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本可以殖民海外,可他們為何不這樣做?

明朝本可以殖民海外,可他們為何不這樣做?

鄭和下西洋的寶船模型

鄭和下西洋七次,明朝的海軍實力應當說在當時天下第一,那明朝為什麼不像後來的歐洲人一樣海外殖民呢?

因為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炫耀大明帝國的力量和先進技術(主要體現在造船、手工製品、瓷器、金屬冶煉、農業)。此外,明帝國不需要殖民別的國家,就可以讓他們屈服於明朝。

除了這些原因,還有哪些呢?讓我們來看看明朝還有什麼別的厲害。當時的明朝是能夠自給自足的富饒國度,相當於現代的全產業鏈國家;國家人口眾多,人才眾多;在明帝國的光環下,已有很多的附屬國;要將其大部分軍隊駐紮在北部邊界,以保衛其邊界免受北方遊牧民族的攻擊。

明朝如果派遣軍隊到海外殖民,這完全是在浪費人才的和資源,海外對於明朝來說,沒有什麼可掠奪的,因為他們確實擁有繼續前進所需要的一切。如果他們有海外殖民地,這隻會給他們帶來經濟負擔,中國人更願意與他人進行貿易和開展業務。

明朝本可以殖民海外,可他們為何不這樣做?

鄭和的航行路線

明朝所做的實際上是建立對海上貿易的控制權,將沿線國家吸收到其朝貢體系中,並且還“迫使”外國遵守朝貢體系。航行的目的還在於讓所謂的“野蠻人”文明化,使他們進入明朝主導的更大的世界秩序之內。

外國統治者和主權者還被迫承認明朝的權威和文化優勢,這是通過嚮明朝表示稱臣納貢而實現的,明朝的這種對外政策實際上是成功的,因為許多外國王國都願意進入朝貢體系,尤其是在目睹了鄭和“寶船”和技術之後

明朝本可以殖民海外,可他們為何不這樣做?

鄭和寶船比哥倫布的船大10倍

在看到無數巨大船隻在您家門口奔流而過後,誰敢不聽號令呢?就像現在美國的航母戰鬥群到您家門口(泛指一些小國)的效果一樣。

在鄭和的航行過程中,明朝時期的中國,已成為15世紀初期的重要海軍力量,永樂皇帝擴展了對外國土地的間接控制。然而,在1433年,下西洋停止,中國明朝遠離海洋。

明朝本可以殖民海外,可他們為何不這樣做?

歐洲議會議員參觀“鄭和下西洋”圖片展

有人說,下西洋對明朝的國庫造成了損失,但實際上,七下西洋的費用並未使明朝的國庫負擔過重。在下西洋停止後很長時間,貿易仍在繁榮,中國船隻繼續控制著東亞海上貿易,他們還繼續在印度和東非進行貿易。

明帝國停止下西洋的真正原因仍是未知的,明朝以後的皇帝再也沒提出過出航,也許是由於明朝宮廷內部的分歧。這樣,明朝帝國艦隊的缺席,使外國在後來的東南亞和印度洋上的統治提供了可乘之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