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被冠以國學大師之人遍地,連拾垃圾的沈某也稱大師,你認為國學大師的標準是什麼?

西園青藤下


什麼是國學?它們核心文化是什麼?國學的實質除了藝術文化欣賞外,更重要的是提升民眾的品質,促進社會進步,民族和睦,良性發展,走向繁榮。還有更深層次的內涵。


徐老二218703984


國學大師的標準有三個:

1,必須是流氓或者氓流,具有翻雲覆雨,胡攪蠻纏,趨炎附勢,有奶就是娘,胳膊粗的就是爹,給好處的就是祖宗,不要臉,常有理的本事.。

2,多少有點文化,能背過二三十段巫儒鬼話。

3,有一定的表演天賦。

不過你要把這理解為騙術,詐術,巫術,魔術我也沒意見。橫直巫儒們的看家本領就是″裝神弄玄搗鬼騙人"。當年大神棍董仲舒,就是靠呼風喚雨,化人為狐的魔術,把漢武帝劉徹玩得團團轉,最終為巫儒之術爭得中華意識形態絕對統治權,從而遺禍萬年的。

噢,董神棍的老家河北武強或景縣,離吳橋就一步之遙。吳橋是雜技之鄉,而魔術是雜耍的一部分,董神漢會兩手魔術,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


文刀沐子


教養良好的人處處和他人過不去,頭腦聰明的人處處和自己過不去。個人以為,現在這個時代,不會有真正的大師出現——真正的大師或許會有,但不會出現。

國學囊括眾多,很多經典的解讀,又多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就註定了一點,就是你若解讀得通俗易懂,那就必然有槓精出來犟嘴。

個人覺得,槓精是不會消失的,國學解讀者的一張嘴,也抵敵不住槓精們那麼多張嘴的咆吼撕咬,因此造成,只要“出現”了的人,不論他有多高明,哪怕是至聖先師復生,也一定不會受到認可,成不了眾人認同的大師。

那些難以被反駁的人,其理解、解讀國學,全靠著他的理論並非通俗易懂的。他拿出來的理論好似推理解謎,甚至比國學本身更讓人搞不懂,這樣的人才能抵住槓精的攻擊。因為,人對於自己完全搞不懂的事,不論真假,好歹會心存幾分敬畏。

也只有這樣的人,才可能受到許多人的認可。但是,他表面上是個大師,由於他解讀出來的東西誰也不懂,已失去了解讀的意義。甚至說,他囉嗦的那些究竟是什麼,連他自己也未必清楚。換句話說,他“大師”了,但是,他是冒牌的。

正如王爾德悖論所言,【“每次人們贊同我的時候,我都覺得自己一定錯了。”由這句話可以推理出“我是對的的時候,人們都不贊同我。”】

而那些不出現的人,很有可能有真正的高人。不過他們不出現,就像屈谷送給齊國隱士田仲的葫蘆一樣,毫無意義。

至於某些沽名釣譽之徒,那是他們生存的方式,不置可否。

也正如王爾德所言,【把人分成好的與壞的是荒謬的,人要麼是迷人,或者乏味。】把人分成“大師”與“非大師”同樣是荒謬的,人要麼會鑽營,要麼不會。

所以當今世代,大師的標準就是會否鑽營。

所以,當今世代無大師。

這個時代,便利的溝通渠道,讓反駁變得實在太容易。只要還有【不懂也敢胡說八道】的人在,還有【槓精】在,這個時代就不會有大師。

我很榮幸,我跟時代一起把大師殺死了。


純鈞LHGR


國學大師是有明確標準的,只是因為現在不讀這類書的人太多,稍微讀過一點的人就會被捧得很高。


國學大師有什麼標準?

看過《西遊記》的人都應該聽過,唐僧又叫做“三藏法師”,為什麼會有這個稱號呢?佛教裡把“經”、“律”、“論”三者精通的高僧稱為“三藏法師”。

國學大師就是國學領域裡的三藏法師,要“經史子集”無一不精通。典籍浩如煙海,精通四部很難,要不怎麼叫國學大師呢?


很多人會糾結國學一詞產生的很晚,但我們要明白,國學作為一個詞彙是很晚才產生的,但作為一門學問卻是源遠流長。國學大師是這一領域的領頭者,不是每一個朝代都會出現的,有時候幾百年也沒有一個國學大師。

曾經北大校長季羨林被人稱作國學大師,他很惶恐,說自己不是國學大師,是梵學大師。因為季羨林不是研究國學的,主要貢獻在於梵學。

頭條曾經有個人列了近現代五十位國學大師出來,其實裡面真正的國學大師連五位都沒有。更可笑的是竟然把魯迅也作為了其中一員,不是名氣大就可以稱作國學大師的,魯迅遠遠不夠。


國學大師有具體的人嗎?試舉幾人。

章太炎是當之無愧的國學大師,學過初中歷史的人都會知道這個名字,也叫作章炳麟。就是那個寫文章和康有為吵架的人,力主以革命的形式推翻清政府,怒批康有為等保皇派。

其學生黃侃、朱季海等也是國學大師,學問淵博。章黃學派“不發陳言”,專門解決別人無法解決的問題,也能說明這些人的功力有多麼深厚。像朱季海的《楚辭解故》被稱為天書,沒有對楚辭有系統理解的人看不懂,有了一定積累的人去讀才會明白前輩到底在這條路上走了多遠。



為什麼現在人感覺有很多國學大師?有兩個原因

第一,博人眼球,誇大事實,是一些無良淺陋的自媒體常用的手段。比如把網紅流浪漢捧為國學大師就是一個很無知的宣傳。

第二,現在人因為學科細分,也引進了很多以前中國沒有的領域,分流了絕大部分人才,所以對國學書籍閱讀得較少。國學大師肯定是在國學領域裡的,圈子外的人看誰都像大師,只有在這一領域內的人才有一個比較多標準。



讀國學讀得少,自然就會被一些人的言論所吸引,不論正誤,反正就是感覺有道理。這就是典型的“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郭德綱有句話說得好,他說唐朝的夜壺也是盛尿的,不是歲數大時間久就是大師了。

現代人讀國學比較少,其實不丟人

以前沒得選,現在有了化學、物理、生物等等學科,這些肯定不在國學範疇裡,所以研究這些領域的人不懂國學不是很正常嗎?

如果這些人放下自己的領域不去研究,反而去評判起國學大師來了,那才叫不務正業。


待曉兒


大師的帽子不值錢了,隨便送。國學大師是隨便戴的嗎?當年季羨林先生都說自己不是國學大師,為什麼,因為季先生不是研究國學的,他有國學雄厚的根底,但季先生有自知之明。

前幾年,于丹女士因為講論語風頭天下,於是媒體稱於女士為國學大師,於女士戴得起嗎?現在,上海的沈先生被某些媒體娛樂至死的人譽為國學大師,沈配得上這個稱號嗎?

其實我們不必認真,這都是一種眼球經濟,娛樂化的媒體操弄,自媒體最嗨,誰當真誰傻。

但是,好端端的國學大師的稱號被玩壞了。近代國學大師,起碼是王國維,梁啟超,魯迅,郭沫若這些響噹噹的人物。當代國學大師要照這個標準去選不能說沒有,也不會太多。唉,反正就是瞎操心,國學大師也被娛樂化了,隨他們去吧。


青霞人文


每個人心中的佛就是父母,佛下面壓的是魔,而沈偽推倒了佛出土變成了所謂的國學大師


天宮O號


說沈先生“撿垃圾”的人無非是說他“身份低微”、經歷“下賤”罷了,接下來他也會說“為什麼普通老百姓也可以上頭條”的,再進而是不是不準“網民”的存在?這人骨子裡還是封建等級思想,儒家三六九等那一套!人活在新時代,腦袋、身子還停留在舊社會。且不說沈先生大師不大師,就憑他的表現與廣大網民的追捧與愛戴這一點,他還真的具有“大師”範。不信你也去試試,看你能不能濤濤不絕、口若懸河?看有沒有人追捧你?你真以為網民都是傻子、瞎子“不識貨”?“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這話聽說過吧?

反正我是尊重廣大網民選出的“網紅”的,就算我有保留意見也不敢反對,反對也沒什麼效果,因為廣大網民是“無冠之王”!沈巍的“網紅”是社會的進步,新時代的包容。


重點241


什麼叫連拾垃圾的沈巍也稱大師?沈巍不是麼?說句提問者不愛聽的話:貨真價實。當然,沈巍是很謙虛的,從來沒有說自己是大師。但是,反過來講,沈巍說自己不是大師就真不是大師嗎?只能說沈謙虛謹慎,儒雅包容。。。下來,講講沈巍為什麼是一代巨儒?並且對當代國學推廣起到無法替代的推動作用。在沈未爆紅之際。說實話,在座的諸位有幾個腦海中還有國學這個概念,怕都天天琢磨著怎樣發財吧?但是,沈巍做到了,通過互聯網,很多人腦海中第一次聽說這個名詞,且有許多人開始對國學產生興趣。而具有這種能量的,不客氣講,殿堂中沒有。。。拋開影響力,再說說沈真才實學。一個人26年手不釋卷,這不算知識淵博?什麼算?難道封個教授頭銜就是嗎?中國浪漫主義大詩人李白,並未參加過科舉,但仍不影響其傑出地位。如按某些人的看法,不要說被稱詩仙,那是詩人的資格都不該享受,最多稱其為愛好者。。。沈出名後,無不以傳播國學為榮。並穿梭於五嶽三山,大江南北。赴新疆,走成都,遊蘇杭,歷南粵。將國學與江山融為一體,國學因江河愈發璀璨,江山因國學飄縈更加靚麗。。。沈身上有許多傳奇色彩,如流浪拾荒,如情感憐人,如痴心好字,如淡泊名利等,且未傷害過任何人。這種人不被世人推崇,難道讚賞秦檜?群眾眼晴是雪亮的。。。





大力牛魔王


三人同行必有一師


天翼用戶8813945112015


1,概括來講,大師必須是國學的通透者,基本條件。(略去詳論)

2,大師在盡知前聖賢所有諸子百家,儒釋道國學的基礎上。從文化理論層面,已提升到文化思想方面,國學造詣已形成:一整套屬於自己獨有的文化思想(見解)(思想:指國學成就)。在國學形成的研究中,並能夠客觀

地指出上古文化的錯誤觀點,思想。並且!應該注意的是,大師從國學理論到國學思想的提升過程中,大師已經從一個國學修行者,轉變為一個國學覺悟者。

3,大師的立足之本,關鍵在於國學思想的指導性。簡述一下,比如:武,醫,道各行大師,他的思想主旨,至少主宰一個時代。國學大師也同樣,具體到今天,作為國學大師,他的國學思想,必須明確解釋,現在文化發展的方向(總體),具體講,今天發展中的文化,應該繼承,堅守的是什麼!應該放棄的是什麼!這是作為一位國學大師,必須面臨與解釋的問題。(以上些許零散觀點,僅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