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老師獨家解密:從意義、選書、方法告訴你讀書的真相

樊登老師想必大家都不會太陌生,就算沒用過樊登讀書會,那你肯定也聽過他的大名。樊登老師從西安交通大學畢業以後,做過主持人、當過老師,最後,他發現原來給別人講書也能做成一門生意,便誕生了樊登讀書會。樊登讀書會到現在已經第7個年頭了,一年帶大家通讀50本書,上千萬的用戶量。今天我們就通過這本書,窺探一下樊登老師讀書的奧秘。


樊登老師獨家解密:從意義、選書、方法告訴你讀書的真相


01 複雜時代,閱讀是大眾反脆弱的武器

新冠病毒肺炎的突然來襲,讓世界進入了恐慌和停擺。截止3月19日,美國股市在10天之內經歷了4次熔斷,啥意思呢,就是跌慘了,跌的不能再跌。網上有個段子,巴菲特在3月8日說自己活了89歲,只見過一次美股熔斷。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巴菲特又見到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熔斷……

在生態系統裡,系統越複雜它的穩定性就越好。但是在工程學當中,基於控制論的計算機推理發現,系統越複雜越容易出現不穩定性。我們生活的真實世界不就是這樣嗎?

正如塔勒布在《反脆弱》一書中所說:讀書是最反脆弱的學習方式。

讀書成為最反脆弱的學習方式,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兩點:

1.讀書是主動的學習方式。

原因很簡單,一般人很少隨隨便便就找本書去讀,大多數情況下是遇到了某些問題,然後去找這方面相關的書。也就是所謂的帶著問題去學習,這就是主動的方式。

看看愛因斯坦的成長就知道了,他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但是他的成長源於自己的興趣。沒有人教他什麼是相對論,什麼是E=MC平方。他就是想盡一切辦法,去找一本本好書,彌補自己的知識缺口,填充自己認知框架中欠缺的部分。

2.讀書是有針對性的學習方式

大家都上過學,都知道雖然幾十個人坐在同一個教室裡,但他們的成績是天壤之別的。事後去問那些學習成績好的同學,他們往往都是帶著自己的問題去聽老師講課的,這樣的效率是最高的。讀書也是如此,閱讀同樣的一本書,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收穫。正如莎士比亞所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樊登老師獨家解密:從意義、選書、方法告訴你讀書的真相


02浩如煙海,科學性是選書的唯一標準。

大家都知道讀書好,但是在幾百萬、上千萬冊的書裡,如何選書呢?用我們有限的生命,面對無窮的而且質量參差不齊的圖書海洋,如果沒有有效的篩選方法,我們就只有一個結果——被爛書浪費生命。

樊登老師在這本書裡就透露了他的獨家選書心法,我已經試過很多次了,非常有用。簡稱TIPS原則。

T(Tools)是工具。很多不讀書的人喜歡問:讀書有什麼用?這裡的有什麼用,指的就是書籍的工具性。簡單來講,就是這本書能夠提煉出什麼樣的方法來讓你使用,有沒有解決你的問題。我們正在分享的這本《讀懂一本書》,它的工具性就體現在——讀完這本書,你就知道如何選書、如何讀書、如何講書。

I(Ideas)是新的理念。讀書的一個目的就是擴充我們的認知。如果你覺得一本書沒有能給你耳目一新的感覺,那就從側面反映這本書不值得你讀。總結成一句話:

沒有提供認知增量的書不值一讀。

P(Practicability)是實用性。這個比工具來的更直接,我直接舉幾個例子你就知道了。承擔著每一代人青春的記憶的一本書——我們高考時都用過的《5年高考3年模擬》,就屬於這個類型的書。如果某本書是講屠龍的,如果當作消遣來看當然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你想通過它真的學到屠龍技,那就不太現實了。按照這個原則呢,有教你做飯的書、教你穿搭的書、教你某個軟件的書,都是屬於這個類別的。

S(Scientificity)是科學性。正所謂科學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讀書肯定是為了增長知識,那前提是我們看的就是正確的知識。如果看了一些根本就不對的知識,那還真不如不看。這個原則有點抽象,如何實際操作呢?分享一點我自己的經驗:就是去買大出版社、大的策劃方、知名作者的書。國內比較知名的文學小說類出版商就是讀客,商業類或者提升認知類就選湛廬圖書和中信出版社,一些比較經典的翻譯作品及選譯林出版社。跟著他們買幾本不會有錯。


樊登老師獨家解密:從意義、選書、方法告訴你讀書的真相


03主動出擊,享受大量腦力摩擦帶來的意外驚喜。

在第一小節中,我們說讀書是一種主動的學習方式,那我們如何更加充分地利用這一特點呢?我們繼續把這個主動拆解一下,按照一個完整的學習流程,可以拆解為這三部分:主動“求知”、主動“獲知”、主動“傳知”。

如果因為我的表達讓你不知所云,不用擔心,接著往下看就行了。

主動求知:讀書的一種方法是帶著目的去讀。例如,我不知道如何寫一篇受讀者歡迎的文章,這時候我就趕緊去吧所有與寫作相關的書都買來讀一遍。再比如你不知道怎麼去教育孩子,你就就去把跟教育孩子相關的書都讀一遍就找到方法了。

除了帶著目的和問題,還有一點就是熟悉書的寫作背景。有的書有背景知識,比如像樊登老師的這本書,它的背景知識就是我們對樊登老師、對樊登讀書會的瞭解。當然樊登老師這本書比較好的是,他主動在書中交待了背景,講述了他是如何被講述改變命運。有的書是沒有背景知識的,直接跳到了解決方案上,比如《掌控談話》。

樊登老師在書裡說道:一本書的背景知識,能夠幫助讀者開闊眼界,讓人們瞭解一個理論的前沿研究狀態是什麼,從而間接地認識到這本書的價值。


樊登老師獨家解密:從意義、選書、方法告訴你讀書的真相

主動獲知:書中提供了哪些解決方案?

前面我們說要主動去求知,但是往往有求而不得的情況發生。所以我們要主動去獲取,獲取一本書最有價值的部分:有哪些解決方案;或者這個故事是怎麼發生的,變化的過程是什麼。

這裡要把書分為兩類來看,一類是故事書,一類是工具書。比如《蘇東坡傳》、《列奧納多·達·芬奇傳》這樣的書,書中敘述的就是過程,並沒有解決方案。工具類的書在這個部分就是尋找解決方案。比如我們正在讀的《讀懂一本書》,就是先講述了樊登老師一個工科男的講書歷程,然後再從如何選書、如何讀書、如何講述這幾模塊分別敘述,給出了很多可以操作的方法,也就是我們說的解決方案。

主動傳知:你準備好做個解密者了嗎?

你一定聽過一句話,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把別人教會。這是通俗的講法,如果再嚴肅一點地說,就是許岑老師在他的課程《如何成為有效學習的高手》中講到的:學習要真正的有效,一定要有反饋,要有及時的反饋才好。主動地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傳播出去,就是很好的尋找反饋的方式。當我們從學校出來以後,已經很難找到像老師那樣可以及時反饋的人了,所以我們要主動尋找。不管是寫作也好、演講也好,或者就像樊登老師說的,每當你看完一本書就講給自己的家長朋友聽。

美國著名的物理學家費曼,196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的學習方法後來被總結成費曼技巧:如果你認為自己學會了某個專業知識,就需要把這個知識教會10歲的孩子!

連諾貝爾獎獲得者都在用的方法,你不試試嗎?


樊登老師獨家解密:從意義、選書、方法告訴你讀書的真相

04結語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內化,讓知識和自己融為一體。只有學習者自己最有可能知道自己渴望知道的和已經知道的。通過大量讀書建立起你的知識體系,讓它們成為你不斷向上攀登的知識腳手架。


本文作者: 非典型95後理工男,創新教育探索者,終身學習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