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具在電影中的遞進與暗示--《摔跤吧,爸爸》給我們的"道具"啟示

《摔跤吧,爸爸》是印度影帝阿米爾.汗在2016年的一部力作。

本片根據印度英雄、第一位獲得國際摔跤比賽金牌的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故事改編。電影聚焦了印度婦女的低下社會地位,並以馬哈維亞為範例,鼓勵更多的女性通過自身努力改變"既定"命運。

道具在電影中的遞進與暗示--《摔跤吧,爸爸》給我們的

和很多印度電影一樣,《摔》劇也擅於講述"完整故事"。雖然本片是以女摔跤手馬哈維亞為原型,但是故事最開始卻是從她的父親開始講起的。這樣處理的好處是觀眾可以清晰地感到她父親,曾經的全國摔跤冠軍辛格,為什麼如此執著地想拿一塊金牌,為什麼寧可冒著"天下大不韙",也要將女兒訓練成摔跤手---根據劇情,我們可以知道,在印度的村莊,如此訓練女孩,將會讓整個家庭跟著蒙羞。但是,從頭(馬哈維亞還沒出生的時候)開始講述的問題也顯而易見:觀眾容易"迷失"在冗長的情節中

道具在電影中的遞進與暗示--《摔跤吧,爸爸》給我們的

在這種情況下,抓住關鍵性"道具"是個緊扣影片"脈動"的好辦法。這個方法對於像《摔》一樣時長三小時左右的電影,更是"療效顯著"。

在本片中,有至少兩個反覆出現的"道具"。

  • 其一是辛格家牆上的金牌。

在電影中,牆上最初出現的金牌是辛格獲得的。他珍惜並以此為榮。但是後來他卻將金牌收起來了。因為他連生了三個女兒。在他固有的認知中,只有兒子才能延續自己拿金牌的夢想。所以他面對只生得出女兒的現實,他的夢想破滅了---收起金牌正是他內心失望的動作外化。但是當他意識到女兒也可以獲得金牌的時候,他的希望就又回來了。而伴隨著女兒不斷獲得各種量級比賽的冠軍,他家的牆上再次掛滿了"榮譽"。金牌在劇中反覆出現,它直接點出了辛格的心事、女兒的目標抓住這個核心道具,就能抓住本片的主旨。

  • 其二的重要"道具"是女兒的頭髮。
道具在電影中的遞進與暗示--《摔跤吧,爸爸》給我們的

最開始的時候,女兒們以練摔跤會弄髒頭髮為由,來反抗父親的"獨裁壓制"。結果父親把她們的頭髮剪掉了。這是他們練摔跤的開始,也是一次被動的人生選擇。當大女兒吉塔(原型人物的劇中名字)進入體育學院之後,她一度脫離了父親的"掌控"。她把留頭髮當成了自我個性的彰顯。但劇中,短髮是和辛苦的訓練相"捆綁的"。所以,

吉塔拋棄的不僅是一個髮型,更是當冠軍的夢想。因此,和遺忘初心相匹配的就是吉塔的競技成績開始下滑;片中第三次刻意刻畫頭髮這個"道具"是發生在吉塔和父親和解之後。她重拾了夢想與鬥志,所以自己把頭髮剪了。雖然髮型與父親之前給她選擇的一樣,但這一次是她自己的決定她自己選擇了成為國際賽事冠軍這條艱難的道路這是主人公的成長。三次頭髮的出現,展現了三種主人公的心境,既有對比也有呼應。

道具在電影中的遞進與暗示--《摔跤吧,爸爸》給我們的

用某一道具的反覆出現,以遞進情緒、強調主旨的方法並不鮮見。

稍加留意,我們就能在很多影片中發現它們。比如《盜夢空間》中的小陀螺。在劇中,它是區分夢境與現實的一種道具,也是片尾留下懸念的重要伏筆。

在觀影過程中,很多觀眾會對諸如《盜》一類的電影表示迷惑,或者對如《摔》一樣的影片感到冗長。這時候,如果觀眾可以留意到一些反覆出現的"道具",就會對整個戲劇精神的把握以及劇情的掌控起到相當程度的重要作用。

道具在電影中的遞進與暗示--《摔跤吧,爸爸》給我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