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狂吃还要优雅:把食物埋藏于诗词之中的苏东坡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苏轼《老饕赋》)

要不是专门列出来,恐怕没有人会相信,这两句风格迥异的诗词居然是同一个人写的。上一秒眼看大江东去,感叹英雄末路,时光易逝,自己已然衰老,颇有壮志未酬之感。下一刻画风一转,以诗词之华美写食材之妙曼,洋洋得意的说自己是个老吃货,天地万物皆可入我口。确实,所有人都知道苏轼不但是个大文豪而且还是个美食家,但是自称“老饕”也太过分了吧。“饕餮”是传说中只吃不拉的神兽,苏大文豪趾高气扬的自称“老饕餮”,是想要吞食天地吗?事实还真是如此。细数一下苏轼的诗词就能发现,这位大爷真是什么好东西都吃过,吃完以后还喜欢而以诗词记录自己的吃过的东西和吃完的感想,狂吃的外表旁是个更加优雅的外表,这可能就是为什么一般的吃货叫吃货,而他这个吃货却自称“老饕”的原因吧。

要狂吃还要优雅:把食物埋藏于诗词之中的苏东坡

一个忧郁而优雅的吃货

一顿饭应该吃什么

一直以来,譬如今天中午吃啥?今天晚上吃啥?这样的千古难题时常困扰着每一个人,苏轼自然也不例外。苏轼的一生都在贬与被贬之间疯狂徘徊,因为经常被贬谪所以他走南闯北,四处上任为官,食谱也是十分驳杂。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肉是一定要吃的,东坡肉蛮,先吃个猪肉开开胃:“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猪肉颂》)虽然猪肉好吃,但是鸡鸭鱼肉这些都是凡夫俗子吃的东西,苏大文豪既然自称“老饕”,当然要吃点不一样的,于是一大堆海南野味站了出来:“土人顿顿食薯芋,荐以薰鼠烧蝙蝠。旧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虾蟆缘习俗。”(《闻子由瘦》)吃蝙蝠了不起吗?苏轼几百年前就吃过,不但是蝙蝠,他连蛤蟆都吃。可能是过于重口味了苏老饕决定再吃点素的:“蔓菁宿根已生叶,韭芽戴土拳如蕨。烂蒸香荠白鱼肥,碎点青蒿凉饼滑。宿酒初消春睡起,细履幽畦掇芳辣。茵陈甘菊不负渠,脍缕堆盘纤手抹。”(《春菜》)大头菜、韭菜芽、荠菜、青蒿饼和各种调料一个都不能少,正好清一清吃蝙蝠的晦气。有荤有素,有平有奇,菜色可以说是十分丰富了,这么好的菜怎么能不喝酒呢?于是酒来了,而且很多。有竹叶春:“唯馀竹叶麴,留此千古情”(《竹叶酒》)、酥酒:“关右土酥黄似酒,扬州云液却如酥”(《泗州除夜雪中黄师是送酥酒二首》其二)、松花酒:“松花酿仙酒,木客馈山飧”(《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其二)还有自己酿的蜜酒:“百钱一斗浓无声,甘露微浊醍醐清”(《蜜酒歌》其实还有其他的酒,但是下次再喝吧,一顿饭又吃又喝的,苏老饕有点撑不住了,想喝杯茶消食解酒。那就喝小龙团吧,毕竟是神仙喝的茶:“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喝完天上小龙团再喝人间大龙团:“拣芽分雀舌,赐茗出龙团”(《怡然以垂云新茶见饷,报以大龙团,仍戏作小诗》)有荤有素,有酒有茶,一个优雅精致的老吃货愉快的吃完了一顿饭。

要狂吃还要优雅:把食物埋藏于诗词之中的苏东坡

一块99

吃完了还要抒发感想

一个普通的吃货吃完不就算了,顶多发个朋友圈来一句“深夜放毒”,苏轼要是也和普通吃货一样那还敢自称“老饕”吗?他是个优雅的吃货,吃的时候要写诗,吃完了还要写。熙宁五年(1072),苏轼在做杭州通判的时候,刚和友人在西湖边吃了一波回来,吃完之后诗兴大发,当场来了一首《和蔡准郎中见邀游西湖(其三)》记录一下他们是怎么吃的:“相携烧笋苦竹寺,却下踏藕荷花洲。船头斫鲜细缕缕,船尾炊玉香浮浮。临风饱食得甘寝,肯使细故胸中留。”我和蔡准打算去苦竹寺玩,结果跑到西湖来了,因为船上烧鱼的味道太香了,所以我们上船吃了一波,我现在觉得神清气爽,尘世间再也没有什么烦恼可以让我记住了。学习到了吗?如果心情不好的话就出去吃一波吧,最好跟别人一起,就算烦恼没有忘掉也可以过一把当苏轼的瘾。吃个饭忘掉烦恼是很多吃货都能做到的事,但吃个饭能吃出人生哲理的怕是只有苏老饕了。苏轼的《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说的就是他和泗州刘倩一起品尝“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这样的清茶、淡肴的事,本来只是一首很平常的叙事诗,结果苏轼最后来了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立马上升了一个境界。就是因为这顿饭吃的清淡点,苏老饕居然发出了“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感慨。优雅,十分之优雅。除了每次吃完抒发感想和畅谈哲理以外,苏老饕还以吃为名做了很多其他的事。比如,以吃讽刺时政:“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荔支叹》)以批判唐朝为吃荔枝而耗费人力物力来讽刺当下为官的穷奢极欲。以此评价他人:“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另外还有以吃计时,以吃悟道等等,

在所有吃货眼中一个单纯的“吃”的动作,在苏轼的诗词里变得无所不能,这是属于一个“老饕”独特的优雅。

要狂吃还要优雅:把食物埋藏于诗词之中的苏东坡

看似在一本正经其实正想着吃

结语

苏轼关于吃的诗词有很多,以上所列只是零星一点,由此可以推断出他的一生到底吃了多少好东西。作为一个文人,苏轼做到了“腹有诗书气自华”,不过他腹中的诗书应该都是食谱。作为一个从政者,苏轼曾经官居副宰相,做到了“宰相肚里能撑船”不过他肚子里的船上装的应该都是食物。这便是苏轼,一个优雅狂吃的“老饕”。在普通人的眼里吃货只是一种身份,食物只是不同的可以吃的东西,但在苏轼这样的大文豪眼中,吃货是一种荣耀,食物一个个诗词创作的意象,只要才华横溢平凡的生活也能充满艺术感,这便是古来文人墨客的魅力所在。

要狂吃还要优雅:把食物埋藏于诗词之中的苏东坡

传说中的吃货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