崇文门税关当差,历来是肥缺。甚至还产生了“崇文门关当差——发了”“崇文门关的大秤――还称不了你”等歇后语。崇文门副使虽然属于未入流官员,但他们凭借手里的权力,在崇文门也是“横着走”的角色。

在文职外官里面,有典史、土典史、道关大使、江宁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等。

典史是知县的属官,掌管缉捕、稽查、狱囚、治安等。如果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则设置土典史。典史和土典史都是一种重要的职务,当知县因为公事外出时,他们可以在知县的授权下代理审理案子。因此,他们有很大的实权。

清朝许多官员没有品级却掌握实权,没有他们国家玩不转

道关大使是道员的下属,协助办理居庸关的税务。

江宁府检校是江宁府知府直属的低级事务官,由儒士充任。

长官司吏目设置于少数民族地区,为长官司的属员。

茶引批验所大使设置于江宁府,负责给茶商发放运销执照。盐茶大使掌管盐茶贸易。茶引批验所大使和盐茶大使都是很“吃香”的职务。

清朝许多官员没有品级却掌握实权,没有他们国家玩不转

驿丞是各州县驿站的负责人,管理驿站内的仪仗、车马、迎送之事,很辛苦。土驿丞则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文职官员。

河泊所所官又叫河泊所大使,负责征收鱼税,油水很厚。牐官隶属于河道总督府,掌管河道的闸门,遇到河水上涨时,及时打开闸门泄洪。道县仓大使负责管理各道县的仓储。

此外,百长、土舍、土目等武职外官也属于未入流。

百长是清朝军队里的下级武官。土舍、土目都设置在少数民族地区,属于土司的属官。

清朝许多官员没有品级却掌握实权,没有他们国家玩不转

总体来看,未入流官员是清朝官场的最底层,虽然薪俸很低(年俸银31两5钱2分,禄米15石7斗5升),地位很低,身份卑微,但绝大多数都是从事具体事务,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没有他们的操劳,清朝这个庞大的机器就会运转不灵,甚至崩溃。


清朝许多官员没有品级却掌握实权,没有他们国家玩不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